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成周路(一)厥初生民 緣結農耕

打印 (被閱讀 次)

一 厥初生民 緣結農耕 (注)
 

姬劉繼承父親姬鞠的族長之任時年齡二十八歲。他的模樣可以從後來百姓對他性情的描述來形容,那就是長得既孔武也敦厚,形神都是。大名鼎鼎被尊號為“後稷”的姬棄是他的曾祖父。

姬棄不是白白被尊敬的。他是黃帝的玄孫、帝嚳的嫡長子,顓頊的孫侄子。這三位可都是五帝之一。他母親名叫薑嫄,是帝嚳的元妃。薑嫄據說是踩了巨人的腳印而神奇地懷了姬棄,十個月後,在稷山(今山西稷山縣)生下了棄。孩提時代的棄莫名其妙地就喜歡栽種植物。長大了以後,他每天做的事便是觀察水土,製作農具,播種五穀,並開始教四方百姓耕種。當時擔任夏朝之主的堯聽說了姬棄這麽神,便將他招來,舉為農師。當了農師後,姬棄英雄更有用武之地了。黃河流域那麽大一片沃土被他帶動得農耕興旺,天地變色。第一次見到田野上綠浪起伏一望無際的堯驚喜至極,二話不說便將邰這塊地方(今陝西武功縣一帶)封給了棄。那以後,棄便有了後稷這個尊號,“後”字在古代與“司”(主管,領導)字是同一個字的左右兩種寫法。

後稷教育出來的莊稼好手就像他播撒下去的種子,是會代代相傳的,他以此詮釋什麽叫做不朽。後稷去世了,精神猶存。他的兒子不窋(zhú)繼承了父業。不窋晚年時,太康任夏朝君主。太康是大禹的孫子,德行卻和大禹無法同日而語。他在位時,兄弟五人皆懶散荒唐加淫亂。他廢棄了農官,不久後也丟失了國家。

亂世裏的不窋在丟了官位後被迫逃離夏朝的中心地帶,往北跋涉了大約五百裏路,來到了北豳(今甘肅慶陽)。這個地方是戎狄部族的聚居地。雖然被涇河支流滋養的黃土溝壑可以種植穀糧和蔬菜,但這些部族似乎更喜歡牛羊、馬背和弓箭,還有那馬蹄過後黃土飛揚的刺激。可那些吆喝聲、馬蹄聲和弓箭的呼嘯聲並沒有奪去不窋心中那枚從父親傳下來的綠色方舟。他的喜悅總在那穀穗之下。有好幾次,騎馬的人群從他的田地邊上踩踏而過,他直起腰來,拿起鋤頭,默默地將田壟邊散落的土重新整好。

不窋帶著一抹不舍辭世,留下了在黃色的塬梁之間倔強延申的片片豐盛綠田,也將他血液中對綠原的執著以及他命中與穀子的緣分傳給了他的後代。不窋的兒子鞠便自然而然無縫接軌般地繼續著這份生命不息、耕耘不止的家族軌跡,汗水灑遍隴東黃土高原的千丘萬壑。

姬劉就這樣從父親手裏接過了鋤頭和種子,它們在姬姓族人那裏已經成了無比神聖的寶物。今年,他帶領族人開溝引水,加上上天恩賜,陽光充足,穀子長得特別飽滿。手撫那一株株羞答答低垂的穀穗,姬劉心田被歡喜充滿。

一日,夕陽西下,涇河畔晚風習習,特別的解乏。經過了一天的勞作後,姬劉和家人坐在河畔,吃著穀子做成的麵餅,喝著菜羹,覺得香味繞鼻,愜意無比。妻子張氏突然就問了姬劉一句:“你說咱和這穀子是不是有緣哪?總也吃不膩。前天我好心想給那狩獵的幾塊餅,他們還不要呢。”

姬劉說:“是啊,就是緣分。我就在想這緣分是個啥東西?就是命中注定的東西!”

姬劉的弟弟喝下最後一口菜羹,接過話頭:“命中注定,不離不棄!”
 

上集:中篇小說 漫漫成周路 前言,引子
 

注:“厥初生民”意為當初後稷出生時,出自《詩經·大雅·生民》(講述後稷的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