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Girl1

BeijingGirl1 名博

她是這樣上位的

BeijingGirl1 (2023-07-05 08:07:23) 評論 (123)

昨天是她的生日。 這個美麗的女人是杠杠的第一。 過去的歲月,她堅強地向前走, 不畏謾罵攻擊, 不怕艱難困苦。 她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 做不同的事, 隻要對她有好處。 時而呈現友好善良,時而表露好戰凶狠;時而似乎誠實; 時而造謠欺騙。

那善良,常是偽裝麵紗下的虛偽; 那誠實,須臾成為不再遵守的諾言。 從北美到全球,在霸主的位子上穩坐。 她就是我為之效力的國家,了不起的美國。世界上很多國家是她手下小弟, 小弟有的習慣了權威, 有的想從她這裏得到好處。  

過去的兩百多年裏,來自歐洲的移民和盎撒人的政府,殺害了很多印第安人,侵占了他們的土地,在美洲大陸上建立起一個盎撒人的國家。 而這個國家,是歐洲人心目中的新大陸。 這是她得以崛起的根基。 你還要咒罵侵略嗎?

那時候英國已經取代西班牙, 成為“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全球,是世界霸主。英國當時的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以蒸汽機為標誌,以冶煉為基礎,機器代替手工。 生產力的提高,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英國在全球出口產品賺錢。 為了保持領先地位,英國政府采取了極端限製政策,嚴密封鎖技術,阻止技術輸出。

 1776年, 為了反對這種限製和不平等, 她和同宗大哥動了手.  她發布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  但當時這個平等,僅限於美國人和英國人之間,對被屠殺的印第安人和被奴役的黑人,絕對不平等。

當時還羸弱的她,在法國的支持下,兩次打贏了英國遠征軍。獲得了獨立。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後。 推出鼓勵製造業擴張和經濟增長的重商主義政策。 美國人想盡一切辦法從英國“學習”技術,“偷、挖”英國的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到美國

1823年,她的總統門羅(Monroe)提出了門羅主義,提出美國不幹預現存的歐洲殖民地,也不會參與歐洲國家內部事務。 歐洲列強也不要再企圖殖民美洲,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她當時的國策,是門羅主義 + 西進運動。 殺了很多印第安人、奴役非洲人、拉攏拉丁美洲人。

門羅主義推動了美洲的獨立解放,避免新大陸成為歐洲列強的戰場。 她站在政治的製高點, 也控製住了自己經濟發展的局麵。 不能不說, 美國的精英裏, 有很多出色的政治家。 到20世紀初,美國經濟上已是世界第一大國,崛起的還有德國和日本。 原本的英法俄中美德日排序,在經濟上變成了美英德俄日中。

這時候國家領頭人的戰略思維就十分重要了。 她麾下不乏翹楚,冷眼旁觀歐亞大陸,努力發展自己。 那時英國的皇家海軍還是天下第一。  一戰爆發了。  德國和英國法國三敗俱傷, 美國開始沒參戰, 大量販賣軍火, 大發戰爭財。 又有了二戰。 她仍然是相似的策略。 如果不是日本瘋狂炸了珍珠港,美國也不會那麼早參戰。

英國本來就沒有美國這樣的地大物博和天然資源, 以前靠的是最先興起的工業革命和全球殖民。 還老和鄰國鬧矛盾, 打來打去。戰爭最燒錢, 兩戰打光了英國的家底。 而自己國內的產業沒有繼續領先, 當年的科技風頭不在。

而她在進入20世紀的一戰前, 就已經發明了流水線作業法,生產能力大增。 二戰中又從德國掠奪了大批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二戰後,英國首相丘吉爾認為,英國如果想要在戰後快速地恢複經濟,帝國的殖民體係至關重要。 但她知道英國已經無力無錢維持這個體係了。 所以當英國和埃及出現紛爭時,她采取了拒絕大哥的態度。

蘇伊士運河事件是英國倒坍的第一聲鍾。 她打擊英國, 不支持其再占有這條重要水路的控製權。 她為自己贏得了阿拉伯世界的支持。 蘇伊士運河最終被埃及收歸國有。 而她當時已經知道, 自己的真正對手是蘇聯。 英國反正是不敢與自己為敵的。

大哥的最終臣服, 是她用美元取代英鎊成為全球貨幣。 美國用軍火支援和軍事保護為條件, 成功讓美元和中東的石油掛鉤, 美元成了全球貨幣。 必須要說, 她的政府裏充滿了精英, 及時看到殖民地係統的衰落。 她已經有很大的地盤了, 不再占地,而在全世界建立了一千多個軍事基地。

美女就是這樣一步步上位, 將大哥收服為小弟的。 經濟發展是實力。 英國首相丘吉爾的話說得何其正確: “我們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永久的敵人, 隻有永久的利益”【1】。 同是盎撒人為基礎的 US 和 UK, 骨子裏的信仰其實是一樣的: 利益驅動,叢林法則。 雖然打的旗號是自由、平等、民主。

【1】 “We have no lasting friends, no lasting enemies, only lasting inter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