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暫居布魯克林之前,我女兒介紹說布魯克林有三塊明顯區域,
其地盤不止八大道,還包括日落公園的一部分。那日一早, 我堅定決心走到日落公園參加一下廣場舞隊伍。我初見的 那支廣場舞小隊有二三十人,整體年齡較大, 有領舞的一兩人還跳出一點兒味道。 其中領舞的還有個三十歲左右的中國小夥兒。他舞得不算出色, 也還好。因我在別處是絕無見到小夥子跟著中國大媽們跳舞。 勇氣可嘉。我堅持著在這一小隊中跳完一整個時間段。於我來說, 加入一個新隊伍,蹭的是感覺, 是中國人一起共情流行中國歌曲的短暫時刻。要不你聽* 心碎的酒吧*等等歌曲,簡直是同一年代人重溫了一次青春夢。
這廣場舞歇工以後,我又信步走到公園另一端, 又碰上太極拳小團隊,有五六個老人家在慢慢打太極拳, 我又加入進去。深入其中才覺得他們打得挺好的, 因慢慢打需要控製身體,否則站立不住。另音樂也很民樂很中國令人陶醉。跟這些人聚頭,我才覺得BLYN有些味道了。


練了一節,我才移步,就看見一個極熱鬧的圓形活動場裏, 密麻麻排了大幾十號人。參加進去,方辨認出, 有五十幾人在跳廣場舞,三五人在踢毽球, 另二三十人挨著矮牆聊天。即小圓活動場裏就聚集了近一百人。 這是我見過的紐約密度最高的中國人活動場了。
我跟著幾位領頭大姐跳*恭喜恭喜中國年*等歌曲, 一首首歌像發自所有中國移民內心的聲音,相當共情。 這隊伍中也有七八個男士在跳舞。其中有個男士跳的很嗨,有五十幾歲, 幹淨利落的發型,身高有五尺八寸,投入舒展的舞步, 是少見的混搭人群,該不會是東北老哥吧。
我覺得他們的精神氣兒代表了布魯克林華人的積極向上的風貌。 不論這裏整體居住環境稍差也罷, 不論這些大姐大伯是否做苦力工是否低收入者也罷, 此刻他們是積極進取努力鍛煉身體的人群, 還用廣場舞音樂在慰藉思鄉之情,是有血有肉的人。
早鍛煉完,我又信步走上八大道準備去當地圖書館。 結果路上許多的店鋪,許多的節日禮品裝飾品, 及食品排滿街道兩邊,真跟趕上中國農村廟會一樣。有人說, 超市這種業態消滅個性,而八大道的群眾性攤販,都極有個性, 各家使出渾身解數找來最好賣的商品及中國各地特色零食。 這些賣家可能就是極普通的中國移民,福建漁民或是農民, 可他們在這市場上顯得那麽鮮活,仿佛他們是表演者, 演出中國鄉村集市上的熱鬧喧囂。我是很有興趣逛這些攤位, 他們那種熱情那種見人自來熟的勁兒,於我是少有遇見的。隻是, 他們大多是流動無證攤販,所售賣之貨色大多是食品/熟食, 我不敢買。雖說看著熟肉處理得幹淨,那也不敢冒著腹瀉的危險。
另外,流動攤販有些明顯是新移民flash of boat, 忍不住神色中的焦灼。看著他們的麵色及衣著, 覺得有點tough &raw。 隻是,他們是同袍, 我這移民十年的人覺得他們tough&raw, 那移民三十年的老移民不更覺得他們tough&raw。會不會老移民也覺得我tough&raw?何時大家才能都達到* 倉廩實知禮節*的程度?但總歸,出國移民哪怕跑線移民也罷, 都還是懷著美好願望想奮鬥的,在爭取改良或改進自己。 我忽然有種想法,若中國十三億人輪崗, 每年一千萬人到美國進修一年,那不是很快群體意識上來了, 民主意識上來了。反過來對美國人來講,可能又是黃禍來了。 它為何開口子扶貧濟困呢?近幾月的紐約難民安置難題不就是前例。 沒人歡迎,隻有自己奮發圖強才行,隻有中國自己國力強盛才行。 若這麽講,華人中有愛發文讚詠祖國的也是挺好的, 不怕被人叫大外宣小粉紅。維護自己祖國的聲譽也挺好的。
我在街上還吃了"閔江姐小飯館"做的沙縣燕肉, 那小飯館的男夥計還在做一份白肉片湯。 我最初被櫥櫃擋著視線,隻見一雙手在一個細案板上對著一塊雞胸肉在往大鐵鍋裏削刮 雞肉。他的手是那麽熟練協調,讓我簡直愛上那雙靈巧的手。 他們還賣自選五種海鮮的砂鍋,看起來很美味,隻是我彼時不餓, 淺嚐輒止。 我也在小飯館確認了我要找的八大道最好吃蛋撻烘焙店的位置——那家在與五十六街相交處。




另外,我還逛了越南飯館和老街商店_ 原來是家專營馬來西亞貨品的小店, 我不禁想起紐約還有一些越南華僑和馬來華僑, 在八大道都有他們的一些蹤跡。


小結,八大道是中國人地盤,又以福建人廣東人居多, 幾百米街道上街麵生意包羅萬象,是新移民活躍的地方。
(中國街八大道上主旋律是現金), 我購物的兩家店收信用卡才算解決我的尷尬。 快走出八大道時看見銀行我趕緊取現。 要沒這間銀行和那兩家收信用卡的店鋪,我都幻覺到了中國城鄉, 沒信用卡這回事兒。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