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812年夏天,拿破侖鼎盛時代, 集結了15個國家進攻俄羅斯帝國
又稱拿破侖征俄戰爭, 是指俄羅斯帝國和拿破侖治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在1812年爆發的 一場戰爭,是拿破侖戰爭的一部分。戰爭由拿破侖一世發動, 並入侵俄國國土,俄國將這場戰爭稱為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中文意思是“愛國戰爭”,一般將其稱為“衛國戰爭” ,為了和後來蘇聯抗擊納粹德國的蘇聯衛國戰爭相區別, 中文一般將其稱為俄國衛國戰爭。戰爭以拿破侖失敗撤退, 俄國戰略上勝利而結束。[9] 戰事從1812年6月底到11月底,共持續了5個月的時間。
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就是描繪這場戰爭。
1812年,拿破侖一世在歐洲大陸獲得了空前的軍事勝利, 法國占領了幾乎整個意大利、德意誌地區( 成立了受法國控製的萊茵邦聯),擊敗了歐洲強國奧地利, 大敗普魯士,控製了西班牙、荷蘭等地。為了獲得整個歐洲的霸權, 讓當時的法國的死敵、海上帝國英國臣服, 法國聯合其他歐洲大國發起了“大陸封鎖”政策, 但俄國處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且對法國的擴張存有強烈的戒心, 所以在參加法國的大陸封鎖一段時間後退出了和法國的聯盟, 也不願配合對英國的經濟封鎖, 英國的商品因此經由俄羅斯源源不絕地進入歐洲大陸, 俄國因此成為歐洲大陸阻止拿破侖爭奪歐洲霸權的中堅力量。 俄國的敵對行為招致拿破侖的憤怒, 並萌生和通過戰爭迫使俄國投降的念頭。
從1811年開始,為了準備入侵俄國, 拿破侖的軍事和外交政策有越來越強的針對性。1812年春, 法國分別同普魯士和奧地利結成短暫的軍事同盟。根據盟約, 為了對俄作戰,普軍2萬人,奧軍3萬人歸拿破侖指揮。 法國的其它附庸國政府也開始訓練遠征俄國的軍隊。在這一年, 拿破侖準備了空前強大的軍隊, 其控製的由歐洲各民族組成的軍隊總數達到約120萬人, 其中一半用於進攻俄國。
俄國在獲悉法國即將入侵的消息後,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備戰, 包括加強軍隊和預防戰時孤立無援的措施。在外交方麵, 俄國也有所建樹,1812年4月,俄國同瑞典締結盟約, 規定雙方共同行動,反對法國。戰爭爆發後,俄英締結了和約, 結束同土耳其的戰爭,對俄國來說, 和英國這個海上帝國結盟是政治上的巨大勝利。
1812年夏,拿破侖集結軍隊61萬,分為三路, 其中中路由其親自帶領指揮,這支龐大的軍隊被拿破侖稱為“ 大軍團”,大軍團在法國控製的華沙公國集結,6月24日, 渡過涅曼河,向俄國不宣而戰, 這場為了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爆發了。
戰前兩軍實力對比
法國和俄國兩國戰前的軍事力量對比:
法國:作戰兵力61萬,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分3個集團, 共44.4萬人,940門火炮;第二梯隊17萬人, 432門火炮;
俄國:西部邊境軍隊共24萬,後增至57萬,分3個集團, 火炮942門。
戰爭進程
戰爭開始時,俄國由於防守薄弱,隻有兵力約24萬人, 不足以抵抗在此前歐洲無敵的拿破侖軍隊。巴克萊· 德托利接任指揮官後采取了撤退的策略,並沿途放火, 實行焦土政策,把法軍途經之處燒得一幹二淨, 這一步打亂了拿破侖速戰速決的原計劃, 也令拿破侖原本想邊作戰邊搶奪補給的計劃泡湯。 拿破侖隻好深入俄國境內,期望能占領俄國第一大城市莫斯科, 然後讓俄國投降,以簽署對自己有利的條約和獲得食糧。
進入俄國
1812年6月13日,法軍越過涅曼河進入俄國境內。 法軍進入俄國腹地後,遇到俄國軍民的有效抵抗, 尤其是戰爭開始後不久,俄國的天氣很快進入了秋冬天氣, 寒冷的俄國曠野讓遠道而來的法國士兵水土不服, 而俄軍在撤退的時候堅壁清野,法國軍隊的士氣開始動搖。 法軍一直到9月份才與俄軍接觸。
博羅金諾戰役
拿破侖親自領導的中央法軍在渡過尼曼河時有將近286, 000人,但在戰役開始之初卻隻剩下161,475人, 大多數的士兵死於饑餓和疾病。俄軍不斷地後退, 使沙皇撤換巴克萊·德托利伯爵。新任俄軍統帥米哈伊爾· 庫圖佐夫在距離莫斯科約125公裏處建立了防禦陣地。 他在博羅金諾村旁選了一片非常適合防守的土地, 從9月3日起加強防禦工事。
9月7日, 法軍跟負責防守的俄軍在莫斯科前方的博羅金諾發生了激烈的戰鬥。 最後俄軍全軍撤退。庫圖佐夫決定放棄莫斯科, 俄軍帶走所有糧食且釋放監獄的囚犯[9], 由最後一批撤離的士兵放火燒城。等到法軍攻入克裏姆林宮時, 莫斯科已經是一片焦土的空城了。
法軍撤退開始?俄國偷襲
法軍攻占莫斯科後,拿破侖明白情況不利,曾向俄國提議停戰, 卻未獲答複[9]。這時寒冷的冬季已經來臨,前線飄雪, 法軍過分深入,補給線又太長。 拿破侖在10月19日終於下令撤退,沿路往西撤退。 等到法軍開始撤退後,俄軍主力蠢蠢欲動,緊跟法軍後方。 但不派出主力跟法軍交戰,隻用哥薩克騎兵、遊擊隊埋伏騷擾法軍。
11月底法軍穿越別列津納河時,被俄軍炮擊,死傷慘重。 11月29日晨,維克多的後衛部隊過橋之後,立即將橋焚毀, 這才逃離了俄軍的追殺。完成在俄國法軍全線的大撤退。 法軍撤退到華沙後,原本60多萬的大軍已經剩下不到6萬人。
戰爭影響
俄法戰爭對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拿破侖帝國因為戰敗而分崩離析,其建立的歐洲秩序很快就被逆轉, 並遭到毀滅性打擊,很多法國占領的領土發生民族獨立運動。 拿破侖本人也因為戰敗而退位,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個小島── 厄爾巴島上。通過俄法戰爭和後來的滑鐵盧戰役, 拿破侖一世的軍事和政治生涯就此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