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刺後,特朗普“穩了”?

特朗普將取得壓倒性勝利?學者:背後蘊含更大危機。

核心提要 

1. 特朗普此次遇刺未遂,會短暫提振他個人的選情。但總體來看,美國國內政治極化狀況嚴重,民眾很難會因為類似突發事件徹底扭轉自身的政治傾向。

2. 特朗普遇刺事件和很多人舉例的台灣地區“319槍擊案”沒有可比性。這次遇刺未遂發生在距離大選還有四個月的時候,尚有大量的時間供參選雙方進行操作,1981年裏根遇刺後支持率也曾飆升10個百分點,但是由於距離中期選舉時間太久,共和黨最終仍然失利。

3. 這次事件造成的一個潛在影響,是民主黨內呼籲拜登退選的聲音,將因為特朗普之後可以被預料到的強勢選情而消失,民主黨將會暫時全力支持拜登。而且攻擊特朗普當選後威脅的一些“競選武器”也會暫時失效。但總體來看,大選的選情不會因為這起事件發生根本性轉變。

美國當地時間7月13日星期六下午,在共和黨黨代會即將召開前的最後一次公開競選集會上,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遭遇槍擊刺殺,但最終隻是受了輕傷,並無大礙,隨後被送到醫院進一步治療檢查。

縱觀美國政治兩百多年的曆史,總統和總統候選人被刺殺的事情其實應該算是高頻事件。 曆史上至少有19起針對美國總統和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的刺殺舉措,21世紀的幾位美國總統任內,也都曾遇到過不同程度的安全威脅。目前已知的信息似乎把凶手的身份指向了一位20歲左右的賓夕法尼亞州白人男性居民托馬斯·馬修·克魯克斯。但目前他的潛在動機和政治傾向都還不明朗,有待進一步的調查結果。

政治方麵影響 

特朗普遇刺未遂後,美國兩黨的政治人物紛紛發表聲明,譴責政治暴力行為並對特朗普和刺殺事件中受傷去世的集會參與者送上慰問祈福,美國政壇出現了難得的“和諧”景象。 拜登和特朗普兩人也破天荒地進行了通話問候。

拜登競選團隊和民主黨也在隨後宣布將暫停一切未來的競選活動並主動撤下競選廣告,暫時選擇降溫並去政治化。

當然,在當前這個極化根深蒂固,兩黨對立負麵情緒嚴重的當下美國政壇,這種和諧的大局之下必然會出現許多不和諧的聲音。民主黨一方自然是少不了一些極端的,歎息特朗普幸存的聲音,而共和黨一方,則一樣有不少嗅到了攻擊民主黨絕佳契機的機會主義者試圖政治化這場政治刺殺。比如,最有可能成為特朗普副總統候選人的俄亥俄共和黨參議員萬斯就公開指責民主黨人抨擊特朗普為法西斯的言論和渲染特朗普當選威脅美國政體的行為,認為民主黨人要為這場暴力事件負責。在可見的未來,這種試圖政治化並利用這場刺殺的言行在兩黨內都不會少。

對於今年撲朔迷離眾說紛紜的24年大選選情來說,這場刺殺究竟能夠起到什麽樣的影響,又是否會成為很多人口中的奠定大選勝負手的分水嶺事件,現在其實還難以下定論。有不少中文世界的聲音將特朗普遇刺幸存並表現硬朗稱之為美國政治的“319時刻”(類比中國台灣地區2004年領導人選舉前夜發生的槍擊案導致民進黨候選人當選的曆史),宣稱今年美國大選結果一定會是特朗普取得壓倒性勝利。

然而這種對比,先不說台灣地區和美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政治環境,就是在時間上也並不能形成直接對比。319事件發生在選舉投票的前夜,可以稱得上是選前最後最直接能影響民眾心理的突發性定調事件,而此次特朗普遇刺發生在距離11月大選還有4個月的七月中旬,未來還可能會有更多、更接近選舉的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發生。換言之,美國大選仍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和許多可能影響選情走向的結果等待發生,這場刺殺事件未必會成為今年大選的終極因素。

特朗普短期內必然會因為遇刺幸存得到不少“同情分”,個人支持率可能會進一步提升,但短期的民調上揚未必能持續到十一月選舉之時。裏根在遇刺之後個人支持率一度飆升了10個百分點,但他的支持率卻很快又跌回了遇刺前的水平,沒能阻止1982年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利。而在當下政治極化根深蒂固,兩黨選民基本盤十分穩定的美國政壇,占據政壇絕大多數的兩黨選民在看待大部分問題時都是從黨派和意識形態自我認知的角度濾鏡之下出發,很難因為一個突發事件而徹底改變己方的看法。

過去數年中多個政治事件,無論是16年的“走進好萊塢”錄像帶還是2021年的衝擊國會山事件,都證明,美國大部分國民眾在短期時間內或許會因為一些事情暫時調整情緒,但最終還都是會走回到己方的陣營部落當中。這當然不是說突發事件不會對部分選民造成影響,最終決定大選的走向——因為在當下兩黨勢均力敵的格局之下,細微的差距變化足以扭轉整個大選的結果。

無疑可以確定的是,特朗普被刺,不會讓這場選舉“提前結束”,隻是很大概率強化穩固了特朗普本就在選戰中領先的身位。未來四個月能特朗普否保持目前這個穩定的優勢,還要看兩黨的交鋒和其他仍可能發生的變數。畢竟,這場刺殺的突然發生,某種程度上也打臉了前兩周第一次總統大選辯論後宣告大選提前終結的人,既然這樣的大事能夠在辯論後兩周內就湧現出來,又有誰知道未來四個月內還會出現怎樣驚天變局呢?

其他變化 

這次刺殺除了直接影響到特朗普的選情前景外,也必然會對他對手拜登和民主黨人的處境帶來變化。 兩周前總統辯論因為拙劣表現而陷入退選危機,黨內質疑聲音此起彼伏,正在被政黨精英謀劃集體逼宮的拜登,似乎等到了一個讓他喘息並度過政治危機的契機。新聞周期的轉變有助於拜登擺脫目前對他極為不利的媒體環境,相對來說暫時能夠幫助他站穩腳跟。拖過遇刺這個新聞周期,到了八月民主黨黨代會即將召開的時候,民主黨內“倒拜“勢力將錯失黨內運作的時間空間。

另一方麵,特朗普遇刺可能讓民主黨內本就普遍的悲觀情緒,因為新的外部性事件刺激而變得更為消極,索性認定了必敗結果,不再掙紮“換馬”之事。也就是說,既然特朗普已經強大到了無法被擊敗的狀態,那麽用副總統哈裏斯或者任何一個民主黨人來替代拜登出馬迎戰特朗普,也隻會是徒勞。所以,與其費力替換拜登還不如把精力投入到國會兩院選舉和謀劃2028年大選的長期計劃當中。至於他們這種判讀是否正確,同樣也隻能由時間來驗證。

最終,政治暴力事件頻發,社會階層割裂嚴重背後反映的是美國民主體製存在的製度性危機。政治極化和否決政治大行其道侵蝕了美國選舉整體的肌理,導致了民意無法有效轉化為政策的合法性危機,進而推動了民粹主義和仇恨政治的崛起。而刺殺重要政治人物這種本來在美國曆史上就頻繁發生的事情在21世紀再度重演,隻能說毫不意外。對於政治環境隻會是更加極端,選民對立情緒更為嚴重的選前四個月和未來數年,這種政治暴力行為,恐怕會更加的頻繁上演。

總而言之,這次刺殺未遂,是今年充滿波折和不確定性的大選中一個裏程碑式的重要節點,但卻不會是這場漫長選戰的終結因素,未來四個月還可能有大量離大選更近的黑天鵝事件爆發來給大選添加新的不確定性。對於這種充斥著大量未知因素的突發事件,應該避免下過於武斷和決定性的判斷。四年前拜登此時此刻民調平均領先特朗普十個百分點,希拉裏領先特朗普七個百分點,最終一個惜敗,一個險勝的例子都能說明總統大選不會在七月就徹底定局。美國也不會因為一場刺殺而徹底擺脫政治極化的政壇基礎,所謂的“壓倒性勝利“在大選中重現的可能性雖然不能排除,但微乎其微。

可以說,特朗普在遇刺危機中表現出的鎮定和強硬,會給他本就稍稍占優的選情在短期內注入更多的提振。遇刺的經曆也讓短時間內民主黨無法過度渲染特朗普當選的威脅,失去一個團結本黨選民在“非特朗普“候選人——無論是拜登還是其他替代者”的重要工具。但是,這場刺殺未遂或許會讓愛特朗普愛得深沉的共和黨選民更加敬仰這位政黨領袖,卻也很難改變此前憎惡特朗普的選民對他多年來形成的偏見。

特朗普的挑戰,從來也不是自己基本盤對他的支持率和投票率,而是此前厭惡他團結在反特朗普勢力周圍的部分搖擺選民,是否能改變態度重新支持他。 這些關鍵少數群體的會怎麽看待這次遇刺,將會是未來幾天最值得觀察的變化。

 

 

 


作者: 王浩嵐 

3437尋愛天地 發表評論於
希望如此。
北京_01link 發表評論於
這個事件並不會改變選民對特朗普的看法,特朗普也不會因此事件而改變。最主要的是中間派選民會對特朗普投出同情票。一些人士也會出於反對暴力幹涉政治的原則,有意把票投給特朗普。所以特朗普已基本上穩操勝券。民主黨最主要的工作是要爭取/保住更多的兩院席位。拜登以無關緊要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