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贏者通吃”規則真的不公平嗎?

新林院 (2024-10-19 01:22:31) 評論 (22)

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大選又要到了。每次到這個時候,美國總統大選各州“贏者通吃”的規則就成了一個熱門話題。

以下是當代人記憶裏印象最深的 2016 年大選地圖,希拉裏贏的州(藍色),川普贏的州(紅色),和各州選舉人團票數。



希拉裏獲得的選民票數更多,但川普獲得的選舉人團票數更多,贏得了選舉,這無疑是選舉規則造成的後果。



希拉裏的支持者當然質疑美國總統大選各州“贏者通吃”規則的公平性,甚至有廢除“贏者通吃”規則的呼聲。

那美國大選“贏者通吃”的規則真的不公平嗎?

體育比賽規則和選舉規則有許多共同之處,都是通過一係列計分方式最終決定誰輸誰贏。

那我們不妨把兩者放在一起分析。

各項體育比賽和和各國選舉都有五花八門的規則。

我們把這些五花八門的規則按照一個標準分成兩大類。這個標準就是:每次得到的一分,算不算到最後決定勝負的計算公式裏。不算,就屬於第一類。算,就屬於第二類。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大類裏的一些例子。(為易讀起見,體育選手名、英國選區名、法國省名全是虛構)

第一類:“贏者通吃”。每次在局部得到的一分,不算到最後的計算公式裏

體育

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乒乓球,其實就屬於這一類。打個比方,馬龍對瓦爾德內爾,



三局比分如下:

  馬龍 
瓦爾德內爾 
第一局 11 
第二局 11 
第三局 11 9
各人贏的局數 2 1
各人贏的分數 22 29
比賽結果

瓦爾德內爾贏了29分,馬龍贏了22分。瓦爾德內爾比馬龍得分多,但馬龍卻以 2:1 贏了這場比賽。為什麽呢?因為乒乓球規則屬於“贏者通吃”這一類,瓦爾德內爾在第一局和第三局得的那些分,全都白費,都不算到最後的計算公式裏。

其它屬於這一類的體育項目,還包括羽毛球、排球。

選舉

英國首相選舉,屬於這一類。為討論簡化起見,假設英國有兩個黨,三個選區,每個選區有100個選民,選舉結果如下:

  保守黨   
工黨   
倫敦選區 60 40
曼徹斯特選區 100
利物浦選區 60 40
各黨贏的選區數 2 1
各黨贏的選票數 120 180
選舉結果

工黨得了180票,保守黨得了120票。工黨比保守黨得票多,但保守黨在議院以 2:1 占多數,得以推舉首相。為什麽呢?因為英國選舉規則屬於“贏者通吃”這一類,工黨在倫敦選區和利物浦選區得的那些票,全都白費,都不算到最後的計算公式裏。

第二大類:“贏者不通吃”。每次在局部得到的一分,最終都算到最後的計算公式裏

體育

冰球就屬於這一類。打個比方,瑞典對加拿大,三局比分如下:

  瑞典  
加拿大  
第一局 11 
第二局 11 
第三局 11 9
各隊贏的局數 2 1
各隊贏的球數 22 29
比賽結果

瑞典贏了22分,加拿大贏了29分。加拿大贏了這場比賽。雖然瑞典贏了兩局,加拿大贏了一局,那也沒用。為什麽呢?因為冰球規則不屬於“贏者通吃”這一類,加拿大雖然輸了第一局和第三局,但加拿大在輸的那兩局裏得的那些分,全都沒白費,全都算到最後的計算公式裏。

其它屬於這一類的體育項目,還包括足球、籃球。

在乒乓球和冰球這兩個例子裏我們可以看到,兩方得分可以完全一樣,勝負結果卻完全顛倒過來。

選舉

法國選舉,屬於這一類。為討論簡化起見,假設法國有兩個黨,三個選區,每個選區有100個選民,選舉結果如下:

  勒龐  
馬克龍  
巴黎省 60 40
諾曼底省 100
香檳省 60 40
各黨贏的省數 2 1
各黨贏的選票數 120 180
選舉結果

馬克龍得了180票,勒龐得了120票。馬克龍贏了總統選舉。雖然勒龐贏了兩個省,馬克龍隻贏了一個省,那也沒用。為什麽呢?因為法國不屬於“贏者通吃”這一類,馬克龍雖然輸了兩個省,但馬克龍在輸的那兩個省裏得的那些選票,全都沒白費,全都算到最後的計算公式裏。

在英國和法國這兩個例子裏我們可以看到,兩方得票可以完全一樣,勝負結果卻完全顛倒過來。

變種

網球

那網球屬於哪一類呢?還是問那個問題:每次得到的一分,算不算到最後決定勝負的計算公式裏。對網球來說,回答顯然是:“不”。所以,網球屬於“贏者通吃”那一類。隻不過,網球的“贏者通吃”發生在兩層,從分到局“贏者通吃”一次,輸者得的分全白費了;從局到盤又“贏者通吃”一次,輸者得的局全白費了。比如在一局裏,你以 30:40 落後。你對手再得一分,你那 30 分就全白費了。再往上一層,假設在一盤裏,你以 4:6 輸了這一局,那贏的那 4 局就全白費了。

打個比方,費德勒對納達爾,

三盤比分如下:

  費德勒 
納達爾 
第一局 6 4
第二局 6
第三局 6 4
各人贏的盤數 2 1
各人贏的局數 12 14
比賽結果

納達爾贏了 14 局,費德勒贏了 12 局。納達爾比費德勒贏的局數多,但費德勒卻以 2:1 贏了這場比賽。為什麽呢?因為網球規則屬於“贏者通吃”這一類,納達爾在第一盤和第三局盤的那些局,全都白費,都不算到最後的計算公式裏。

美國總統大選

美國總統大選,其實跟英國國會選舉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屬於“贏者通吃”類,英國在每個選區贏者通吃,美國在每個州贏者通吃。隻不過,在英國,每個選區的權重是一樣的,占下議院一個席位。而在美國,每個州的權重不一樣。每個州占選舉人團的名額有多有少。

為討論簡化起見,假設美國有兩個黨,三個州,選舉結果如下:

  共和黨   
民主黨   
各州選舉人團名額
加州 7,000,000 11,000,000 54
德克薩斯州 5,000,000 3,000,000 40
俄亥俄州 3,000,000 2,000,000 17
各黨贏的選民票數 15,000,000 16,000,000  
各黨贏的選舉人團票數 57 54  
選舉結果  

民主黨得了一千六百萬張票,共和黨得了一千五百萬張票。民主黨比共和黨得票多,但共和黨在選舉人團以 57:54 占多數,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為什麽呢?因為美國選舉規則屬於“贏者通吃”這一類,民主黨在德克薩斯州和俄亥俄州得的那五百萬張選票,全都白費,都不算到最後的計算公式裏。

美國人常常喊 “Every vote counts” 的口號。其實嚴格地講,由於美國大選每州“贏者通吃”的規則,並不是“Every vote counts”。在一個深藍州,所有投給共和黨的那些票都白費了。法國總統選舉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實的 “Every vote counts”。

分析“贏者通吃”規則是否真的不公平

好了,我們列舉了體育和選舉裏的兩大類比賽規則。現在咱們來看看“贏者通吃”規則是否真的不公平。

從人類的心理角度看,是否其中一類先天就比另一類更不公平呢

乒乓球是“贏者通吃”的規則。中國人打乒乓球已經70年了,至今還沒有聽說過有人抱怨它的規則不公平。比如說我上麵舉的那個例子,瓦爾德內爾比馬龍得分多,卻輸了整場比賽,他會覺得明天這個情況也會顛倒過來,我對手比我得分多,我卻贏了比賽。 

網球也是“贏者通吃”的規則。英國人發明網球已經150年了,也沒有聽說過有人抱怨它的規則不公平、要求改革的。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加入網球運動。他們在加入這項運動之後,都先接受了規則,然後就在規則的範圍之內研究運用什麽樣的戰術、發展什麽樣的能力去贏得比賽。比如說我上麵舉的那個例子,納達爾比費德勒贏的局數多,卻輸了整場比賽,他會覺得明天這個情況也會顛倒過來,我對手比我贏的局數多,我卻贏了比賽。

這幾年新發明的運動 Pickleball,規則也是“贏者通吃”。如果人類心理先天地認為“贏者通吃”不公平,一定不會在新發明的 Pickleball 裏采用它。

以上這幾個例子顯示,人類心理沒有先天地認為“贏者通吃”的規則不公平。不管是各項體育還是各國選舉,既有贏者通吃的,也有贏者不通吃的。一旦規則定了,對雙方都一視同仁。要想贏,就要在規則的範圍之內研究運用什麽樣的戰術、發展什麽樣的能力去贏。例如,現在美國兩黨都知道不把人力、財力花在深藍州和深紅州,而是花在搖擺州。

一些年前,我讀過《Discover》雜誌裏一篇文章,專門分析美國選舉各州贏者通吃的規則。那篇文章比我更進一步,認為美國各州贏者通吃的規則不僅公平,而且比贏者不通吃的規則(如法國)更好。那篇文章說美國各州贏者通吃的規則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好處是,能把一些小勝(選民)串起來,轉化為一個大勝(州),更顯示該黨的能力。那篇文章用體育裏的棒球做比喻,把一個 hit 比作贏一個選民,把一個 run 比作贏一個州。棒球就是要求你必須有把一些小勝(hit)串起來,轉化為一個大勝(run)的能力。第二個好處是美國各州贏者通吃的規則能放大勝負差距,使勝者更容易施政。比如,選民票數可能是 51 : 49,而選舉人團票數卻可能是 300 : 238。如果按法國規則,51 : 49 使勝者的領先顯得微小,施政比較困難和混亂。而按美國規則,選舉人團票數 300 : 238, 使勝者領先放大,讓勝者可以自稱有 mandate,施政比較容易和穩定,也算是另一個作者的另一個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