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搞農場,菜總是要種的。在我們這個Zone 6的地方,大概5月中旬可以開始在地裏種菜,最晚到10月中旬就要罷園了。這樣算起來的話,也就150天左右。
要想延長種植時間,搭建暖房是唯一選項。 暖房有兩種,一種是隻有一層塑料膜的拱棚,第二種是加棉被做保溫層的暖房,就相當於給暖房加個被子。當然了,如果是土豪的話,可以給暖房加熱,但從經濟效益上來說,就有些不劃算了,隻有一些高附加值的作物(如花卉等)才會采取加熱的方法。
早在決定要開農場之初,就開始研究暖房的種類。農場的左後方正好有一片8英畝左右的開墾好的平地,以前被鄰居免費用來種小麥,玉米一類作物,這片地用來建暖房和室外種菜真是太好不過。
跟國內幾家暖房廠家聯係了一段時間,終於敲定了一家。這幾家我在兩,三年前想搞魚菜共生(aquaponics)時跟他們聯係過,看來以前功夫沒有白費,做過的許多功課冥冥中都會在以後用得上。有一個Made in China的APP不錯,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在國內找到相應的廠商。
在北半球,保溫暖房(Solar greenhouse)需要坐北朝南,以便最大程度地吸收太陽的熱量。一般後牆(北牆是直立的),所以也叫半棚,以區別於沒有保溫層的拱棚。北牆材料和種類的選擇也就成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董菜菜采用的方法是用土打一道一米厚的土牆,外麵用鐵皮包起來。土牆白天可以吸收太陽的熱量,晚上散熱到暖房裏。卡爾加裏一年有三百餘天有太陽,他可以充分利用那裏的太陽光,這樣的設計就很合理了,隻是往裏麵填土是個大工程。
牛城卻是不大一樣,每年1-2月間幾乎沒有什麽太陽,陰天率75%,在全美名列前茅。沒有了太陽,一切都是白扯,菜也就沒法種了。
最後采用了廠家的建議,北牆采用三層複合結構,一層無紡布,一層塑料薄膜,一層棉被。國內在做暖房方麵還是很成功的,從設計到建造都有完整的係統,尤其在“大棚之鄉”山東壽光。給我們供貨的廠家也坐落在壽光。
根據土地的麵積,最後決定建一個110米長,12米寬的保溫暖房。
帶保溫棉被的暖房示意圖
還準備建一個冷棚,也就是拱棚,隻有一層塑料薄膜。冷棚是東西走向,正好與暖房垂直。與廠家商量後,決定建一個100米長,24米寬的。等開始建棚才發現,這個太寬了,會給建棚帶來很大的麻煩,應該就建一個10米寬左右的。
拱棚
從商量方案到最後定下來,花了2,3個月的時間,等加工好已經是9月初了,農場過戶是在6月底。這家廠家不錯,與種菜有關的很多東西都幫忙采購,也就省得我一家家聯係,那樣的話就太麻煩了。
之所以在國內訂購,是因為美國的暖房太貴了,3年前問過價格,50美刀每平尺,像我們這麽大的暖房,至少需要50萬(國內是這個1/10左右),還不帶保溫棉被。這個價格有些承受不起,所以在美國基本看不到種菜的暖房,特別是帶棉被的。
10月下旬集裝箱到了,艱難的建棚曆程就要開始了,當然了,這是去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