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零就死三百萬”有多少可信度?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打印 (被閱讀 次)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今天在《財經》年會上算一筆賬”【1】,算了什麽賬?
 
假設中國的新冠感染率、死亡率和全球一樣,中國會有4780萬人感染新冠,會有95萬人死於新冠。
假設中國的新冠感染率、死亡率和金磚四國一樣,中國會有5497萬人感染新冠,會有114萬人死於新冠。
假設中國的新冠感染率、死亡率和美英兩個經濟發達、衛生健全的國家一樣,中國會有2億4百萬到2億6百萬人感染新冠,會有305萬人至315萬人死於新冠。
 
這些斷言有個問題,開頭都是“假設”。說幾句話,“假設”什麽的,沒問題,但把“假設”作為結論,就有問題了。
 
中國人口多,密度大,流通量高,整體醫療水平和能力落後,尤其是人均醫療水平遠遠不足,無法承受衝擊,是中國的弱項,他擔心“從歐美國家近期疫情來看,疫苗接種沒有形成群體免疫,沒有形成我們期望能夠阻止新冠流行的群體免疫。在疫苗接種率不夠高、保護效果不夠好的情況下,它仍然還發生著新冠流行”,這麽想是有道理的,西方放任,結果盡管有天然免疫加上疫苗免疫的優勢,還是沒能形成群體免疫【2】,中國目前的接種程度並不高,還沒達到自己設定的80%目標,所以如果按西方目前的確診率來開放,確實是一個中國沒法接受的情景。
 
但這種說法典型是為宣傳而宣傳,整筆賬充滿邏輯錯誤。中國開放怎麽會按照西方的模式,尤其是美國那種放任的模式開放呢?拿那些“假設”來強調清零的必要性,不僅不成立,也不必要,清零不需要拿那些假設來支持,這麽說,反而暗示反對的人不少。吳尊友還說“這樣圍堵清零投入最小的社會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圍堵清零”政策有效,當然有效,但清零是不是“投入最小的社會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就說不清了,兩個都是斷定,加起來又是一個新的斷定,後者並不是前者的邏輯。
 
這一“論證”最致命的弱點是說除了清零就是美歐的放任,如果世界隻能有這兩種選擇,那隻能清零了,同時它也假設了所有國家都一樣,不同國家之間的社會機製是相同的,假設了不同國家的民情也是相同的,所有的環境和人與社會對病毒的反應都可以憑他國的經驗照搬,這樣下結論是很荒謬的。
 
中國的民情和美歐的民情徹底不同,美歐那種強調個人自由,無自由毋寧冠毒的願望太強,真的死給你看,而且美歐的封城令、窩家令、隔離,執行起來有多少漏洞【3】?尤其是吳尊友拿中國跟“金磚五國”相比,那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對待疫情的無能、冷酷、置之不顧、混亂、民間抵製,怎麽能比?中國快速檢測、追蹤的能力遠比美歐高好幾個數量級,個人小區隔離、集中隔離的手段也極其有效【4】,最關鍵的,是民眾總的來說警惕性高,配合政府控製住疫情的願望大,執行公共衛生規矩(如戴口罩)的自覺性強,清潔也搞得好,而且各級政府組織能力、技術能力強,經驗足,積極性也高。這一切,是說明整個社會中國和其他地區的組成、運行徹底不同,拿“假設”來作結論是靠不住的。
 
吳尊友不是唯一有這種想法的人,北大的四個數學家、統計學家前幾天在(中國)疾控中心周刊上發表了“專家來信”(不是論文),用一個流行病模型做了推算,如果開放結果是怎樣【5】(《南華早報》【6】),他們的結論是每天確診人數高達20幾萬到60幾萬,重症1到2萬,中國醫療係統肯定垮了。我仔細讀了讀,裏麵的流行病模型完全把美歐社會和中國社會看成對等的,人、政府都是可以交換的,跟吳尊友出發點一樣,但即使這個模型也沒說會到吳尊友“死三百萬”的程度,連作者們都說“這個估計太初等,需要用高級的模型來驗證”,但這篇通信在國外受到廣泛關注,大家都覺得那是中國政府的意思。
 
清零有一個假設,就是一不清零疫情就控製不住,這也不是沒有理由,幾個月前在南京機場引發的一次小爆發【7】,就是在交通樞紐的一個突發就迅速引起疫情在多地蔓延,如果不是孫春蘭親自拿著槍督陣,好像就失控了似的,最近幾次也相序印證了流行病指數性爆發的可怕性。如果不清零,那麽這些爆發肯定控製不住。
 
但這種假設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個人和政府在確診人數迅速增加的時候並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這是站不住腳的,從消費數據就可以看出一旦出現疫情大家的流動性和與社會的互動就大幅降低。取消清零,並不是說不管了,隻是說如果一個地區出現疫情,不會整個小區被封死,一個城市也不會被封死,像北京這樣的“京城”也不會因為其他城市出現疫情而對其實行封鎖。但個人、直接接觸者、間接接觸者還是要有檢測、限製和追蹤的,各級政府也可以限製大規模聚集,繼續推行抑製疫情的公共衛生條例(如戴口罩)。最後,政府必須強行要求每個人都要接種,而且繼續推行第三針。拿出各種說法來為清零辯護,連疫苗有效性,第三針的有效性都拿不出結果,顯得中國政府是在束手無措的情況下繼續維持一種自己能管得住的政策。
 
真的?
 
從目前所有的跡象來看,中國清零是要清下去了,一兩年不會變,因為中國政府確實沒什麽招數。指望會有變數,說不定得靠南非的奧型毒株了【8】。南非奧型毒株如果發展成為主導毒株,取代丁型冠毒,說不定是件好事,一般病毒演變有兩個方向,要麽傳染性變強,但毒性減弱,要麽毒性增強,但傳染性減弱,不可同時兩者。但丁型冠毒打破了這一慣例,傳染性比源型大增,毒性也略微變大。從目前的消息來看,奧型毒株傳染性極強,毒性不大【9】【10】,這樣反而有可能真的把冠毒演變成流感。
 
如果奧型毒株把大家救了,才是一場人間喜劇。
 
【資料】
【1】吳尊友:若不堅持清零 中國會有超300萬人死於新冠 | www.wenxuecity.com
【2】但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拒絕接種,而且即使西方疫苗再厲害有效性也不行(參見:中國成了世界第一大疫苗生產國、出口國冠毒疫苗第三針“加強劑”是救命劑),加上丁型冠毒很凶。
【3】白人世界裏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比較狠。
【4】當然,開放的一個目標就是不搞小區隔離了,但是紅綠碼和巨額懲罰,甚至刑事責任,還是非常有效,在中國可以實行的手段。
【5】On Coexistence with COVID-19: Estimations and Perspectives (chinacdc.cn)
【6】China risks ‘colossal Covid-19 outbreak’ by opening up, study finds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參見專欄:Suicidal for China to follow the West’s ‘living with’ Covid-19 strategy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7】中國清零、關閉國門要到什麽時候?
【8】來自南非的新型冠毒株“牛”
【9】南非“吹哨人”:奧密克戎症狀“不尋常”,但溫和 (guancha.cn)
【10】但這隻是初步觀察,不是醫學結論,還得等待最新的結果(BNO Newsroom: "A widely-shared quote from a South African doctor, saying Omicron causes only mild symptoms, is being taken out of context. She was referring to a small group of young, healthy people and warned of severe disease in other groups),南非重災區的住院率翻了兩番(Eric Feigl-Ding: "??TRIPLING HOSPITALIZATIONS IN 2 WEEKS—In #Omicron epicenter of Gauteng Province, South Africa????????, there is more than **tripling of #COVID19 hospitalizations** in 2 weeks—?? from 135 hospital admissions to 418. This is data directly from ????????’s CDC @nicd_sa????
新加坡無花果 發表評論於
其實一直跟樓主,但這篇文章真沒啥價值,別人本來就是假設一下,難道你要別人證明嗎?
tiancai 發表評論於
如果按照簡單的算法,沒錯啊.我不喜歡中共, 但是這個數字預測是沒問題的,作者是吃飽了撐的.
不太 發表評論於
那時不是說武漢人排長龍領骨灰嗎?按這比率可能超300萬死。
iced91030 發表評論於
不對吧。感覺好像中國這麽嚴,也沒有耽誤什麽事呀。生產的生產,出口的出口,國內旅遊也很火也,我弟弟還跑了他第一個半馬呢。 又不會死人,何樂不為?

中國等東南亞各國生產快回複了,一定就會放鬆了,畢竟競爭對手回來了。

現在,why not。
keliwang 發表評論於
政治(政府)需要的工具而已。
笑薇. 發表評論於
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美國死亡80萬,如果象美國一樣管理,按照美國的死亡率,中國會有320萬人死亡說得過去。這是一種極為簡單的算法。忽略了許多因素,人口密度,病毒傳播速度,住宅空氣調節係統的不同,人種對病毒的反應,醫療係統等等。
桃花潭 發表評論於
如果中國一開始就西方一樣選擇放任,可能還不隻三百萬。看看武漢的死亡率就知道了,那還是全國支援的結果。這種假設取決於你從什麽時候開始。
WangTian 發表評論於
唉,中國玩清零,老美推疫苗第N針,好像兩邊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都讓人頭疼。也許等幾年還活著的人才能看清正確的路。
lao-fei 發表評論於
中國人都知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小心駛得萬年船,哈,你看美國的商店裏華人沒有不戴口罩的,所以假設也好,不假設也罷,作者自己也是天天要戴口罩的,哈。咱不能和歐美人一樣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