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盟,指北宋與契丹(遼朝)於公元1005年(宋真宗景德二年、遼聖宗統和二十三年),雙方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陽市)訂立的和約。這個和約在我們那個年代的曆史書稱之為“城下之盟”。
澶淵之盟放棄收回燕雲十六州,每年還給遼朝大量歲幣被認為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是莫大恥辱。
那個與寇準對立的王欽若對宋真宗說:“城下之盟,雖春秋小國猶恥之,今以萬乘之貴而為澶淵之舉,是盟於城下也,其何恥如之。”
在孔孟之道的教導浸淫下,中國人都是死要麵子的,一塊肉割不正都不食,子路死到臨頭也要結纓正冠而死,何況堂堂大宋跟一個不開化的契丹人稱兄道弟,朝野上下心裏已經都過不去,還要自動送銀子上門。真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害得宋真宗寢食不安,以為自己成了祖宗的不孝子孫。
但是, 北宋也有開明人士,蘇軾的弟弟蘇轍就說:“‘澶淵之盟’稍以金帛啖之,虜欣然聽命,歲遣使介,修鄰國之好,逮今百數十年,而北邊之民不識幹戈,此漢唐之盛所未有也。”
丟開麵子,能不打仗就不打仗,是有識之士對澶淵之盟肯定的主要原因。至於每年北宋給遼朝宋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相對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約十萬人左右),即需300萬????,不及百分之一,實在是一樁劃算的買賣。
事實正是如此。澶淵之盟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約120年)不再有大規模戰事,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發長者),不識幹戈”;歲幣還促進了貿易,使得宋朝中原的產品在遼境內暢行無阻,貿易滲入了遼朝日常,百年間竟逐漸漢化。
黃仁宇說:“所以澶淵之盟是一種地緣政治(geopolitics)的產物,表示這兩種帶競爭性的體製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但是麵子何其重要,何況這條約簽訂又牽涉到黨爭,搞到最後寇準不得不辭職。
不要以為隻有封建專製的大宋朝如此,差不多千年之後,剛剛獨立建國的美利堅合眾國也經曆了相似的事件。
1793年法國爆發革命。繼而宣布對英國宣戰。引起遠在大西洋彼岸美國的騷動:英國是宿敵,法國是共和國,是自由的象征,俺們哪能袖手旁觀?情緒激動者有之,摩拳擦掌者有之。恨不能組織“誌願軍”去參戰。正值第二任期的總統華盛頓保持了冷靜。他給時任國務卿的傑弗遜寫信:“我國政府最好努力嚴守中立,千方百計防止我國公民把我們卷入旋渦,站在其中任何一方。”
華盛頓堅信中立才是真正符合國家利益的政策。他寧肯個人聲望受損,也要維持這一立場。
國際局勢複雜,內閣又有瓦解之虞。他的心腹漢密爾頓辭職,傑弗遜也辭職。而新任的法國公使基納正在上躥下跳,招募美國人襲擊新奧爾良和西班牙領地,以支援法國。如此招搖行事損害美國中立,美國政府一致決定剝奪基納的外交特權。有意思的是,法國革命風雲變化,雅各賓派掌權,清洗吉倫特派。基納屬於吉倫特派,他回法國就是絞刑架伺候。最終成了美國人。
與此同時,華盛頓派傑伊前往英國談判。華盛頓給出一個底線:英國軍隊必須撤軍。美國獨立戰爭後,英國人依舊占領著五大湖地區美國領地的若幹要塞,這些要塞位於現今的密歇根州、紐約州、俄亥俄州等地。嚴重威脅著美國的安全。
1794年,傑伊帶回了他與英國簽署的《大不列顛國王與美利堅合眾國間的友好、商業和航海條約》,曆史簡稱“傑伊條約”。條約得到華盛頓支持,但是激起美國民眾的憤怒.他們大罵傑伊是賣國賊。因為條約除了英國軍隊撤軍以外,所有的好處幾乎都是英國的,尤其是放棄對南方奴隸的賠償,更是令南方莊園主們異常憤怒。他們甚至喊出了 “約翰·傑伊該死!每一個不罵約翰·傑伊該死的人都該死!每一個不到約翰·傑伊家窗戶底下點上燈,罵他一晚上該死的人都該死!”這等於第二任也是全票當選的總統華盛頓也在“該死”之列。
當時的美國不是大國更不是強國,連保衛國家的海軍都不知道在誰的腿肚子裏藏著。因此,《傑伊條約》是對兩國間問題的合理妥協。雖然條約有效期隻有短短十年,也給美國爭取到和平,爭取到喘息的機會,才有可能在又一場戰爭中讓“星條旗永不落” 。更有深遠意義的事,沒有英國的幹涉,美國進軍西部開疆擴土再無阻礙。
《傑伊條約》受到如此強烈的攻擊並不僅僅是兩國之間的妥協,而是反映美國國內日趨緊張激烈的黨派之爭。傑伊條約體現了漢密爾頓聯邦黨人的觀點,麥迪遜作為共和黨的代表,甚至公然與華盛頓作對。因此條約簽署後,他不得不辭退眾議院議長一職。
後人評價:傑伊條約是美國一個精打細算的賭博:賭英國而不是法國將成為歐洲霸主。
不得不承認華盛頓的英明,用咱老祖宗的古訓評價他:“識時務者為俊傑”。
《傑伊條約》不像《澶淵之盟》那樣帶來百年和平,但是兩個條約都為國家帶來了昌盛安寧。沒有宋遼之間百年無戰事,哪裏來今人狂熱吹捧我大宋之繁華;同樣沒有英軍撤出,阻止美英之間的戰爭,美國不會在十年間建成自己的海軍,以應付1812年的戰爭。更無法將國土毫無阻礙地擴張到西部。
想起了偉大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的那句話:從來沒有一個好的戰爭或者壞的和平。(There never was a good war or a bad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