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看看洗洗睡吧

出生北京,移民美國;性情中人,遵從善良;文化藝術,尋找真諦。
打印 (被閱讀 次)

我和愛人都喜歡青花瓷。因為它瓷胎結白光亮,畫料勾勒的圖案精致細膩。有雲 :“如輕雲宿墨,似春葓泛幽;甚可誇,浮梁瓷器白無瑕,巧借藍色寫青花。”

對於有點曆史印記的青花瓷,超喜歡,我們隻停留在欣賞的層麵,就是到各大博物館亂串拍照。可看到特美的,就總會開玩笑地說,我祖上也不給我留一件。哈,我祖上就是一個山東的農戶人,給人家扛活的。當今,我們一個拿工資過活的人,這個愛好有點自不量力。

青花瓷是用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燒成。

它列中國景德鎮四大名瓷之首。 它始於唐代河南鞏縣窯,元代在景德鎮成熟發展,到明清時代名揚四海。作為一種重要的陶瓷工藝品和產品,其在藝術成就和工藝水平上的造詣,是其它瓷品不能比擬的。

明代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從伊拉克帶回一批叫“蘇麻離青”的原料,之後工匠們大多用它繪製花卉枝葉。明成化年間以後,漸漸被回青這種原料所代替。青花八種青料:蘇麻離青、石子青、韭菜邊、平等青、回青、浙料、珠明料,現代青料。我個人最喜歡韭菜邊這種原料色。

中國最美的青花,應該還在海峽兩岸。兩個故宮博物院,在青花藏品上,孰優?各有千秋,都不完整。

兩院的清朝前四個皇帝時期的藏品,可謂登峰造極。1931年,日軍遂南下華北,北平故宮內的文物危在旦夕。國民黨元老張繼主張遷往西安,故宮博物院院長主張轉至上海,而北平百姓則以公開抗議或威脅的方式反對文物南遷。有時候高度和眼光,在曆史的維度上,是洞察事物的試金石。

明末的戰亂,大清的腐敗,慈禧太後的目空一切,讓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也有著無法匹敵的青花藏品。我們中國人想看看自家的東西,還要跨海渡洋的。

當然我最喜歡的兩件青花還在兩院:北京故宮的康熙花鳥翠毛藍青花花觚;台北故宮的青花纏枝花卉盤。

清末民初,資本主義國家的富商大賈,是風雅還是投資還是占有欲,大量收藏中國古瓷。中外形成了一個收購和收藏的圈子。

一些董商們為牟取暴利,大量仿古,致使仿古器物應運而生。無論什麽年代,什麽窯口,無所不仿,仿古範圍包括瓷質、釉色及彩繪等諸方麵。中國人聰明能幹,少數仿物達到了“亂真”的地步,如民國孫瀛洲專仿明代前朝的青花器。他仿製的永樂、宣德青花盤、碗類,其凝重結晶的青花斑點深入到胎骨之間,逼真得極難辨識。

說到個人收藏青花瓷,香港的“天民樓”收藏圈無人不知。古陶瓷學者汪慶正評價“天民樓”的收藏:“世界範圍內,私人收藏元青花最多的一家,即使連同國家收藏一起看,“天民樓”僅次於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館和伊朗阿德比爾清真寺,屬全球第三。它的主要藏品來源於香港蘇富比、佳士得拍賣會,他們收了瓷器收藏家仇炎之、胡惠春、趙從衍、楊永德等大家的舊藏。

1996年,上海博物館新址落成, “天民樓”展出了青花瓷127件,其中元代青花24件,明代青花57件,清代青花46件,令滬上民眾大飽眼福。

青花裏,我不喜歡元青花,在看博物館時,對它也是匆匆而過。它器型大,繪製不精細,偏藍的色澤,不是我喜歡的樣型。但這不影響它的身價。2005年,鬼穀子下山元青花罐拍賣,價格創造了當時瓷器拍賣價格記錄,一千萬英鎊,2億多人民幣。原因就是它太少了。

在北京時,空閑了愛逛逛潘家園古玩市場。說是古玩市場,沒古玩意,都是新的,仿品充斥的天下。咱一個平頭百姓對真品也就看看份,夢裏偷著樂;潘家園買幾件高仿,擺在家裏,白天也能樂嗬樂嗬。

(上圖是北京故宮藏品,下圖是我家家居的小玩鬧)

 

 

3437尋愛天地 發表評論於
我的愛,青花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