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這一篇是補記,追敘八月下旬的幾次聚會。

    周六晚上跟朋友一家在飯館晚餐。兩家的孩子從小玩到大,連帶著我們做父母的也成了好朋友。兩個大男孩的友誼十多年未變,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小學第一天。現在上大學了各在一城,但還是鐵哥們。妹妹跟我家小兒子同齡,小時候也常常一起玩。記得他們七八歲時,我們在一家韓國飯館聚餐。兩個小孩結伴亂跑,跑到廚房去了。結果沒有被罵,還得了美味的味增湯喝。兩人好像得勝回朝一樣,開心地一起喝湯:)

    談話間聊起馬上麵臨的升學和報考。他們家妹妹對音樂很感興趣,也喜歡文學,打算報考都柏林的三一學院。父母很支持,半認真說如果考上了就過去 “陪讀” ,爸爸可以遠程辦公,媽媽休假一年。


爸爸 Rafe 是實打實的老文青一名。哥倫比亞大學的高材生,從事金融業,但熱愛文學和音樂。和朋友組建了一個業餘樂隊,不定期排練,還在酒吧演出。金發碧眼的媽媽 Linda 多倫多大學畢業,是高中英語老師,漂亮機智,我很喜歡跟她聊天。Linda 知道我愛讀美籍印度裔作家 Jhumpa Lahiri 的書,特意告知她有新作麵世 Roman Stories 《羅馬故事》。說起怎麽找到這本書,裏邊還有個小故事。當時兩人在 Cape Cod 度假,順便走進一家書店,Linda 翻到了這本《羅馬故事》; Rafe 則看到了另一本書,是某一位Jhumpa Lahiri 曾經盛讚過的不太出名作家 (名字我忘了)寫的。結果店主說,那個作家就住在附近,常來這個書店!這個世界也太小了吧。

Linda 還告訴我,Roman Stories 《羅馬故事》是 Jhumpa Lahiri 用意大利語寫的,然後再翻譯成英文。雙語作家,厲害!想起張愛玲寫的《赤地之戀》和《秧歌》。

過了兩天,我在 TJ’s 碰到了一個很久沒見的朋友,兩個人推著購物車聊了好久。玉是北京人,我們兩家孩子原來上同一所小學。的公公是一相當有成就的現代派畫家,紐約和波士頓的美術館都藏有他的畫作。的大女兒非常聰明潑辣,聽見奶奶數落媽媽,小小年紀就會幫著怒頂回去。小學四年級自己組織生日爬梯,帶著一幫同學看電影,吃冰淇淋,安排得頭頭是道。玉跟我感歎:“我這是生了個王熙鳳啊!”一轉眼,當年坐在操場邊做數學題的小姑娘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上了芝加哥大學。小姑娘獨立有主見,去年 gap 一年,在歐洲各國打工遊曆,不但長了見識,還說得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語。弟弟從小愛踢足球,今年秋天上大學,進了本地一家很不錯的私立大學。玉很欣慰,我也為她高興。

周二,有西部的老朋友故地重遊,我們請他們在家吃飯。薇是上海人,我跟她差不多十年沒見了,但見了麵卻像上周才見過一樣,絲毫沒有時間距離。她的先生 Eric 和我先生是研究生同學,兩個好朋友一見麵又是說不完的話。算了一下,我們認識二十年了,真快!記得我們住在香港時,他們從美國回上海,路過香港來看我們。安頓孩子睡了以後,四個人坐著聊天,也不記得聊了什麽,但就是有說不完的話,好像一直聊到淩晨三點,他們才離開回酒店。

席間閑聊,不知怎麽聊起 polyglot (多語者)這個話題,Eric 說自己母親就是一個polyglot。老太太是匈牙利人,小時候趕上二戰,跟家人逃到德國。在德國上小學,學了德語。後來又不知不覺 (這個太讓人羨慕)學會了法語和西班牙語。再到了美國,說英語。結婚嫁人,Eric 的父親是軍醫,她作為家屬長駐日本,學會了日語。回到美國後,長住在夏威夷,又學會了夏威夷語,還拿了碩士學位。Eric 說夏威夷當地有美國白人排外,老太太用夏威夷語斥責他們,把他們鎮住了,因為他們自己隻會英語,不會夏威夷語:)


周日,請另外一家朋友來家裏吃晚飯。這家朋友是阿根廷人,先生差不多十年前在麻省理工讀了學位,愛上了波士頓,一家大小就留了下來。他們家和我們一樣,也是兩個兒子。小兒子跟我家弟弟一見如故,從小學,初中,到現在快高中畢業,一直是好朋友。

媽媽 Sylvia 是藝術家,一個非常有趣的人。她告訴我,阿根廷是世界上心理醫生最多的國家 (這個我可不知道),她的媽媽就是一個心理醫生,七十多歲了還不肯退休。我想起剛讀過的《百年孤獨》,就問她是否讀過,看法如何。Sylvia 讀過。她讀的是西班牙語原文,對馬爾克斯文字的評價是非常 “rich”。這個我有同感。馬爾克斯愛用長句和堆砌詞藻,就算譯文隔閡,我也可以從中譯本感到他文風華麗。Sylvia 還告訴我,雖然南美各國都說西班牙語,但是哥倫比亞的口音最好聽也最清楚。他們在南美各國機場換飛機時,聽到的 CNN 西班牙語新聞,都是哥倫比亞口音。

說完了老友,再來說說新衣。上周下單的 RL 襯衫已經送到,淺淺的藍色,減一分太淡,增一份太濃;單穿或外搭西服都正好。

 
秀容晉妮兒 發表評論於
羨慕博主有豐富的生活,高質量的朋友,優秀的兒女!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才知道《赤地之戀》和《秧歌》張愛玲都是先英文創作的,這次回去還路過她的故居。有個得普林茲獎的朋友就會好幾國的文字,但最佩服的是他學習的精神,和他見麵,我們說英文,但他卻要求我們講中文,說好幫助他提高,果然,他的中文也是越來越好。追憶的文章夾敘夾議,生活和文藝氣息都很濃。知道追憶書讀得多,請幫大家多推薦一些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