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悉尼第一古鎮 Windsor 溫莎小鎮
Windsor 溫莎古鎮是悉尼第一古鎮,她在悉尼西北約54公裏處,小巧玲瓏, 人口不足2000。
溫莎古鎮雖小卻年齡不小,在澳洲她已具有230多年的曆史。
斷斷續續下了幾天雨的悉尼,昨天雨停。
清晨,陽光燦爛, 如此好天氣我按捺不住想再訪 Windso 小鎮!
從悉尼住處到溫莎古鎮交通甚是方便,坐上開往 Richmond 寬敞幹淨的雙層電氣火車一路可直達 Windsor 站。
步出車站,漫步於雨後溫莎潔淨的街道上,隻見路邊的市政廳、法院、 銀行、郵局、商店、教堂、 公園和民宅依然保留著殖民時期的英倫格調,靜謐養眼……
有趣的是溫莎鎮內 Hawkesbury 霍克斯伯裏河及 Nepean 尼皮恩河蜿蜒而過。
聽起來似乎溫莎古鎮有兩條河,其實卻是同一條河, 隻是這條河東西兩段各取了一個名字。 所以人們戲稱悉尼的溫莎鎮有條“一花兩主”的河流, 其它地方絕無僅有……
另據介紹,這裏最初建鎮是為了預防 Hawkesbury 地區經常出現的洪水。
小鎮原名叫 Green Hills,時任總督 Macquarie 認為它與英國皇室的溫莎城堡很像似故改名為 Windsor 。當地 Thompson 公園附近就有個博物館, 對建鎮以來多次暴發的洪水及搶險救災均有詳細記錄並且附有多幅實 景照片。
在通往鎮中心的路上,突然想起五年前我第一次來到這裏的趣事兒: 那天是周日,恰逢溫莎有周日集市,“步行街”上攤位林立。 各式土特產、手工藝品、特別是蜂蜜、 花卉和工藝臘燭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購買。街道上藝人彈唱, 咖啡飄香。
古老的水車悠悠轉動,仿佛在向遊客輕輕傾訴溫莎悠久的曆史故事。
“步行街”的盡頭是 Thompson 公園,公園裏有座麵帶笑容的塑像。他就是第一個定居在 Hawkesbury 河穀的 Thompson先生。
Thompson 先生笑吟吟地歡迎遠道而來的我來此一遊。
有幸啊!Thompson 先生笑了,仿佛還笑出聲啦!
因為, 那天他看見突然來了近百號旅居悉尼的中國大媽和大爺在公園的草坪 上跳起廣場舞。
Thompson 先生“咯咯咯…”地笑了, 因為他突然聽到中國大媽和大爺引吭高歌,唱著他聽不懂的《 血染的風采》那紅彤彤的歌……
嗬嗬…我做夢也沒想到第一次遊悉尼第一古鎮 Windsor 竟有如此奇遇,異域碰見老鄉!
今天我又來到雕塑前,鐵錨仍在 ,Thompson 先生的雕像已逝!可能去更新修飾了吧!
五年後的今天,當我漫步在鎮中心的廣場上, 突然發現悉尼溫莎第一古鎮,清新淡雅洋溢著濃濃的的藝術風情: 圖書館裏的畫展、新建的購物中心、 街道兩旁的商店無不展現出其獨特魅力……
當我坐在古老的水車旁邊的咖啡店裏, 手持咖啡凝視著悠悠轉動的水車沉思:
溫莎小鎮的水車一直在緩緩轉動,流淌的是水,也是時光, 更是那不複返的青春年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