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麵麵觀(上)

大叔一枚 (2022-03-14 21:31:46) 評論 (18)

(一)俄羅斯和北約東擴

先看看一段最近三十年的曆史。

一九八九年,戈爾巴喬夫決定要推倒柏林牆時,時任美國國務卿貝克爾和其他當時的若幹重要人物口頭保證北約絕不東擴一英寸。

葉利欽上台後,跑到美國議會演講,張開雙手擁抱美國,要和美國做好朋友,結果熱臉貼了個冷屁股。

普京上台後,曾數次提出俄羅斯加入北約,被婉拒,說是廟小容不下你這個大塊頭。

一九九七年,北約接納波蘭,匈牙利和捷克。這是第一輪東擴。當時,喬治肯南(美國“遏製”政策的鼻祖)就說這將是新冷戰的開始,是一個悲劇性的錯誤,美國沒有任何理由這麽做。

此後,經過五輪東擴,北約組織的成員國已從一九九七年以前的十六個,增加到現在的三十個,二十多年間幾乎翻一番。尤其是波羅的海三國,和俄羅斯有接壤。北約東擴已經到了俄羅斯家門口。

北約作為冷戰時期對付前蘇聯的產物,在前蘇聯崩裂,冷戰結束後,本來就應該壽終正寢。既然北約沒有結束其存在,其目的除了對付俄羅斯之外,實在想不出還有其它。

俄羅斯期間當然也抗議過,但是美國說,俄羅斯同學,你現在實力不濟,閉嘴,請一邊兒呆著涼快去。

烏克蘭緊鑼密鼓要加入北約是壓垮俄羅斯的最後一根稻草。

普京不久前發表了一篇論文,談及烏克蘭和俄羅斯,白俄羅斯的曆史淵源,宣稱烏克蘭和俄羅斯是同一個種族(One people),並指責赫魯曉夫隨意把克裏米亞劃入烏克蘭。

烏克蘭的首都基輔曾經有“俄羅斯城市之母”的稱號,白俄羅斯和俄羅斯都是從基輔分出去的兩個兄弟,隻不過後來俄羅斯漸漸坐大。普京這麽說至少道理上講得通。

當然,這是前蘇聯釀成的惡果。如今烏克蘭已經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國家,她有權選擇自己的道路。俄羅斯沒有道義和法理上的理由,因為烏克蘭選擇的道路對自身產生危險時,悍然入侵烏克蘭。

但這個世界本質上還是遵守叢林法則。當年古巴請求蘇聯幫助對抗美國,讓蘇聯在其領土上布置導彈,這同樣是一個主權國家的自主行為,但美國不還是拚了老命,不惜開啟核戰爭也要阻止此事?

中國對俄烏戰爭的官方立場是,“中方堅定主張尊重和保障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俄羅斯在安全方麵的正當訴求理應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這個立場看起來模棱兩可,其實是很清楚很明確的。考慮到中俄某種意義上的相互依存,這也是唯一正確的立場。

https://youtu.be/8X7Ng75e5gQ

Vladimir Pozner: How the United States Created Vladimir Putin

https://youtu.be/JrMiSQAGOS4

Why is Ukraine the West's Fault? Featuring John Mearsheimer

(二) 俄羅斯和歐洲的淵源

俄羅斯和歐洲曆史上的關係很複雜。

一方麵,俄羅斯自認為是一個歐洲國家,對老歐洲的文明文化心向往之。然而,老歐洲嫌棄俄羅斯的野蠻和粗魯,多的是恐懼戒備提防之心,少的是張開懷抱歡迎之舉。曆史上俄羅斯對歐洲多有爆舉,(就像俄羅斯對遠東,甚至對自己有爆舉一樣,)歐洲對俄羅斯心有餘悸不是空穴來風。

另一方麵,俄羅斯自認為是東羅馬拜占庭和東正教的繼承者,而西歐國家占主導的是天主教。前者有伊斯蘭文明影子,後者是古希臘文明的傳承者。兩者是相生相殺的兄弟。

俄羅斯曆史上從未產生過真正意義上的民主政治,而西歐則是現代民主的發源地。

早先蘇聯時期,波羅的海三國還屬於蘇聯,蘇聯通往西歐的海路很暢通,所以對西歐的軍事壓力巨大。如今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俄羅斯麵向西方的海路差不多被堵死了。在此大背景下,德法可以比較放心地和俄羅斯打交道,買能源,去俄羅斯投資等等,似乎稍稍張開了懷抱。

然而美國不願意看到這種趨勢。

(三)俄羅斯和烏克蘭

曆史上,基輔羅斯是現代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共同祖先。

後來由於內亂,基輔的斯拉夫人往北和東北遷移,他們是白俄羅斯和俄羅斯(莫斯科公國)的前身。

十三世紀,基輔羅斯被蒙古人打敗,蒙古在此建立金帳汗國,維持統治兩百餘年。

金帳汗國倒台以後,莫斯科公國逐漸坐大。

十六世紀,波蘭和立陶宛很強大,烏克蘭被納入其中。西烏克蘭逐漸西化,並改信天主教。

十七世紀,莫斯科公國得到烏克蘭內部哥薩克人的支持,打敗波蘭立陶宛王國,東烏克蘭被並入俄羅斯帝國。

十八世紀,俄羅斯的凱瑟琳大帝瓜分波蘭,西烏克蘭也並入俄國。此後俄國加緊對烏克蘭的俄羅斯化。

1954年,赫魯曉夫把克裏米亞劃給烏克蘭。這就是普京對赫魯曉夫非常不滿的一個原因。2014年普京經過一番運作,把克裏米亞奪回,是有曆史原因的。當然,克裏米亞是俄羅斯進入黑海的大門,其海軍的棲息地,戰略位置對俄羅斯來說十分重要。

對於俄羅斯來說,雖然克裏米亞的問題通過武力解決了大部分,但是烏克蘭要加入北約,對於深懷大俄羅斯主意的普京來說,忍無可忍。

普京當年上台時,拍著胸脯說,給我二十年,我給你們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現在二十年過去了,俄羅斯強大了嗎?

普京剛上台時交上好運,油價大漲,收入大增,民眾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普京的支持率也居高不下。但是光靠買能源生存,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前一段時間能源價格下降,俄羅斯的日子就不是很好過,GDP最近十年的年增長率常年徘徊在零左右。

至於地緣政治,隻能說每況愈下。自從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俄國進入波羅的海的大門幾乎被關上。如今烏克蘭加入北約差不多箭在弦上,北約的導彈在不遠的將來就要陳列在門口。

普京已經70多歲,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而他自認為,自己留給俄羅斯的時間也不多了。

他能怎麽辦?

(四)普京和中國

普京對於中國,就像歐洲對於俄羅斯,多多少少有些蔑視。這從普京多次談及中國時,下意識流露出來的輕佻口吻裏能看出來。比如,當年習近平修憲,普京被問及自己和梅德韋傑夫輪換上台有何區別時,他說至少我們沒有修改憲法(他當然後來還是修改了憲法,把任期從四年改成六年)。不是這個話的內容,而是從他說話的語氣裏,可以聽出他對習近平難看的吃相是不以為然的。

而習近平對於俄羅斯一直是非常重視,上台後第一次出國就是去俄羅斯。即使對方給的是冷屁股,也要把熱臉往上貼,“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但是,造化弄人,普京被美國和北約逼得無路可去,最終不得不低下頭,在發動俄烏戰爭前,去中國尋求幫助。北京冬奧會的習普會,從中國長遠國運來看是個未知數,但近期來看,絕對是習近平在中俄關係中的高光時刻,是其中俄戰略思維對普京的勝出。

這多多少少是美國的功勞。

 

(五)習近平和普京

習近平在說服一眾大佬修改憲法時,肯定拍著胸脯保證要在他任期內解決台灣問題,而解決台灣問題並不是八年十年能解決的,所以他一定要延長他的任期。

台灣問題基本上是胡錦濤和習近平上任前和上任伊始的最重要的問題,因為這涉及到共產黨自認為的執政前提之一。胡錦濤做皇儲十年,潛心研究台灣問題,剛上台時,使出一招“柔的更柔,硬的更硬”,一開始是很有成效的,但幾年下來,台灣問題沒啥大進展。中間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治標不治本。

習近平一上來,往台灣摻沙子,培養反對黨,一時也顯出新氣象。可惜香港問題徹底打破了他的計劃。於是武統一說泛濫整個大陸。其失敗的本質同樣一句話,隻在戰術上下功夫,而在戰略上沒辦法往前邁一步。

不管和統武統台灣,美國必然反對,美國的反對中國獨力難支,中國必須要找幫手。而放眼全世界,俄羅斯是唯一選項。

鄧小平出於對中國發展的長遠利益考慮,拋棄蘇聯,和美國做盟友,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對蘇聯的解體至少有促進作用。俄羅斯被美國玩得團團轉,曾經的同誌加戰友中國,也好不到哪裏去。

同時,鄧小平還拋棄同誌加戰友北朝鮮,和韓國建交。這種做法俄羅斯不可能看不到。

戈爾巴喬夫算不上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他在八九年拋棄前嫌,興衝衝跑到中國,推動和中國的關係正常化。但普京絕對是一個政治高手,他對中國懷有戒心毫不奇怪。

但他被美國(除了特朗普外)壓迫得太厲害,雖然百般不情願,也隻好接受習近平的橄欖枝。

當然,除了台灣問題,習近平還有一整套宏圖大略,比如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等等等,都是要和美國唱對台戲。習近平多多少少有活在GDP泡泡裏的意思。這個等會兒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