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讀醫為什麽那麽難?

GoBucks! (2024-12-08 06:25:13) 評論 (32)

時間過得真快。女兒要考Step-1了,聽說還有Step-2和 Step-3. Step-1是不記分的隻有及格和不及格兩個結果。其它兩個考試是記分的,成績高低跟分配實習有關。女兒有一個高年級的朋友,雖說是州大醫學院畢業的,但就因為成績考得好,被match到了哈佛旗下的某個著名的醫院,做實習手術師。女孩子做手術師還真不容易,整天被罵,她有點後悔了。

Step-1考試據說要考好幾個小時。對於一般人來說,幾小時的考試還能熬過去,但也有疾病的,比如糖尿病,那麽考試呆上幾小時,需要考場支持才行。女兒說,她的同學需要這樣條件的考場,到現在還沒找到,所以需要等待,要不就要去很遠的考場。但是下學期就要開始科室輪回,考不過是不能去的,必須重考,直到考過才行。沒想到一個考試會那麽複雜。我在中國從來沒聽說有考場支持的。我讀大學也沒有那麽精靈。那個時候,讀大學吃肉有困難,有錢也吃不上,因為沒有供應。我一江浙朋友驕傲地說,她有辦法,就說自己是回民,每個月都有特供。牛肉好吃,中外都一樣的。牛可是耕田的寶貝,不像豬那樣。我從小到大就沒吃過幾次。美國的牛肉比豬肉貴好幾倍,就是有需求。

在美國讀醫難是眾所周知的。做醫生責任很大,搞不好治病治死人是需要負責的,尤其是自身的過錯,馬虎不得。有人說,美國的醫學院是誇大了,中國當年還是有赤腳醫生,同樣能給老百姓看病。我也讀過不少報道,認為真是了不起。過去中國的醫學院很容易錄取,還沒人讀,因為不合算,除了要讀五年,還需要值夜班,工資也不高。更讓我羨慕的是街邊閹雞的老師傅。每次午飯後,在我上學的路上都會遇到他在幫人閹雞,收一點錢。有的人不需要睾丸,他就留下,省得賣肉。那個時候,隻有公家那裏才能買到便宜肉,但需要肉票才行。南方有閹公雞的習慣,這樣的公雞肉很嫩,而且肉很多。人家做閹雞一輩子,啥都不做,當然非常熟練。他先是在雞的肚子上劃一刀,然後找到睾丸,用繩子慢慢切斷,公雞連聲音都沒出。這樣的閹雞,即使是出了差錯,雞死了,也不會有太大問題。但人就不一樣了。

人體複雜,學醫必須掌握這些知識才行。沒有考試怎麽能夠知道是否掌握了?我曾經有過學醫的打算,但聽說學醫需要死記硬背。人體光骨頭就有好幾百塊。此外,我不喜歡跟屍體接觸,還是學理工好。 上麵提到的考試,Step-1是考基本知識的。過去是有成績,據說哈佛的學生平均成績最好。我說你們都是考試高手,你們要通過不了,那其它學校的恐怕更不能通過。一般來說,大概有10%人沒有通過,去年居然有20%沒有通過,原因是什麽不大清楚。

不少人想學醫。醫學院名額有限,隻能提高標準。其中兩項是最基本的,標準入學考試(MCAT),還有大學成績。我估計醫學院招生辦首先就是用這兩個指標來篩選申請人。MCAT高分的還不少,尤其是老中的子女,但大學四年要想科科成績高分卻很不容易,很多人都做不到,尤其是男孩子。除此之外,還需要有自願工作經曆,科研,團隊領導,老師的推薦。種類繁多,讓人頭昏腦花。學醫真是對毅力的一種考驗。

最近這些年,DEI比較盛行,是否會影響醫生的質量?根據統計,部分少數裔的MCAT成績低於亞裔。現在醫學院入學學生的MCAT成績是排名的一個主要指標。醫學院要想收低分的學生,就必須靠高分的來平均。從質量來說,除了MCAT成績以外,還需要通過課程考試,還有上麵提到的三個Step考試,畢業後還有行醫執照考試。總之,要想行醫,需要考一大堆試,你說學醫容易嗎?似乎學醫是專門給考試高手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