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義: 對中國的十條忠告

(一)中國應該和世界接軌

從鄧小平時代起,中國才逐漸承認和服從一些全球規則,先後加入了聯合國等世界組織,由此真正變成了全球的一個國家。

當然,中國和世界接軌的並不是一帆風順,而且恐怕還得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我不知道中國現在喜歡不喜歡和世界“接軌”的說法,但是作為一個學者,我認為中國是應該和世界接軌的。

(二)一個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實行法治

中國還處於過渡時期,應該增加法律規則。

現在中國發展模式的好處是,如果一個領導人想做得好,效果很快顯現,比重視法律的歐美國家效率高。

不過,雖然歐美國家因為法律規則的製約而效率可能比較慢,但是能夠給公民比較穩定的、滿意的社會預期。

我覺得一個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實行法治。我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三)關鍵是建立約束權力的製度

在過渡時期需要政治權威,因為要保證社會的基本秩序。不過這種權威本身也是過渡性的,它的方向應該是指向建立一套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的製度。

換句話說,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應該轉向製度建設……

一個人領導的權力應該是有限製的,不過要做到很不容易。因為在很多具體的問題上,掌權者還想說了算,這不是中國的特殊情況,全世界都是如此,關鍵是建立約束權力的製度。

(四)狹隘愛國主義是很危險的

對世界負責,也是對中國負責。因為和外國搞好關係對中國也有利。

愛國主義當然還是需要的,美國、日本都有愛國主義,但是狹隘愛國主義還是很危險的,應該更廣泛地考慮問題。

鄧小平那種能考慮全球事務的眼光和心懷,現在仍然沒有過時。中國需要善於和世界打交道的領導人。

(五)理解曆史,直麵曆史

中日兩國間存在一些基於曆史的嚴重問題,兩國人民對曆史有著複雜難解的感情糾葛。如果不先討論曆史,就無法對中日關係有一個公允的評判……

我深信,理解曆史,直麵曆史,對那些願意改善兩國關係的領導人是有用的。他們可以善用共同的文化遺產,一起來解決問題。

(六)中日應該互相學習,互相合作

如果中日關係處理不好,將會導致嚴重後果。幸運的是,雙方都努力防止衝突失控,沒有釀成不可挽回的事端。經過數年的克製和調整,雙方逐漸適應,並逐漸平靜了下來……

在我看來,(中日)兩個國家輪流稱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強國,塑造了對方的命運。兩國關係比人們意識到的要密切得多。

以史為鑒,為了兩國利益,今後應該互相學習,互相合作。

(七)學習日本經驗,汲取日本教訓

中日關係已經進入新時代,從近代以來主要由日本主導,變成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主導。

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很大,但還麵對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需要繼續向發達國家學習。

比如全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覆蓋全民的社會服務安全網絡、轉型為消費導向的服務經濟、建立世界級的高科技部門,等等,日本都做得不錯。人們不得不承認,社會保障、社會治理、社會和諧度,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一。

另外,日本在20世紀上半葉的曆史也給正在崛起中的中國提供了一麵鏡子:國家富強後,一旦支持軍事擴張的力量強大到無法約束時,最終可能會導向災難。

(八)研究如何做“好鄰居”

中日關係的諸多情緒歸根結底來自對曆史的看法,除非處理好由曆史問題造成的情緒反複,否則兩國很難建立在一個更堅實、穩定的基礎上。

既然中日兩國是誰也搬不離的“永遠鄰居”,那麽雙方就應該學習和研究如何做“好鄰居”的方式方法。曆史本身不是問題,而是被政治利用成為問題。

在20世紀,政治家在尋求更廣泛的民眾支持時訴諸愛國主義和曆史恩怨的做法,可謂根深蒂固。希望新世紀的政治家麵向未來,拋棄落後的做法。

(九)向本國國民提供更完整、更準確的曆史敘事

當下關於中日關係的討論,都集中在兩國關係中不幸的一麵,對於積極的一麵卻關注較少,比如兩國間大規模文化借鑒的時期。如果國家政策允許,這些共同之處可以成為兩國未來繼續合作的基礎。

通過向本國國民提供更完整、更準確的曆史敘事,以及對當下的兩國關係進行更持平的講述,專家們可以幫助國民更好地了解中日間長期的、互相交織的曆史,以此方式承認彼此學習的程度之深,並呈現彼此合作的正麵經驗。

(十)應努力爭取中日“政暖”

中日之間因為曆史問題所產生的不滿情緒如此之深,迅速滋生信任感並成為親密朋友是不現實的。這可能是未來幾十年的目標。

接下來十年的合理目標,一方麵要用新的、建設性的視角看待曆史,另一方麵應該是以直接、坦率、務實的方式處理兩國關係,使兩國可以成為可靠的合作夥伴。

我們不必奢望中日兩國能夠迅速享有“政熱”。但如果兩國能繼續擴大合作,達到“政暖”是可能的。

作者:傅高義 / 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

modems 發表評論於
傅老頭一輩子吃中國飯,好在死了,不然可能沒飯吃了
Firefox01 發表評論於
現在的知識分子都那麽天真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