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大華府(12)鈔票從哪裏來?

生活是美的,隻是需要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生活裏有愛,隻是需要一顆能夠感受和孕育愛的心。
打印 (被閱讀 次)

漫遊大華府(12)鈔票從哪裏來?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DC 的西南角,離雄偉的華盛頓紀念碑不遠的14街與C街的交界處,有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其外觀莊嚴氣派,內裏更是與眾不同。那裏是美國製版印刷局(BEP- Bureau of Engraving and Printing) ,也就是印鈔廠,一個可以將成本隻有幾美分的白紙,搖身變為數十倍甚至百倍以上價值的美元的地方。

 

 

作為美國政府印刷美鈔的獨家機構,印鈔局始建於1862年,當時隻有6個工人手工切割美鈔。1914年,印刷局搬到華盛頓,到了1991年,在達拉斯的Fort Worth又開設了一個新的紙幣印刷機構,以滿足日益增加的業務需求。除了負責設計、製版和印刷美國所有的紙幣之外,美國製版印刷局還印刷美國護照、軍官證、移民證、白宮請帖等等,並為其他聯邦政府機構製作保密文件。

 

BEP 從199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在疫情期間中斷了幾年之後,今年三月開始重新恢複,遊客可在門口領票後按不同的時間段跟隨導遊入內參觀,參觀時可以提各種問題,有專人為遊客解答,全程大約40分鍾。

 

我們去的那天是周四,排隊領票的隊伍不長,沒有我想象中的"人潮湧動",看來,象我這樣"見錢眼開"的人並不多。

 

參觀的入口處設在印刷廠的後門,進去後是一個裝飾豪華的長廊,長廊的二麵牆壁上掛滿了資料豐富的展板,左邊一長溜記錄著紙幣的起源和近年來新版美鈔的變遷,介紹錢幣印刷的進化曆史,技術和設備更新換代的年份。右邊一長溜則是製作過程和工藝的簡介,包括印鈔廠內一些文物的圖片。

 

 

根據以前遊客的記錄,他們參觀時長廊的兩側靠牆各陳列著一排一塵不染的玻璃櫃,有的玻璃櫃中放著雕刻印刷鈔票的銅板及各種工具,還有已經雕刻好的美元銅板模型,有的玻璃櫃中陳列著美國曆史上印製的各種鈔票、郵票和白宮的各種請柬,琳琅滿目,但這次疫情後重新開放時長廊內大多數的展示櫃都被移走,僅保留了在右側中央立著的一個一塵不染的方形玻璃櫃,玻璃櫃中摞放著嶄新的長寬高各約1米的未切割的10美元美鈔,足有100萬。印刷局用這種方式,告訴那些沒見過百萬美元現金的人們,一百萬摞在一起是什麽概念。而在這個印鈔廠,這100萬不過是每天流水線上產品的很小一部分而已。

 

 

 

 

穿過長廊,先看完一部介紹性短片之後,我們跟著導遊順著一條高於生產車間的窄長迴廊順序參觀,長廊專門用於供遊客參觀,二邊由防彈玻璃封閉起來。我們一邊聽著導遊的介紹,一邊俯視紙幣生產車間,親眼目睹從一大摞空白的紙張開始、最後變成能裝進到錢包裏的紙幣全部生產過程。不過例如水印、金屬條等技術細節,防彈玻璃後的參觀者很難看清楚。參觀全程也不允許拍攝和錄音。

 

我問導遊,印鈔廠的產量是如何確定的?導遊回答說,印鈔局直接對聯儲會負責,聯儲會根據市場流通的需要下單(一般為95%換舊,5%新幣投入),他們交付印好的鈔票給美聯署就如同其它工廠接單-生產-交貨的程序一樣,隻是這裏生產的產品比較特殊,獨一無二。曾有經濟學家評論說:"二戰後到今天的全球經濟格局,大致可以被描述成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產美元能夠購買的商品,而美國生產美元。”  而現在,生產美元的生產線就在我們眼前。

 

 

紙幣印刷的整個過程都被監控。這裏實行"四隻眼”原則,規定在高度保安區域,工作人員不得一人獨處。據說想進這裏工作,可並非易事,要經過嚴格的考察,包括審查自己和家人是否有過犯罪記錄。有的申請者有著長達20年的印刷工作經驗,連續申請了15年,才終於得到了這份工作。這裏工人的工資和退休金都很高(比普通美國雇員的平均薪資高一倍),高得讓他們即使天天麵對美元,也都對美元失去了興趣,所以從未聽說過發生印鈔廠在職或退休人員犯罪的事情。

 

紙幣的製造過程一點兒都不簡單,從製作特殊的紙張、到印刷、檢測、分析、剪裁、打包到運往銀行。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標準,每張紙幣都必須完美無缺,因此每一步驟都必須一絲不苟。

 

鈔票用的紙張由麻薩諸塞州的一家專門工廠生產,紙張由25%亞麻(linen), 75%棉隨機交織而成,比較耐磨,且仿製不易,這種紙張由BEM 專用。美元的圖案是刻蝕在大鋼板上的,把這種特殊的軟鋼模版微彎後固定到印刷軸上,加上油墨後抹幹淨,隻剩下那些留在模版刻紋裏的,每天大約要用3噸這種特殊的油墨。綠色是美元紙鈔最重要和最古老的安全特征之一。顏料配方是受專利保護和保密的。

 

我們跟著導遊參觀的印鈔生產線分為4大部分,對應了印刷過程的4個步驟:

1)平板印刷:開始有色彩,用於第一步基底色。

2)凹刻印刷:二台凹刻機各重57噸,每部機器可印4種凹版顏色。將完成平板印刷後的紙張卷到大滾軸上,然後卷入第一台機器中,先印紙幣的背麵,紙張兩麵之間施加的壓力大約20噸,速度為1000張/hr,每張為50張紙幣。這道工序完成之後,大約要等72小時油墨幹了以後,再將紙幣放入第二台機器中,用黑色油墨印刷正麵的序列號,財政部和聯儲會的印章。這一道工序給予了每一張鈔票各自的身份。在被送至央行,該序列被放行進入流通之前,這些鈔票“一文不值”。這一道印刷後也須放置72小時等待油墨幹透。

3)貨幣檢驗:電腦和專用相機相結合分別檢驗印刷的顏色和防偽圖像的準確性以確保質量,有缺陷的要銷毀。通過檢查後的紙幣被切成最後的尺寸。

4)打包:印好的美元要清點、紮成100張一捆,每10捆用塑料紙封成一包。圖中標簽印有紙幣的序列號。最後運往中央銀行。

 

當然,再嚴謹的工序也會出錯。2010年,BEP印製的新版100美元鈔票曾出現了紙張起皺的問題,這些新鈔因為有嚴重的折痕而不能使用。2013年,3000萬張新版100美元紙幣由於油墨過多,導致其線條不夠清晰,線紋與設計不符,同樣被美聯儲要求將其銷毀從而導致百元紙幣再次推遲發行。

 

我們這次的參觀僅限於紙幣印刷的全過程,參觀內容沒有包含設計和製版,但我對這一部分內容更有興趣,所以參觀之後自我科普了一下。實際上任何產品最重要的是設計環節,美元紙幣作為印鈔廠的產品亦是如此。每隔幾年,就會有新的設計,主要是對圖案的防偽技術進行更新。設計完成之後,便是製版,這是一項真正的技術活,這些年來,製版印刷局在紙幣的生產技術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在印刷、生產和檢驗技術上,但在製版上卻始終使用一百多年來一直沿用的傳統技術。據說雕刻師曾經過十年訓練,手藝超凡,專精人像字母和數字的雕刻。設計雕刻完成後需要籍鑄造和化學工藝製成32張或50張的印刷模板才能用於印刷。如果印的是麵值20美元的鈔票。每張紙上有32張鈔票,麵值640美元。10000張的話就是6400000美元。

 

BEP 最核心的機構是在防偽研發中心。為了提高防偽技術,美國聯邦政府每7到10年就會研發、印製一套新的貨幣。而每將一項新技術應用到一款新貨幣上,都要花費兩到三年的時間。比如把美國軍隊雄鷹的圖案移植到20元美鈔上,研發就用了約3年。

 

最新的百元美鈔,就運用了3D防偽和顏色變換技術。一般的用戶,隻需用數秒時間檢查一下新版100美元鈔票,即可根據其安全特征辨別其真偽。

 

1.肖像水印:將鈔票對著光源,然後在肖像右側的空白處尋找本傑明•富蘭克林的黯淡圖像。

2. 安全線:將鈔票對著光源 ,可在肖像左側看到嵌入紙幣的垂查安全線。在安全線上交替壓印有字母"USA"和數字“100”,在鈔票兩麵均可看到。在紫外線照射下,安全線會發出粉紅光。

3.變色數字“100”:將鈔票傾斜,會看到鈔票正麵右下角的數字“100”從紫銅色變為綠色。

4. 凹版印刷:把手指放在鈔票左側本傑明•富蘭克林肖像的肩部上下有一種凹凸感。整張 100 美元鈔票均用傳統凹版印刷工藝製作,使得美元真鈔具有與眾不同的紋理。

5. 金色數字“100”:在鈔票背麵尋找大字體金色數字“100”。采用大字體有助視力障礙人士辦別麵值。

6. 縮微印刷:仔細觀察,可在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衣領上、包含肖像水印的空白區域邊緣、 金色羽毛筆上以及鈔票四周邊緣看到印刷的小字。

 

對於美元現鈔,雖然我們熟悉但卻並不熟知,平時用現金購物,除了會看清鈔票的麵值之外,一般不會去仔細看紙幣上的印刷細節,這次參觀完了回家,手持一張100元鈔票細細打量,才生平第一次注意到那圖案色彩的豐富和字母設計的巧妙,不由得讚歎:這鈔票真的來之不易。

 

鈔票是個好東西,人人喜歡,為保持其使用的正當性,除了防偽之外還需要防貪防腐。據說印度總理莫迪用印新鈔替換舊鈔的方式防止腐敗,大於25萬盧比的換鈔行為需要證明財產的合理來源,希望這樣一來,有的官員不敢換鈔,貪汙所得不義之財便不得不打水漂。但印度央行後來提供的數字顯示,似乎這個方法並沒有奏效,看來有時魔高一尺不一定會有道高一丈,在如今這個社會,人性的貪婪不會絕跡。

 

參觀結束後,好奇的大腦中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們:美國如此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印鈔據說是每天平均印鈔9億700萬)難道不會造成美金在世界上過於泛濫嗎?說是每天用生產的95%的新鈔來替代市麵上的舊鈔,市麵上真的有那麽多極需替換的舊美鈔嗎?我還擔心,隨著電子支付的日益普及,或許到了某一天,人們與鈔票不再見麵,印鈔????會關閉嗎?我不知道向誰提問,也不知道誰能解答這些問題,或許我應該先問一下我自己:這些問題是我應該操心的嗎?當然,回答是否定的。

 

(除第二張之外的圖片均來自網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