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 也聊普林斯頓教授顏寧回國
也聊普林斯頓教授顏寧回國
2022-11-03 09:01:24
普林斯頓教授顏寧又回國了,朋友要我評論。希望顏寧海涵,既然成為熱點新聞,很多人都在問,我也隻有實話實說了。 怎麽這種得罪人的事都要我說?這是我在第一時間回複朋友的提問: “顏寧回去是去隔離的,她比較享受成為新聞熱點,做科學是次要的。 顏寧不是Barbara McClintock,她也是單身,在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工作了大半輩子,很晚才因早年發現的Transposon或轉移遺傳片段(轉座子)獲得諾貝爾獎。Barbara 當時因為女性受歧視,她甚至連在University of Missouri 都拿不到tenure, 找到Cold Spring Harbor 的永久研究置位就一輩子不走了。談家禎在晚年重訪美國時都要去長島看望Barbara。 人家是享受科學家的人生,似修女般地專注,成為上世紀最偉大的遺傳學家之一。MIZZOU 以農業、獸醫和新聞著名,據說密蘇裏大學在某處還留有玉米地”。 這裏是廣泛流傳的一個帖子:“剛剛稍微做了點背景調查。發現顏寧來美國後隻在 2019年拿到過一個4年的R01 grant,而且是今年11月 30日到期結束。雖然她和杜克大學的一個做昆蟲的董教授一起拿了一個Modular R01 grant, 但董才是那個grant的 Contact Pl。 她過去幾年也申請過其他幾個R01, 但都被triaged了,她也沒有第二次次申請過 A1。這就解釋為什麽她在這個時間點上高調宣布回國了。應該還是和其他那些高調宣傳“放棄國外高薪聘請毅然回國工作”的”愛國”華人教授樣,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沒有grant了!普林斯頓這種藤校肯定是不會續聘沒有 grant的研究型教授的” 看來跟饒伯伯是一個狀況,因為資金吃緊才回去的。NIH基金是公開的,應該比較屬實。況且有人搜到了,那帖說的八九不離十, 帖子裏的“triaged”這詞用得精準。她確實隻有一個資助,並且馬上到期。這是不好好做學問的結果,她做的結構生物學這麽熱還經費如此少。作為美國院士,她在2017-2022年的五年裏隻有一個RO1, 並且是正當年,真是太罕見了。阿肯森直到現在還擁有R35的給傑出資深人士的NIH資助。中國人可以風光一時,但是從小就培養的趨利,使我們做科學也是為了出名。 結構生物學確實對我們認識蛋白質的作用機理非常重要,尤其是對藥物的設計。施一公無疑是世界一流的結構生物學家,我也不相信AI能讓他們失業,因為解釋蛋白質作用機理還是需要科學家。但是施一公和顏寧做結構生物學像農貿市場賣東西的太婆,什麽熱門就做什麽。他們以前是什麽蛋白熱門就結晶什麽,現在是放冷凍電鏡,他們沒有武大校友和UCSF教授程亦凡在冷凍電鏡領域那麽大的開創性。當然這種現象在科學發展中反複重複過,像分子克隆、單克隆抗體和基因踢除技術,這對於投機而不是嚴肅的科學家尤其有吸引力,因為他們容易爆紅和爆富,但是他們贏得不了人們的尊重。 Dennis Loh當年在聖路易斯華大是見到重要基因就Knockout, 他不惜將走廊對麵的Stanley Korsmeyer發現和正在做的Bcl-2也踢除,相對於Korsmeyer的Bcl-2踢除小鼠的完整故事的Cell論文,Dennis的論文隻早一個月在Science以短報的形式發表,我們當時都直搖頭。但是Dennis的辯詞是這種事在哈佛天天發生,他完全不明白這裏是友善的美國中西部。最終的結果是,Dennis在Roche賺飽錢之後退出了科學界。 即使在結構生物學界也有嚴肅的科學家,現在重病的荷蘭結構生物學家Piet Gros就是其中一位。他因為解出超級複雜的C3蛋白的結構而闖入補體領域後就呆在這個領域不走,做出的諸多重大發現讓整個領域都受益非淺。我每次與他接觸都能感受到他的純真與直率,為擁有優美靈魂的人。以前覺得他多動,現在傷心他是患病了,已經不能出席國際會議了。他跟我說自己很難領導大組,一年出篇論文就滿足了。 網友:“請教學長,她已經是美國大學的終身教職了,如果沒有拿到grant,也會被解聘?沒有工資嗎[破涕為笑]” 我的回答:“對,如果完全沒有資助隻有走人。因為她擁有tenure,所以可以留下來,但隻給九個月的工資。必須關閉實驗室,一般不會邀請上課,因為不在前沿知識會老舊,學校會讓你生不如死。也就是變相將你掃地出門,當然外麵的深圳醫學研究院會競聘。她現在還沒有到必須關門的那一步,還能在普大生存” 網友:“她不是普林斯頓終身教授嗎?” 我的回複:“她不僅是終身教授,還是講座教授,以普大前女性校長命名的,可能來自普大校長,也可能是其他的捐款人。但是那個endowed教授隻發工資,不能經營實驗室。有點需要說明的是,普林斯頓不是生物醫學的超級名牌,比聖路易斯華大差不少。可以看這位UCLA博士所述美國大學怎麽處置沒錢的教授的,這家夥天南海北懂很多: “學校有得是辦法治一個 professor。我讀書的時候,係裏有一位天才的教授,年紀輕輕就得了美國化學會的最高獎:Cope Award,每年隻有一個。貌似半數得過這個獎的,拿了諾獎。有的甚至是先拿諾獎,再拿 Cope Award。 老先生叫 Orville L. Chapman。早在碳60 被發現之前,他就在計劃要人工合成類似的結構。突然,老頭子決定不幹了。說是有啥健康的問題。經費也不申請了。於是,係裏把他從寬敞明亮的高級辦公室,打發到地下室,和我們學生辦公室在一起。為了讓他有工作量,把本科大課分配給他。偏偏老頭子極其厭惡上大課,後來被評為 UCLA “10 大惡人”之首。 我的老板也是 Chair Professor。有一年缺經費,也不得不去本科學生的大課。每次說起大課,他就咬牙切齒,說是如果明年還讓他教,不如幹脆退休算了。那一年,也被列入“10大惡人”“。這是UCLA校友留言。 曾經寫過《地球是平的》暢銷書盛讚全球化的Thomas Friedman最近在《紐約時報》上發表專欄文章,顏寧稍微懂一點Geopolitics 都不會回國,真是一個傻妞。 網友:“顏小姐傻嗎?聰明的很呢。過不了幾年,她就不再是科學家、而是科學家無法比的企業家了。說不定富得可以買下聖市古董社區一條街。[Smile]” 我的回複:“買古董社區比較難的,她買時需要2X96 =192 M, 近二億美元,看顏寧是否有這麽多的活錢” 網友:“如果她真搞出餓死癌細胞的藥,二億美國隻是一個小目標。不過我擔心投資人的錢會被她的忽悠打水漂。” 我的回複:“她賺不到這些錢了,山寨國已經在皇帝的控製下無機會了,大量歸海的人。顏寧在清華沒有學好人文,知識很單一。她還是性情中人,管不住自己的嘴,那會更麻煩。你是基本上不讀書的種,看看Tom Friedman 的紐時文章,裏麵提到中國為什麽走到這一步的四點原因(WHO, 64, 戰狼和疫情), 他認為Chexit (中國脫離世界)在2022的曆史意義超過了俄羅斯脫鉤和俄烏戰爭” 一位中國生物大佬的留言:“一個做結構的工匠 被過高捧了”
iask 發表評論於
2022-11-09 22:07:41
這種回國撈好處的人為了名利無所不用其極。相比丘成桐,顏寧算是還好。 丘成桐為了自己的學生剽竊證明龐加萊猜想證明的功勞,不惜使用自己的影響力, 轉彎抹角把功勞歸屬到自己派係一邊。
與之形成鮮明的對照, 龐加萊猜想的真正證明者俄國數學家佩雷爾曼,拒絕了菲爾茲獎也拒絕了千禧年數學大獎的100萬美金。事了拂衣去,不留功與名。 在丘成桐們看來大概是你既然不在意名利, 我拿來用用有何不可? 顏寧之於潤濤或許也是如此
tw1234 發表評論於
2022-11-07 15:15:43
Armweak2022-11-04 15:51:30回複悄悄話諸位請不要被土共派來的五毛給忽悠了。:)
———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15:47:12
**************************************************
是的,近來中美話題,總會看到 西岸-鬼影 忽隱忽現!
laopika 發表評論於
2022-11-06 08:55:05
現在網上有個說法,她涉嫌抄襲了潤濤閻的論文,不知真假,教授怎麽看?
為人父 發表評論於
2022-11-05 21:02:42
有意思的是顏寧來美國時,海外華人對她的評價和她回國時大大不同。這是為什麽呢?
old-dream 發表評論於
2022-11-05 20:08:16
@maskaus
今日推薦:
“顏寧回國已經有一陣子了,現在不過是它定而已。
原因也無非是FRI突然請喝茶,顏教授多聰明的人,發現風聲不對,一點也沒有猶豫,打張機要立即就走,普林斯頓的實的室和自己的行李都沒來得及處理很多東西是拜托留在美國的朋友收拾好寄口國的。”
閱後分析,她應該是被領事怕通知緊急
peacemind2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22:49:32
to Armweak :你咋知道西岸影他自己不是來忽悠別人的呢?
這篇文章滿滿的幹貨,學習了。
Dalidali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22:44:18
回複 'Peace2018Sep' 的評論 : ”總有人提潤濤閻,其實呀,大外宣的一部分。“”
-------------
那裏來個小屁孩在這裏胡說八道!
Dalidali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22:39:28
”“她過去幾年也申請過其他幾個R01, 但都被triaged了,”“!
這是有據可查的!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15:51:30
諸位請不要被土共派來的五毛給忽悠了。:)
———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15:47:12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15:47:12
其實顏寧這事情並不是個別現象,最近同樣從海外回到中國的包括芯片之父稱號的,激光技術的世界級別大拿,和另一個生物界大拿,再有台灣台積電的最重要人物,等等幾個不同行業的大拿性的人物,這是台灣媒體報道的,隻不過這些人盡管成績不輸顏寧,但沒有她那種社會知名度罷了。
我有一個老中朋友在美國最知名的公司擔任技術上最高的職位(老中在管理和技術位置之間往往選擇技術,是普遍現象,原因不難解釋,但這屬於一個很大的話題了),她說如果不是因為孩子在美國上學,她就會回國了,她已經在北京有了兩套房子,很可能過幾年也會回去。
因為國內的機會確實不錯,資金相當充足,這種位置的人,手中有上千萬人民幣的資金是很平常的(認識的人中獲得資金最多的,起始資金是一億人民幣)。而且中國是技術與管理雙重身份的模式,因此回中國在不論研究所,大學還是公司裏都有實權,這是美國的模式做不到的。
也就是在中國具有更高的技術自由度。當然,也會有中國那些煩人的事情,不過畢竟是中國人,不難理解這類問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負麵問題,是不可能免除的,美國有美國的問題。
另外,從個人經濟角度來看,在中國到了這種位置,甚至比美國更有“錢途”,主要是人民幣實際購買力遠比匯率強,客觀上等於消費之外剩下的錢多。我另一個海歸的朋友,數年後竟然可以在舊金山買下好區的公寓(也就是最低也是兩百萬美元以上的)給孩子留學用,他也就是在知名大學裏擔任地位比較高的教授一類的角色。
據他說在國內知名大學,理工科教授年收入一般是在百萬人民幣以上,熱門的專業當然更高,高幾倍。這種收入對比加州工資水平並不高,但實際消費要比加州低很多(幾年前的海歸很多人是不需要在國內買房子買車的,都給你準備了,或者隻是象征性的一點錢,因此他等於有三套房子,北京一套公家發的,遠郊區一套度假屋自己買的,美國一套)。
當然這種人都是有本事的,屬於類似長江學者那種水平。顏寧不論專業水平還是名氣應該超過這些人,至少名氣上。
中國目前處於科技爆發期,甚至在軍事武器上第一次被美國承認超越美國,這都是需要有基礎技術底蘊才有可能的,在中美如今這種不對付的局麵下,華人如果沒什麽牽掛(其實就是孩子的因素),回國也算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如今在美國,未來是否會比現在更好,大概沒人敢這樣說。但大家都有自己的包袱,並不是人人可以隨便流動,但有些人選擇去中國是不難理解的,畢竟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方。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14:34:30
當一個人真的從土共國世世代代人人追求的出人頭地功名利祿中走了出來,他/她就會真的對顏博士的回歸不感興趣了,真正把它當作“歸去來兮”了。
隻要你心裏有情緒,透過你的方塊字,就能看出來。 :) :):)
Peace2018Sep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08:15:11
總有人提潤濤閻,其實呀,大外宣的一部分。
閻1976年北京農業大學,1979年考入北京中國農科院首屆研究生,他研究植物化學方麵。
他夫人是公派美國,獲博士後從事眼科方向的研究,閻跟隨來美讀博士,畢業後在他夫人實驗室打工。
1985年來美,1991年在Virginial Technical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獲得博士學位
localappleseed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07:26:18
今天看到"從顏寧跳槽 看AI技術對行業的衝擊"這篇文章,看問題的另一個角度。作者如何評價?
老天真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06:47:29
因為顏寧回中國,整個結構生物學界的人都跟著躺槍。“大佬”說了一句話,就都不是科學家了,變成“工匠”。這思維邏輯,真令人佩服。建議顏寧回國組織“中國工匠學會”。
還有人說“她在美國隻是一個到處找grant的窮科學家”,請問美國有幾個搞基礎研究的是不用“到處找grant的”富科學家?吳教授不用每年“到處找grant“嗎?
還有人說“顏寧抄襲閻潤濤的轉運蛋白工作原理,因此出名拿院士”。鼓勵你到美國科學院去舉報她。美國對學術不軌行為曆來嚴懲不貸,一定會重視你的舉報。祝你成功。
ahniu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06:28:56
有料。thx
清漪園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05:59:54
謝謝吳教授冒著得罪人的風險發文講述結構生物學的現狀。潤濤閻是解構蛋白質的先行者,他的科研生涯顯然也不是很平順。在美國做基礎研究很苦的。
顏寧顯然吃不了這份苦,還是回中國能夠獲得個人利益最大化。她在美國隻是一個到處找grant的窮科學家,到了中國則搖身一變,變成一尊現在最需要得到的“愛國知名科學家”。願她一路走好,不要再跳來跳去的,安下心來,雖然科研是廢了,但能做大官,賺大錢,挺好的,人各有誌嘛。
cip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04:25:11
BMC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6:50:31
同意文中引用的一個生物大佬的留言”一個做結構的工匠,被過高捧了”. 饒毅諷刺搞人類基因組序列的人是技術員,施顏搞電鏡也主要是技術活,他們出文章多是技術活做得好,而且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他們的蛋白功能研究並沒有過人之處。
========================================================================
好了,除非清華和普林斯頓的人都是瞎子,才請這麽個工匠去做教授。
cip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04:18:51
在座的各位噴子們?你想想你們自己是不是每次做決定都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
為啥非要把顏寧放在聖人的標準下要求?
就算是沒有經費或者行業沒前途不得不轉行,那也沒什麽可丟人的?你們自己難道公司倒閉了不重新找工作?
能夠這麽快地找到這麽好的工作,說明顏寧是真正的牛人。要不為啥深圳不找你麽各位噴子?
ft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03:58:19
政府對她和她將要牽頭的什麽院的投資是有巨大期待的。期待將這些投資快速轉變成商業價值並能在市場的流通中兌現。這就是她未來的方向。希望我的判斷是錯的。
兵團農工 發表評論於
2022-11-04 03:49:01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國內的土壤適合這類人,嗬嗬。
錢學森之類。
modems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23:44:03
顏寧抄襲閻潤濤的轉運蛋白工作原理,因此出名拿院士,這個賬就是終身汙點!
ccpnemesis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23:09:35
讚。
很懷疑普林斯頓會給沒有Grant的tenure九個月的工資。
北美平民2015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22:30:29
快回去,不要再跑回來了。
跑來跑去的人最危險。
灣區範兒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22:16:56
牆頭草兩邊倒,昨天在這裏,今天到那裏,明天又不知道會去哪了。扭來扭去,小心閃了腰。
藍天白雲915LQB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21:07:17
顏寧回國,與她英語無關,與她技術高低無關,隻與她的所從事的科研已經沒有了任何價值有關,他們幾十年研究人工智能輕而易舉就遠遠超過,這樣高調回國,花費國家的錢,還要帶領年輕人去研究編草鞋嗎?
藍天白雲915LQB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20:55:12
傳統結構生物學研究依賴的是大量人工做低級工匠式的工作,根本無法生物AI實演室抗衡,這是又一個大煉芯片運動,以為以顏寧的名氣,就能出諾貝爾獎。
haohao88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20:44:24
她的每次選擇都是個人利益最大化,活脫脫人生贏家
藍天白雲915LQB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20:31:37
顏寧回國確實是與錢有關,與近年來AI技術的發展對傳統結構生物學領域的衝擊有關。美國不會往一個沒有科學價值的項目投錢,而深圳政府是外行,把大把的錢投在一個不值當的地方,這實際上是有又一個禍國殃民的愚蠢行為,一個真正的科學家隻有耐得住寂寞,不為名利才能真正出成果。露多大臉,現多大眼,這個道理都不懂,政治幼稚。
老天真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20:22:29
這裏的評論有的談到顏寧的英語如何如何,有的談到她的基金申請如何如何,似乎她沒啥大本事。其實,博主提到的Barbara McClintock當年混的要比顏寧差多了,她提出的玉米轉座因子學說,被當成“學術欺騙”,非但不給她經費,還有人說她是“騙子”建議把McClintock從研究院趕出去。最後,在81歲那年從一個普通的養老院裏,請出來授予了諾貝爾醫學獎。顏寧至今還沒那麽差吧。
至於英語口音問題,顏寧自出生就在中國生活,到美國時已經23歲了。即使在美國,也是在華人領導的實驗室裏工作七年。難道英語有口音就不能搞研究了嗎,就不能和同行交流寫文章了嗎,就不能以42歲的年齡當選美國的兩院院士嗎?別小看這個兩院院士,別人在美國大學裏混了一輩子,削尖腦袋夢寐以求了一輩子都得不到。腦子裏沒東西,手裏沒出色的研究成果,光會說英語,美國誰有時間聽你扯。屠呦呦根本不會用英語交流,一樣是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老爺子的英語口音我也聽過,和普通中國學生差不多。
五年前,她剛重訪美國的時候,網上有些評論硬把她往“投奔自由民主”的政治解讀上拉扯,這些人實際上是在澆他們自己心中的塊壘。現在她要回國了,又把她的決定往政治上拉扯。真是低級趣味。顏寧自己的話是“想把自己的所學所感傳遞、幫助、扶持更多人,去搭建一個平台,去支持更多優秀的學者,應對人類健康挑戰,發掘、挑戰生物醫學難題,做出原創突破,回饋社會。”請各位看官自己解讀吧。
davidinchina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20:21:50
我們外人除了祝福以外,真的不要做這些猜測,很無聊。難道她追求自己的夢想,有什麽不對嗎?就因為你不看好她的夢想?說實話,人家的生活,於我們何關?
TexasIns02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9:35:53
顏寧回歸是受邀,邀請方應該更看重她的影響力,希望影響其他人,但估計這次挺難的,但願承諾給她的以後能落實就好。。。
南山烏鴉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9:06:54
參照穀愛淩在中國獲得的經濟上的成功,中國肯定會大肆宣講這個華人美國院士在中國危難之際毅然拋棄綠卡和教職回歸祖國來激發“愛國熱情“和鼓吹共產黨的偉大,顏寧以後會是學而優則仕。
誠信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8:21:09
我個人對於她這次的選擇很不理解, 也很不以為然, 尤其在二十大震驚世界事件之後。
但本博文所說的原因純屬臆測, 與事實不符, 而且因果倒置。 更可能的是, 因為事先有回國計劃, 故沒有申請新的fund.
All parties 都聲稱 “此事醞釀了兩三年”。 所以, 應該與這次的 pandemic 有關。 疫情伊始, 她就很投入有關防治的問題, 好像跨度較大, 清零運動要結束, 需要借口。 總之, 與錢有關, 也與政治配合有關。
所以, 很不看好這樣的選擇, 頭腦發熱,以至於滿腔熱情的後果會不甜。
world1peace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7:30:28
絕塵而去,身後留一幫losers分析其動向
flypacific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7:14:18
會有一堆上市公司讓她做獨董或顧問的。機會大把。
irisin2021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7:06:30
基因測序,蛋白結構都從科學研究變成單純技術,這是科學進步的結果。顏博士畢竟有基礎,捷足先登,選好方向,開展蛋白功能,生物功能研究,又有這麽好環境,怎麽放棄?。拿不到grand是常事,院士也有拿不到的時候。她這麽高調回去,科學就廢了。除非她願意從政搞管理。
BMC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6:50:31
同意文中引用的一個生物大佬的留言”一個做結構的工匠,被過高捧了”. 饒毅諷刺搞人類基因組序列的人是技術員,施顏搞電鏡也主要是技術活,他們出文章多是技術活做得好,而且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他們的蛋白功能研究並沒有過人之處。
居北飛雁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6:46:41
親耳聆聽過莊小威作講座,那英語說的,感覺就是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特棒
lostman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6:23:01
royalflush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4:47:26
看了顏寧, 莊小威和尹希這幾個網紅教授的英文演講, 顏寧的英語最差。 她回國還是對的。
=====
確實,
royalflush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4:47:26
看了顏寧, 莊小威和尹希這幾個網紅教授的英文演講, 顏寧的英語最差。 她回國還是對的。
X723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4:32:08
學成歸國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什麼好吹噓的?
localappleseed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4:15:56
這篇文章估計壞了她開公司賺大錢的夢想。
大河邊的人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3:54:04
感覺她是想學夢碗粥,回去之前多造勢,積累更多政治資本。其他大咖也是這樣。問題是回去後這碗粥的熱度可以保持多久?
林海平兔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3:45:31
讚
randomspot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2:45:56
回國對她自己好, 對中國有利, 對美國似乎也有利(騰出來位置), 那豈不是皆大歡喜?祝福她吧。
注冊很麻煩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2:25:17
總而言之,她不是一個真正科研人員,是科研人員中頭腦靈光的人
GoBucks!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1:53:27
又難產了?印象當中,她的科研總是難產。加入總加速師的團隊也未必是什麽壞事。
老有一波人,業務不行,靠換工作生存,美國一大堆這樣的,尤其是搞管理的。
回首前塵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1:24:08
嗯,樓下自號天真,但是也說的沒錯。如果她真的發現什麽有價值的藥用蛋白質,找幾十億投資不難。問題在於她的研究太基礎了,離實用差的太遠了。至於你讓她開自己的公司,你的確天真的可愛:)你見過有幾個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能夠自己開公司的,包括楊振寧在內
老天真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1:07:49
“她做的是生物基礎研究,從業務上講沒有開發新藥物的技術力量,也沒有開放新藥物所需的幾十億元資金。”
如果她真的找到某種特殊蛋白質,具有誘人的醫藥潛能,後續的開發和臨床試驗以及資金資助都不會成問題,無論這資金是來自國家,還是國內外的醫藥大公司。假如我在她那個位置上,找到個有希望的“礦脈”,我是不會立即發表。因為那樣做,知識產權就成普大的了。我會辭職,開個自己的公司,好好開發完全屬於自己的“礦”。
回首前塵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0:58:18
在研究方向陷入困境之時,一種是及時改做其他方向,這個比較難。另一種另辟捷徑,回國做官去了,這個比較容易。顏寧選擇的是後者,也許會官運亨通,但是吹什麽開發新藥物,就不太現實了。她做的是生物基礎研究,從業務上講沒有開發新藥物的技術力量,也沒有開放新藥物所需的幾十億元資金。祝她好運吧
老天真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0:43:16
中國目前需要各方麵的人才,但是還沒有達到把大量人力財力,都投入到純基礎研究的階段,而且中國在科研成果的產品轉化上一直是個弱項。所以,能把一些生物研究成果轉換成有實用潛能的藥物研究人員,還是很受中國教育界和企業界歡迎的,顏寧的結構生物學正好符合這種現實需要。
五年前,她離開清華到美國,可能是對清華因循守舊的環境和人事製度不滿意(我的主觀猜測),現在的深圳醫學研究院似有為她度身定做的意味,排除了她頭上的玻璃天花板。另外這個研究院的名稱裏就有Research and Translation,猜測可能是以translation(醫學轉化)為主攻方向的。即使顏寧以前的純基礎研究進入了瓶頸階段,趁著年輕力壯之際,轉換個方向,或許能夠再次煥發活力。我甚至覺得,顏寧是利用這五年普林斯頓時間,在為尋找下一個轉攻方向,搜集信息確定方向和搭建人脈。
深圳屬於“山高皇帝遠”的地方,離北京很遠,可是離香港很近。希望顏寧帶回去的不僅是課題和技術,更能在主持深圳SMART的過程中,為中國現有的科研體製帶去一股新風。
京城老炮1950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10:07:16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地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歸來吧,歸來喲,別再四處飄泊,踏著沉重的腳步,歸鄉路是那麽的漫長,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吹來故鄉泥土的芬芳,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歸來吧,歸來喲,我已厭倦飄泊,我已是滿懷疲憊,眼裏是酸楚的淚,那故鄉的風和故鄉的雲,為我抹去創痕,我曾經豪情萬丈,歸來卻空空的行囊,那故鄉的風和故鄉的雲,為我撫平創傷。
areYOUsure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09:46:04
一個永遠不甘寂寞的人
北美平民2015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09:30:13
她在美國沒人認識她。
在中國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這感覺不要太好噢。大家不
用為她操心啦。
大號螞蟻 發表評論於
2022-11-03 09:27:24
高風險高回報。高智商的才更可能是賭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