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名博

什麽都有第一次,這次是救護車來了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2023-08-05 02:40:34) 評論 (127)

從小到大,什麽都有第一次。 從嬰幼兒時期讓父母激動的第一次咿呀學語叫媽媽(有叫爸爸的嗎?),到自己慢慢長大要經曆的或興奮或忐忑的人生諸多第一次:上學、考試、約會、、、到現在越過生命頂峰,遭遇仍然陌生卻大都不受歡迎、甚至恐懼驚慌的第一次。我終於有了第一次的救護車經曆,值得記錄一下。

那個周五發完外鄉客眼中的上海一文後,周六遲遲沒有回複大家的留言,因為呀,我在急診室待了大半天。以下基本是在急診室記錄的。

周六,準備下午的燒烤派對,慶祝我的一個博士生順利通過答辯。發動群眾:水兒在吸塵,教練在後院收拾燒烤架子,我整理一下桌子上的雜物。突然毫無預兆的覺得心跳加快、加重,感覺心髒的跳動都能把我整個身體震動似的。偶然會有心悸,不會這麽明顯,幾秒鍾會過去。我稍微停頓一下,等待過去。可是不行,這回心髒像被什麽驅動,不肯安靜下來。我坐下,好像幾分鍾了,還是沒有恢複。手機在身上,於是打電話把教練叫過來了。

教練開始打一個NHS(英國的全民醫療係統)的谘詢電話111,然後被語音指導著按不同的健。說實話,教練這個反應有點失誤-他應該直接打救護車的999。但是,嘿,誰都有第一次,教練也是第一次處理這種情況啊。又等了幾分鍾,仍然沒有緩解,我感覺胸口有點壓迫感,於是建議教練打999, 因為知道他們會判斷嚴重程度。

盡管有很多報道說英國NHS的救護車反應速度慢,嚴重影響病人安全,我們很幸運,所住的城市屬於表現好的。在接線員問完問題,說救護車會馬上過來後,幾分鍾之內救護車就到了。

這時大概已經過去二、三十分鍾,我的心跳已恢複正常,知道沒什麽大問題。兩位救護車護士很敬業,按程序問完所有問題、量血壓、做心電圖,沒有發現什麽異常後,仍然建議我隨車去醫院做一個血檢,以確認剛才是不是心髒病發作。在救護車上護士按常規建議我服了一片阿司匹林。

當時快中午12點,估計我能在預定四點開始的燒烤派對前趕回來(嗬嗬,我太樂觀了),我們留下教練在家裏,水兒陪我坐救護車去醫院。大概因為我的情況也不是有生命危險的類型,兩個護士知道水兒是醫學生後,開始和水兒聊天,很熱心地測試他,給他解釋各種指標。最後把我們送到醫院做血檢後,還給水兒留下名字,讓他聯係醫院去跟她跑救護車、見習。

有意思的是,隨救護車到醫院後,護士堅持要用椅子推我進去,不讓我自己走:這是他們的操作規則,疑似心髒問題的病人不讓自己走進去。感覺有點尷尬(也是第一次啊!),但想著感謝他們敬業的最好方式大概就是乖乖聽話吧,於是坐上輪椅,被推進醫院。嚴格說是被拖進去:因為我是背向坐著的,差點沒給我一個暈椅反應~~

支好床、鋪好幹淨床單,貼心的給我一個保暖小毯子,救護車護士就把我移交給了急診室護士。護士給重新量血壓、做心電圖、抽血。一切正常就讓我空出床位,到候診室去等醫生叫。從感覺不舒服,到在醫院抽完血,說實在的,各個環節的服務都非常貼心、效率也很高。但我知道接下來的等待會比較長,因為畢竟那是周六、我的症狀又不嚴重、不會被優先。

坐在一個醫學生邊上,我就學習一下我來醫院做的肌鈣蛋白(troponin)檢測吧。這是一個檢測心肌是否受損的指標,以此判斷感覺到的不適是否是心髒病發作,因為心電圖正常不意味著心髒病沒發作過,而心髒病發作會在血液中留下蛛絲馬跡。救護車護士告訴我的是,如果第一次檢測沒問題,就直接回家了;如果有問題,那就得再重複做血化驗,看指標前後對比情況。(後來在醫院才知道隔三個小時做第二次是標準程序,不是救護車護士說的第一次檢查有問題才做第二次)。我原本不太想去醫院耗時間,因為下午還有燒烤派對。問這個檢測能不能以後找家庭醫生預約,被告知這個不能預約,隻能是救護車拉到急診才會給做,護士建議better safe than sorry。所以呢,就來了。

大概中午12點到醫院,1點做完常規檢查、抽完血被送到等待區,四點又被叫去第二次血檢取樣、做胸透,繼續等待。護士告訴我急診等待時間是4-6小時,我自知不是急症,等待時間肯定是會奔那個上限去的。最後6點多總算又被招呼進了診斷室:房裏有簾子隔開的多個床位。護士再一次測血壓、量體溫,告訴我都正常,就是血糖有點偏低,但進來的時候測的還算正常。護士也笑著說估計是幾個小時等待折騰的,問我要不要三明治,在我謝絕後,臨走又叮囑,如果改變主意,跟隨便那個工作人員要,他們有備好的三明治的。

最後六點半的時候主管醫生總算進來了:在仔細問過過程、症狀、病史、近期生活身體狀況後,說等他去看一下兩次血檢和胸透的結果後再過來。我當時就想,難道醫生不是應該先去看各種檢查結果,然後問診、下結論的嗎?這樣他就不用來回折騰兩次了啊!我不自覺的撇嘴角:這幫醫生,難怪效率這麽低!

這時候,水兒告訴我,他在見習時看見所有醫生的診斷程序都是這樣的:先問診,然後再看檢查結果。‘為什麽呀?’‘這樣可以避免先入為主、避免錯過其他方麵的考慮’。水兒給我打比方:醫生問診的時候,希望沒有預設的在腦子裏判斷,決定可能有幾個方麵的問題要排查,假設說三個;然後他去看年輕醫生或護士按常規做的檢查,如果隻查了兩個方麵,他就會追加檢查;如果他先看結果,就有可能會錯過第三個方麵的考慮。果然是這樣!醫生回來告訴我他追加了一項檢查,大概半個小時會出結果。

這個經曆讓我反思人的思維過程。那個周日教堂聚會正好分享聖經的約翰福音第八章,第十五節,耶穌責備人說,‘你們是以外貌判斷人’。這個外貌不僅僅是長相,可以是我們肉體(包括頭腦)能感知到的對方的一切。我們人的五官六覺能體驗到的,原本就隻是表象,再經過我們有限的頭腦用有限的知識來判斷,就必然導致‘自以為是’!正如我觀察、體驗了醫生的診斷過程,據此就判斷他做事沒效率一樣!

半個小時後,所有結果都出來了,沒有異常情況,醫生初步判斷可能是疲勞導致的,但仍然建議我過後去看家庭醫生,做一個24小時的心電圖監測,我就被打發回家了。整個過程是完全免費的。

我一直覺得英國的全民醫療係統(NHS)很了不起,盡管我為此要付高額稅費。無論地位高低和貧富差距,進到醫院都會被平等對待。我刻意觀察了一下,在急診室有各種衣著、體型和膚色的病人,醫護人員從口頭到身體語言,都是一視同仁的友善、耐心。現在的問題是還能維持多久。因為人口老齡化和公有係統的低效率頑疾,NHS原本就已經不堪重負,而新冠疫情讓這一切雪上加霜。最近醫生又史無前例地為該漲沒漲的工資罷工,使得原本就很長很久的各種病人等待治療單子更長更久了。唉,美好的東西總是難以為繼,不說也罷。

很感恩水兒一直安靜陪同,七個小時的時間,既無焦慮也沒不耐煩,時不時給我去買茶、買點心。我在第二次血檢前還左顧右盼,希望能快點。到四點鍾第二次血檢後才徹底安靜了。既來之則安之,就讓醫生護士按他們的程序來吧,畢竟我自己兩個兒子都(將)是醫生。也好在我沒什麽不舒服的症狀,否則還是會挺難熬的。山兒當天值班,聽爸爸說了後也一直打電話來。最後他下班了我還在醫院,他也因此感慨,要是他在我們這邊醫院就好了,就可以看病人間隙過來看看我。記得後來讀到海風姐分享的芳芳老師和兒子的故事 (‘關鍵時,兒子挺身而出’),深有感觸。

最可憐的當屬我家教練,我和水兒在醫院,他得在家接待四點鍾到達的客人,還都是我的學生和同事。我的學生有的是從別的城市特意來的,不到萬不得已我不想取消派對。記得以前報道的急診等待時間最長是四小時,忘了疫情後情況更糟糕了,因此也沒有推遲派對時間。好在教練是那種受年輕人歡迎的可愛大叔,他們相談甚歡。不管怎樣,有驚無險,我們七點多回到家裏,香檳留著等我們回去才開,家門口的玫瑰花也紅豔豔的開著。

 

***************************************************************************

順帶記錄一下我們最近的瘋狂看電影和追劇 – 暑假福利。看了三部新電影:阿湯哥的‘Mission Impossible – Dead Reckoning Part One’, 票房大熱門‘Barbie’ 和關於‘原子彈之父’的‘Oppenheimer’。 前兩部都是娛樂片,各有各的好看。阿湯哥是永遠的阿湯哥,盡管老了,身材在線,隻是這一部把一個我喜歡的角色幹掉了(不劇透是誰了),讓我不開心。Barbie是一部有嚴肅主題的輕鬆電影,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家人一起看,這應該是票房創記錄的重要原因(至少是之一吧)。我最喜歡的還是Oppenheimer,應該會是明年奧斯卡的熱門。電影講的美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發製造過程。好萊塢的強項是從個人角度來演繹重大曆史事件,這部電影也不例外。從Oppenheimer和同事、朋友、家人的關係,以及自己的各樣掙紮和反思,電影讓我們看見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造就了曆史。一個額外的驚喜是電影裏有愛因斯坦。我不崇拜任何影星,隻欣賞他們的演技和作品,但對科學家,特別是兒時像看天上的星星一樣膜拜的科學家在銀幕上出現,還是感覺挺奇妙的。強力推薦這部電影,等什麽時候有空我也許再寫個影評。或者影迷網友們寫吧,我讀~~

然後就是仙俠劇!肖戰演的‘玉骨遙’還沒看完呢,就被養眼的‘長相思’給劫持了。在一個人、神和妖混居的世界,我被什麽都說“好”的癡情‘十七’和九尾狐妖‘相柳’迷了個七暈八素。文學城裏看仙俠劇的博主不多,水沫和王妃,還有禾兒提到在看‘長相思’。嗬嗬嗬,我上幾張網上找的劇照吧,祝大家夏日平安健康,周末愉快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