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海外博客
按全文
按作者
首頁
新聞
讀圖
財經
教育
家居
健康
美食
時尚
旅遊
影視
博客
群吧
論壇
電台
熱點
原創
時政
旅遊
美食
家居
健康
財經
教育
情感
星座
時尚
娛樂
曆史
文化
社區
幫助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
他遇上了伯樂— 天才華羅庚
他遇上了伯樂— 天才華羅庚
2021-11-16 19:30:44
加州花坊
愛神愛人,有喜樂,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過的是精彩人生。
首頁
文章頁
文章列表
博文目錄
給我悄悄話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他遇到了伯樂
原創
徐敏
青衣仙子
今
天才華羅庚
© 徐敏|文
華羅庚
1940
年,
30
歲的華羅庚,在昆明的一個吊腳樓上,用
8
個月的時間,寫成了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老數學家何魯在揮汗如雨的火爐重慶,審閱了這部書稿。他一邊看,一邊擦汗,時不時會拍案叫絕:“此天才也。”
就如同千裏馬,也需要有人發現,否則難免“駢死於槽櫪之間”。從這個意義上說,華羅庚是幸運的,他遇見了大數學家熊慶來,還趕巧誕生在了民國。
華羅庚出生時,沒有驚天動地的紅光,也沒有難產,就悄悄地來到了江蘇金壇縣一個小市民家庭。父親華老祥開一家雜貨店,以售賣棉紗火柴為生。華羅庚小時候完全不像學霸,倒像是個學渣,因為貪玩,成績很差,別人拿到手的是小學畢業證書,輪到他了,卻隻能拿到修業證書。
等到進了中學,讀初二了,他腦袋突然開竅,數學成績一下子蹦到了名列第一,連老師沒有講過的,他也早懂了。以至每到考試,數學老師李月波會把他叫到一邊,揮手說:“今天的題目太容易,你上街玩去吧。”
初中畢業後華羅庚去了上海,就讀於中華職業學校。因生意難做,家裏負擔不起他每月的生活費,隻好中途退學回家。他也因此一輩子隻有初中文憑。回到家中,華羅庚一邊幫父親幹活,一邊堅持自學。
17
歲時,家裏替他張羅婚事,盼著早添孫子,讓他繼承家業。沒想到兩年後,他卻身染重病,患了傷寒。在床上躺了半年,大難不死,但留下了終身殘疾,左腿關節變形,走路隻能一瘸一拐。
一般人都認為他廢了,他卻在絕望中掙脫而起,決心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白天,他拖著病腿,忍著關節劇痛,在店子裏拄著手杖一顛一顛地幹活;晚上,便點燃油燈,在閣樓上自學到深夜。
功夫不負有心人。
1930
年
12
月,他的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清華大學算學係的教授熊慶來,在圖書館見到了這篇論文,閱讀後深感振奮,非常激賞。推測作者定然有留洋經曆,但查遍了歸國留學生名錄,怎麽也找不到名叫華羅庚的作者。
一打聽,才知道華羅庚不是什麽留學生,隻是個初中畢業生,如今在金壇中學打雜,身份是庶務員。求賢若渴的熊慶來聽了非常心疼,這不等於是千裏馬受困於馬廄中嗎?立即與校方交涉,將華羅庚邀請到清華。因為學曆隻有初中文憑,所以校方隻能把華羅庚先安置在圖書館做助理員。
熊慶來是清華的數學係主任,他給華羅庚提供了從未有過的學習環境。一年後,熊慶來索性將華羅庚聘請到數學係擔任助理。那段時間,華羅庚每天隻睡四五個小時,僅隻用了一年半時間,就自學完了數學係的全部課程,還掌握了用英文讀寫的能力。
1933
年,圍繞華羅庚的任職在清華展開爭論。熊慶來認為人才難得,應當破格錄用,有人則以清華應有起碼的準入資格,初中生登大學講壇有損清華聲譽為由加以阻止。最終在熊慶來等人的堅持下,華羅庚被提拔為助教,教授微積分。一年後,又將他提升為講師。
1936
年,華羅庚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前往劍橋大學,那兒聚集了眾多的國際頂尖數學家。他不像一般的訪問學者,花幾年時間攻克一篇論文,拿一個博士頭銜。他隻是不斷地聽課、記筆記、寫論文。當他離開劍橋時仍然隻是初中文憑,但他卻至少發表了
15
篇論文,這些論文大都足以使他拿到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高斯的論文,甚至為他在世界數學界贏得了聲譽。
1937
年,華羅庚回到清華,教授聘任委員會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直接將他聘任為教授。
不久,清華南遷,與北大、南開組成西南聯大,落腳昆明。華羅庚隨同前往,租房而居,將全家安頓在一個小村莊的兩間小樓上。“晚上一燈如豆。所謂燈,乃是一個破香煙罐,放上一個油盞,摘些破棉花做燈芯。為了節省菜油,芯子撚得小小的。晚上牛擦癢,擦得地動山搖,危樓欲倒,豬馬同圈,馬誤踩豬身發出尖叫,而我則與之同作息。”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堆壘素數論》撰寫完成。
1941
年,
31
歲的華羅庚被國民政府授予首屆國家學術獎一等獎。
1945
年,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提出中國也要搞原子彈。於是,國民政府決定派出吳大猷、曾昭掄、華羅庚三位科學家赴美國考察,並要求他們每人推薦兩名助手一同前往。來到美國,因美方明確表示不能分享核彈技術,考察組解散。華羅庚借此機會,在美國治好了腿傷,從此可以扔掉拐杖行走。
1948
年,民國政府評選院士,華羅庚和薑立夫、陳省身、許寶騄、蘇步青一起成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數學院士。也是這一年,華羅庚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聘為終身教授。此時因國內動蕩,華羅庚考慮把全家接到美國。等到具體辦理相關手續,才知道大女兒華順已經加入地下組織,正以燕京大學學生的身份從事秘密工作,因此不願同行。非但如此,華順還在新政權建立後,給華羅庚寫信,希望父母盡快回國,參加祖國建設。
華羅庚受此鼓舞,放棄了在美國的洋房、汽車和半年的薪水,帶領全家踏上了歸國之路。船到香港後,他在旅館裏寫下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
1950
年
3
月
11
日,新華社向全世界播送了這封公開信。他後來的學生王元在為他作傳記時說,“這封信是他奔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決心書。”
當時,國內正在籌備成立中國科學院,各路精英人才濟濟,許多人都在摩拳擦掌競選各所所長。蘇步青是數學所的籌備主任,不出意外,應該是首位所長人選。
但根據竺可楨日記記載,華羅庚回國後,便毛遂自薦要出任所長一職。那段時間,他表現積極,既到處演講又在《人民日報》發文,使得領導層的天平開始傾向於他。為使他順利上位,中科院黨組書記惲子強找到竺可楨,請他勸一下蘇步青。最終,蘇步青主動讓賢,華羅庚如願以償。
1955
年,中國科學院開始評選學部委員,令大家感到意外的事情,是華羅庚竭力反對薑立夫成為院士。薑立夫是哈佛博士,也是“中央研究院”數學所的第一任所長,他曾多次推薦華羅庚,並為華羅庚出國訪問籌措過經費。
1949
年
4
月,他將中央研究院數學所的圖書館打包運到台灣,自己卻很快返回大陸,去了嶺南大學任教,後來嶺大並入中山大學,他就和陳寅恪成了同事。
華羅庚反對薑立夫當選學部委員的理由有兩點:
1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省身赴美之後,薑立夫作為陳省身的老師,沒有施加影響促使他回國服務;
2
、薑立夫負責中央研究院數學所遷台事宜,把圖書館所有數學書搬去了台灣。這涉及立場問題。
最終因為華羅庚的反對,薑立夫未能當選學部委員。
其實建國初期,國內曾有二十多名老數學家聯名寫信請陳省身回國,但陳省身沒有回來。這是陳省身個人的考慮,作為他的老師,薑立夫怎麽能勉強學生呢?
薑立夫的這種思想境界,是正值春風得意的華羅庚不會理解的。那幾年,華羅庚既是清華數學係的係主任,又是學部委員,還是中科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坐了國內數學界的頭把交椅。但很快,三反五反和思想改造運動此伏彼起,華羅庚赴美前寄放在清華的書籍中,被人發現了蔣介石贈予他的照片……華羅庚因此需要在各種大會小會上作出檢查,為自己的“清白”反複解釋。
1957
年,華羅庚和曾昭掄、千家駒、童第周、錢偉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對於有關我國科學體製問題的幾點意見》,很快就被確定為“一個在科學工作方麵反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綱領”。在之後的劃右派過程中,華羅庚雖然逃過一劫,但仍被視為“漏網右派”。他跟錢學森一樣,都被迫在《人民日報》上緊跟形勢,宣稱超英趕美指日可待。
1966
年文革風暴席卷全國,華羅庚的長女華順首先遭到衝擊。她丈夫王敬先過去曾和江卿在一個支部,當年在延安時他曾說“江卿根本不懂馬列,隻會喊幾句革命口號”。運動一來,早年說過的話被追究,王敬先在蘇州地委副書記任上被批鬥致死,妻子華順則身陷囹圄。
然後是華羅庚的伯樂熊慶來。
1957
年,經過華羅庚反複努力,讓身在法國的熊慶來打消疑慮決定回國,並培養出了數學家楊樂與張廣厚。
1969
年
2
月
3
日夜,在白天寫完檢查之後,熊慶來在一聲喊叫中突然離世。華羅庚得知噩耗前往熊家,得知遺體已被送往八寶山準備火化。
華羅庚奔向八寶山停屍間,在一堆屍體中一具一具地掀開遮麵布尋找,見到了恩師熊慶來。
華羅庚後來對熊有德說:
“沒想到你爺爺,那個當年赫赫有名的數學家,會死得那麽慘。
躺在一大堆屍體中間,沒有花圈,也沒有追悼會……”
為了躲避無窮無盡的批鬥,也為了響應領袖當時的號召“知識分子到工農中去”,華羅庚開始遠離書齋,走向祖國各地去推廣“雙法”:統籌法和優選法。在四川甘洛,他差點掉下懸崖;
1975
年在黑龍江,因積勞成疾,華羅庚患上了心肌梗塞。
文革後撥亂反正,華羅庚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1985
年
6
月
12
日,華羅庚在日本東京用英語演講時突發心髒病,因搶救無效去世。《人民日報》發表訃告說: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學部委員,中國科協副主席,著名數學家華羅庚
6
月
12
日下午在日本東京因心髒病突發病逝,終年74歲。
考古學家夏鼐在日記中寫道:“華公數學天才,但熱衷於名,鞠躬盡瘁,苦於奔波之勞。他的兼職頭銜極多,這次訃告上隻有‘數學家’是他的本行職務,其他都是社會活動所得的政治待遇。”
有人評價說,華羅庚的後半生沒能做出與前半生相稱的貢獻。但無論怎樣,他的家國情懷,即或摻雜有部分私心,也比後來某些利欲熏心的所謂院士科學家要純粹得多。
參考資料:
談資原創《天才華羅庚的另一麵》
百度百科《華羅庚》《朱光亞》等
登錄
後才可評論.
今日熱點
心心念念的西葫蘆麵條
la-vie
參加女兒在醫院的Program Graduation Ceremony 有感
風中的葦絮
找伴侶的最佳時機
阿裏克斯Y格雷
俄烏戰爭:中國的能與不能
國華P
川普鐵盤見軟 水門魅影隱現-下
風鳴拾夕
假院士鬧劇:誰給騙子搭舞台?
雅酷原創
【偶遇】隔世唱和法國詩人波特萊爾
renaulteu
黃石公園等地遊(下)
canto2010
老子雖死可奈我何
王亞法
立秋,多事之秋
biglow
女人的丁字褲,男人的陷阱
魅力野花
老爸回憶錄 - 童年(三)
wzuo
水牛城(布法羅)的中餐信息介紹與討論 (2025版)
牛城往事
說偶遇 (兼批蠢我)
mxhy
一周熱點
特朗普會掀中美談判的桌子嗎?
北美_原鄉人
回國感受之三:東西太便宜了
彩葉
退休後選擇平層房Ramble House的不利之處
如山
理財增長, 但咱越來越‘窮’了
BeijingGirl1
退休金繳稅公平嗎?
我生活著
回國雜談----醫療的優劣(一)
布魯司
為什麽說上了60歲需要注意調整資產結構?
袋鼠國Bob
更年期,發量增加,減重十斤,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巷草
月薪5百元vs年薪百萬美元: 一場穿越時光的抉擇
康賽歐
中國的西歺之都一哈爾濱
世界在我心中
退休後又摔了
帕格尼尼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mychina
濫用信用卡爭議程序,夫婦鋃鐺入獄(圖)
菲兒天地
大盤QQQ 來到的重要路口,下麵的展望
三心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