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羊大國,中國食羊大省
冬天來了羊肉成了人們“越冬”的美食。然而也有很多人不喜歡羊肉的膻味。羅卜白菜各有所愛,飲食文化自人們從小賴以生存的充饑的習慣養成的愛憎。不食生魚片的大陸人對靠近海洋的島民習慣格格不入。日本人千百年來沒有吃羊肉的習慣所以拒絕食羊肉者多。
肉食大國
世界人均吃肉國家排名:澳大利亞位居榜首,人均年肉類消費量為121公斤。美國緊隨其後,人均年肉類消費量為118公斤。以色列排名第三,人均年肉類消費量為102公斤。德國排名第四,人均年肉類消費量為88公斤。意大利排名第五,人均年肉類消費量為87公斤。
世界食羊大國,中國食羊大省
世界上羊肉消費量大國是卡薩夫斯坦,人均消費8.4公斤。第二名澳大利亞人均消費6.1公斤。第三名是挪威人均消費4.3公斤。第四名沙特阿拉伯人均消費4.3公斤。第五名土耳其人均消費4.2公斤。
日本人人均消費200克,雞肉13.9公斤,豬肉12.8公斤,牛肉6.5公斤。可見日本人吃羊肉的比率之小。
中國新疆人均消費13.9公斤,內蒙,西藏人均消費6.6公斤。幾乎不產羊的北京和天津人均消費達2.9公斤。
中國食羊大省:在中國這個美食大國,羊肉以其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征服了無數食客的味蕾。不同的省份有著不同的羊肉烹飪方式和飲食文化。
一、內蒙古:廣袤的草原孕育出了品質上乘的羊肉,這裏的羊肉肉質鮮嫩、無膻味。烤全羊是內蒙古的標誌性美食,將整隻羊處理後,架在火上慢慢烤製,外表金黃酥脆,內部鮮嫩多汁,散發著濃鬱的草原氣息。手把肉也是內蒙古人的最愛,簡單的水煮方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羊肉的原汁原味。
二、新疆:羊肉串是新疆美食的代表之一,炭火烤出的羊肉串,外焦裏嫩,孜然和辣椒的香氣與羊肉完美融合,一口下去,滿滿的幸福感。新疆的清燉羊肉也別具風味,湯色清亮,羊肉軟爛,再加上胡蘿卜等配菜,營養豐富又美味。
三、寧夏:寧夏的灘羊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而著稱。寧夏的手抓羊肉堪稱一絕,選用優質的灘羊,煮至恰到好處,用手抓著吃,肥而不膩,口感醇厚。羊肉臊子麵也是寧夏的特色美食,臊子鮮香,麵條勁道,讓人回味無窮。
四、甘肅:靖遠羊羔肉是甘肅的特色名菜,選用當地的羊羔肉,肉質細膩,味道鮮美。黃燜羊肉則是將羊肉與土豆等食材一起燜製而成,香氣四溢,口感濃鬱。
五、陝西:陝西的羊肉泡饃可謂家喻戶曉。饃香肉爛,湯汁濃鬱,一碗羊肉泡饃下肚,暖胃又暖心。水盆羊肉也是陝西的傳統美食,羊肉搭配粉絲、饃等,味道十分鮮美。
六、青海:青海的炕鍋羊肉是一道特色美食,將羊肉、土豆等食材放入鍋中炒製,再用炭火慢慢炕熟,味道濃鬱,香氣撲鼻。
七、北京:老北京的銅鍋涮羊肉是冬季裏的暖胃佳肴。薄如紙片的羊肉片,在銅鍋中一涮即熟,蘸上麻醬調料,口感鮮香。羊蠍子火鍋也是北京人喜愛的美食之一,羊蠍子燉煮得十分入味,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八、山東;山東的單縣羊肉湯曆史悠久,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鮮而不膻而聞名。羊肉湯配上燒餅,是山東人的經典早餐搭配。
九、四川:四川雖然以麻辣美食著稱,但四川的簡陽羊肉湯也別具一格。加入了辣椒、花椒等調料的羊肉湯,麻辣鮮香,讓人欲罷不能。
十、貴州:貴州的羊肉粉也是當地的特色美食之一。鮮美的羊肉湯搭配爽滑的米粉,再加上各種調料,味道十分可口。
人類馴化家畜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主要是為了滿足生存和生活的需求。最早被馴化的動物包括牛、羊、豬、馬和駝等,這些動物不僅提供了食物、衣物和交通工具,還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對各類肉食劃出了三六九等,牛羊的地位遠遠高於豬肉。據《國語》記載,楚國貴族對食肉製度甚至有專門的界定:老百姓吃糠咽菜,普通士子吃魚,大夫吃豬肉,公卿吃羊肉,諸侯吃牛肉,隻有天子什麽肉都能吃。到了宋代,食肉製度沒有那麽嚴苛了,但羊肉在食材中的地位還是遙遙領先。
古人舉行紅白喜事、祭祀會盟等節日慶典時,往往會供上牛頭、羊頭、豬頭,叫做“三牲供品”,以示對天地的敬仰。自從宋廷下了宰牛禁令後,祭祀之時人們往往用羊代替牛。在宋人心中,羊被視作聖物,蘊含著吉祥如意的寓意,如果夢見羊就會有好事發生,要是能吃上一口羊肉的話,就更會感到驕傲。傳說宋孝宗母親張氏臨盆時曾夢見一驅羊大仙,認為是上上大吉,遂將所生孝宗小名取為“羊”。
宋人對羊肉的態度,與前朝有著天壤之別,不管是上流社會,還是普通百姓,都對羊肉青睞有加,卻對豬肉棄如敝履。最有力的佐證莫過於蘇軾那首打油詩《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富貴人家瞧不上眼,窮人又不知道怎麽烹飪,就是因為平時吃羊肉吃習慣了。宋代食羊風俗如此興盛,離不開統治者的倡導、牧羊業的發展、羊肉本身的藥用價值、以及社會傳統因素的影響。
在2023年,中國羊肉消費總量達574萬噸,位居全球第一,遠超我們傳統印象裏任何一個以羊肉為主要消費肉類的中亞以及穆斯林國家,包括印度。
豬肉大國居然也是全世界最喜歡吃羊肉的大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3年,在雲南、廣西、四川、貴州這幾個典型南方省份,人均羊肉年消費量才一斤左右,最少的貴州甚至僅有人均0.3千克,也就是300克,連一斤都沒有。再往後排就是兩廣,一個0.6千克,一個0.9千克。
古人造字時把羊和魚湊到一起就組成“鮮”字,這當然是有足夠的理由的。南方可以大規模養殖的羊,一般是指山羊,吃的自然也都是山羊。但在北方,人們養殖並享用的,卻大都是以綿羊為主。善於吃羊的北方遊牧民族眼裏,兩者壓根就不是一碼事,綿羊和山羊,在他們的眼裏完全是兩個物種。把綿羊肉和山羊肉統統叫做羊肉,反而是不懂羊肉的少數派才有的“異端”操作。綿羊牙口和消化係統都更加嬌嫩,隻能吃鮮嫩的草葉,屬於隻能吃精糧。這樣吃的好肉當然也長得飛快,並且肉質也更加肥嫩,脂肪含量天然就比較高,甚至自帶一股奶香。這種羊肉拿來做涮羊肉或者燒烤,那當然鮮美到極致。羊吃得好、長的好,時間一長,更是在北方各地,催生出了很多著名品種。比如新疆的阿勒泰大尾羊、內蒙古的烏珠穆沁羊、甘肅的靖遠羊,以及寧夏的鹽池灘羊等等等等。而這些優質的羊肉品種,自然就會吸引更多的羊肉愛好者,構成一種良性循環,久而久之,北方人喜食綿羊的習慣,自然就此形成。至於山羊,不僅爬山的能力比綿羊更強,更進化出一副鐵齒銅牙與強大的消化係統,除了草葉,就連草根甚至秸稈都能吃。這樣一來,山羊出肉的速度自然比“養尊處優”的綿羊慢很多,看上去都是精瘦精瘦的,肉質也偏柴。最重要的,是其肉裏自帶一股怪味,令很多人難以下咽,而這就是所謂“羊膻味”的由來。而在我國南方,由於缺乏足夠的天然大草原,自然無法養殖大量的綿羊,隻能在崎嶇的山地中見縫插針的放養一些山羊。久而久之,這種惡性循環,就直接鑄就了羊肉在中國南方的“惡名”。 直接往南方運送活體綿羊,各方麵成本往往很高;直接運輸屠宰好的綿羊肉,為保證其新鮮程度,就必須動用全程冷鏈運輸。社會經濟的逐漸提高,民眾變得越來越有錢,很多南方人,也有足夠的資金餘裕到北方旅遊,順便品嚐一下當地鮮美的羊肉,這就導致喜歡吃羊肉的南方人正變得越來越多。除此之外,中國這些年大力發展基建和物流,也逐漸建立起了初步完善的全國性冷鏈運輸係統,新疆屠宰好的新鮮羊肉,24小時後就出現在南方的餐館,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夢想。再加上電商的崛起,南方的消費者,可以很方便的直接從北方羊肉賣家那裏直接進貨,進一步降低了南方人消費北方優質羊肉的成本。近千年來一直與優質羊肉無緣的南方人,也終於可以充分體會到冬日大啖羊肉的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