老海歸的奧地利妻子

打印 被閱讀次數

2019年,為了紀念中國留學生回國潮70周年,上海立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申請拍攝故事片《愛契》,獲得批準。影片內容是主人公方柄,解放前赴英國留學,並與奧地利妻子結婚,簽訂愛情契約,偕妻於1951年回國。回國後與其他老海歸創建金屬研究所,以後25年曆經艱辛。

主人公方柄的真實姓名就是方柄,妻子叫蒲希莉。方柄這個名字在老海歸中並不是那麽響亮,有很多家喻戶曉的老海歸,為什麽偏偏選中他的故事作為紀念題材呢?50年代的回國潮主要是由留美的留學生形成的,為什麽要選擇這位留英學生呢?

關於方柄的個人信息很少,隻是從側麵了解到,他在英國雪菲爾德大學讀冶金。1950年,郭沫若寫信給冶金專家李薰,邀請他回國創建冶金研究所(後來改名為金屬研究所),李薰欣然接受。他召集在英國讀冶金的留學生一起商討創建計劃,包括自己的研究生方柄。方柄偕同妻子回國後,與李薰等五名留學生一道赴沈陽,開始創辦金屬研究所。

(李薰,1938年告別妻子和女兒,赴英留學,1940年獲博士學位後留在英國工作。1946年國民政府邀請他回國,被他拒絕。1951年回國。)

電影編劇選擇方柄,而不是李薰或其他老海歸,而且以《愛契》為電影的名字,顯然是和妻子分不開的。有十幾位老海歸都是50年代帶洋媳婦回國,蒲希莉一定和其他洋媳婦不同。

可是關於蒲希莉的信息也不多,她和其他洋媳婦一樣,經曆了中國的風風雨雨。金屬所成立後,她在金屬所的閱覽室工作。她不會說中文,就努力學,以後能和人交流了。文革結束後,她帶女兒回到了自己的故鄉,隨後方柄也移居奧地利。

不久方柄在奧地利去世。2003年,蒲希莉應邀又回到中國,參加金屬所成立50周年慶典。舊地重遊,感慨很多,她表示將來還要再來,專程去訪問方柄的故鄉浙江。

就是在這次訪問,蒲希莉給中國帶來一份珍貴的禮物。當年李薰和留學生們商討創辦金屬研究所時,方柄負責記錄,並一直保留了一份當時籌建金屬研究所的初步方案的草稿。蒲希莉把這份草稿捐贈給了金屬研究所,現保存在科學院檔案館。



也許這份草稿讓蒲希莉為中國留學生史做出了獨特的貢獻,而且鮮為人知,所以選為電影題材。以上就是所能了解到的關於方柄和蒲希莉的信息。由於疫情,電影《愛契》始終未能搬上銀幕。期盼《愛契》能夠完成,讓人們了解更多關於方柄和蒲希莉的故事。

borisg 發表評論於
there is a documentary in German: https://www.douyin.com/video/7373024891223706891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