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學者也提供了大陸在人工智能研發急起直追美國的資料。根據《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China AI Development Report 2018)項目,以及一項正在進行的關於人工智能技術對經濟和社會影響的研究顯示,中國大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論文全球份額已從1997年的4.26%(1086篇)躍升至2017年的27.68%(37343篇)(下圖 Harvard Business Review),超過了世界上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其他國家,且這一地位仍在繼續加強。中國大陸申請的人工智能專利也一直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截至2019年3月,中國大陸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達1189家,僅次於擁有2000多家活躍人工智能企業的美國。與國外同行相比,大陸這些公司更專注於語音(如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和視覺(如圖像識別、視頻識別)。
例如,考慮到人工智能的開放科學性質和快速跟進的優勢,大陸企業往往缺乏投資開發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強大動力(下圖 Quora)。與西方發達經濟體中公司是人工智能專利的主要持有者不同,大多數大陸的大多數人工智能專利申請來自由政府擁有或資助的大學和研究機構。而大陸大學與產業的聯係相對薄弱,技術轉讓相當有限。而且,大陸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如科學出版物、專利) 仍然缺乏有獨創性想法和突破性的技術,即便其數量在迅速增加。此外,大陸企業和投資者更青睞能夠快速帶來收益的應用人工智能研究,而非能產生長期影響的基礎研究。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也讓企業在做決策時畏首畏尾,因為不知道什麽允許,什麽不允許做。大陸醫療器械公司蘇州藍琥珀醫療科技有限公司(Suzhou Blue Amber Medi Tech)的董事長就表示,這種不確定性導致他的公司決定不接觸任何可能屬於某些灰色區域的數據(例如,將個人健康數據用於其他商業目的)。“我們目前的想法是,如果我們不需要觸碰數據,我們就不會觸碰它…但是,如果我們不接觸數據,(數據的)價值的很大一部分就沒有實現。因此,從我們公司的角度來看,我們確實希望政府能盡快明確規定。”今天,全球商業和技術環境麵臨一係列政治不確定性。其中包括美中貿易戰、知識產權衝突加劇、去全球化運動、保護主義抬頭等等。這些挑戰將對大陸人工智能的進一步趕超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但其對大陸人工智能創新速度和方向的長期影響仍有待觀察。
艾利森和施密特認定美國在這場美中競爭中擁有一些決定性的優勢。首先,美國最聰明 -- 美國公司目前已經招募了100位世界公認的人工智能天才中的一半以上。而且,每年很多中國的AI優秀人才也都會選擇來美國學習或工作。美國的自由開放製度意味著這些天才能充分發揮出她/他們的才華、創造力和創新。人才之外的語言也是美國的一大優勢,英語作為科學、商業和網絡的通用語言確保美國從開始即可持續競爭。今天,地球上75億人中有一半以上說英語,另有10億人正在準備學英語。而競爭對手中國人麵臨著要麽學會用英交流語,要麽自言自語的選擇。美國公司還具備一個顯著的先發優勢 -- 擁有人工智能的主要平台,包括操作係統(安卓和蘋果)、先進半導體設計(ARM)以及Instagram、YouTube和Facebook等殺手級應用程序。其中,Instagram每月有10億活躍用戶,Facebook超過24億。盡管中國在許多指標上取得了漸進式的進步,但美國數據創新中心(Center for Data Innovation)分析了中國和美國的人工智能能力後發現,美國在四個方麵(人才、研究、開發和硬件)領先,中國在兩個方麵(采用和數據)領先。在100分的總得分中,美國以44.2分領先於中國的32.3分。因此,盡管中國競爭對手的氣勢咄咄逼人,艾利森和施密特堅信美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是一場美國能夠而且必須贏得的比賽。
參考資料
Allison, G. & Schimdt, E. (2020). Is China Beating the U.S. to AI Supremacy? BELFER CENTER. 鏈接 https://www.belfercenter.org/publication/china-beating-us-ai-supremacy
Castro, D. & McLaughlin, M. (2021). Who Is Winning the AI Race: China, the EU, or the United States? — 2021 Update. ITIF. 鏈接 https://itif.org/publications/2021/01/25/who-winning-ai-race-china-eu-or-united-states-2021-update#:~:text=It%20finds%20that%20the%20United%20States%20still%20leads%2C%20with%2044.6,size%20of%20their%20labor%20forces.
Hudson, T. (2021). ‘This sucker’s quick’: Biden takes a test drive in Ford electric truck. Fox5. 鏈接 https://fox5sandiego.com/news/politics/this-suckers-quick-biden-takes-a-test-drive-in-ford-electric-truck/
Lahut, J. (2021). Biden floors electric Ford F-150 in test drive: 'This sucker is quick'. INSIDER. 鏈接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biden-ford-electric-truck-f150-test-drive-dearborn-michigan-visit-2021-5
Li, D. & Tong, W. T. & Xiao, Y. (2021). Is China Emerging as the Global Leader in AI?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鏈接 https://hbr.org/2021/02/is-china-emerging-as-the-global-leader-in-ai
Niedzwiadek, N. (2021). Biden touts America's electric automotive future during Ford tour. POLITICO. 鏈接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1/05/18/biden-ford-electric-vehicles-489291
Tadjdeh, Y. (2020). China Threatens U.S. Primacy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PDATED). National DEFENSE. 鏈接 https://www.nationaldefensemagazine.org/articles/2020/10/30/china-threatens-us-primacy-in-artificial-intelligence
“PC剛出來的時候,人們曾認為中文字是不能進入計算機時代了,因為不可能造出有四千多個鍵的鍵盤。即使造出來也沒法用。怎麽能在四千多個鍵裏,很快找出某個字的鍵呢?
很快,中國人發明了五筆字型輸入法和簡拚輸入法,中文鍵盤輸入使中文一下子成了世界上輸入信息量最快的語言。語音輸入技術的發明,更進一步有利於中文,隻要比較“科技體係”和“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國人把四個字都說完了,用的時間比美國人讀technology一個詞的音還短。
PC剛出來的時候,人們曾認為中文字是不能進入計算機時代了,因為不可能造出有四千多個鍵的鍵盤。即使造出來也沒法用。怎麽能在四千多個鍵裏,很快找出某個字的鍵呢?
很快,中國人發明了五筆字型輸入法和簡拚輸入法,中文鍵盤輸入使中文一下子成了世界上輸入信息量最快的語言。語音輸入技術的發明,更進一步有利於中文,隻要比較“科技體係”和“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國人把四個字都說完了,用的時間比美國人讀technology一個詞的音還短。
中國大陸學者也提供了大陸在人工智能研發急起直追美國的資料。根據《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China AI Development Report 2018)項目,以及一項正在進行的關於人工智能技術對經濟和社會影響的研究顯示,中國大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論文全球份額已從1997年的4.26%(1086篇)躍升至2017年的27.68%(37343篇)(下圖 Harvard Business Review),超過了世界上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其他國家,且這一地位仍在繼續加強。中國大陸申請的人工智能專利也一直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截至2019年3月,中國大陸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達1189家,僅次於擁有2000多家活躍人工智能企業的美國。與國外同行相比,大陸這些公司更專注於語音(如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和視覺(如圖像識別、視頻識別)。
例如,考慮到人工智能的開放科學性質和快速跟進的優勢,大陸企業往往缺乏投資開發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強大動力(下圖 Quora)。與西方發達經濟體中公司是人工智能專利的主要持有者不同,大多數大陸的大多數人工智能專利申請來自由政府擁有或資助的大學和研究機構。而大陸大學與產業的聯係相對薄弱,技術轉讓相當有限。而且,大陸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如科學出版物、專利) 仍然缺乏有獨創性想法和突破性的技術,即便其數量在迅速增加。此外,大陸企業和投資者更青睞能夠快速帶來收益的應用人工智能研究,而非能產生長期影響的基礎研究。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也讓企業在做決策時畏首畏尾,因為不知道什麽允許,什麽不允許做。大陸醫療器械公司蘇州藍琥珀醫療科技有限公司(Suzhou Blue Amber Medi Tech)的董事長就表示,這種不確定性導致他的公司決定不接觸任何可能屬於某些灰色區域的數據(例如,將個人健康數據用於其他商業目的)。“我們目前的想法是,如果我們不需要觸碰數據,我們就不會觸碰它…但是,如果我們不接觸數據,(數據的)價值的很大一部分就沒有實現。因此,從我們公司的角度來看,我們確實希望政府能盡快明確規定。”今天,全球商業和技術環境麵臨一係列政治不確定性。其中包括美中貿易戰、知識產權衝突加劇、去全球化運動、保護主義抬頭等等。這些挑戰將對大陸人工智能的進一步趕超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但其對大陸人工智能創新速度和方向的長期影響仍有待觀察。
艾利森和施密特認定美國在這場美中競爭中擁有一些決定性的優勢。首先,美國最聰明 -- 美國公司目前已經招募了100位世界公認的人工智能天才中的一半以上。而且,每年很多中國的AI優秀人才也都會選擇來美國學習或工作。美國的自由開放製度意味著這些天才能充分發揮出她/他們的才華、創造力和創新。人才之外的語言也是美國的一大優勢,英語作為科學、商業和網絡的通用語言確保美國從開始即可持續競爭。今天,地球上75億人中有一半以上說英語,另有10億人正在準備學英語。而競爭對手中國人麵臨著要麽學會用英交流語,要麽自言自語的選擇。美國公司還具備一個顯著的先發優勢 -- 擁有人工智能的主要平台,包括操作係統(安卓和蘋果)、先進半導體設計(ARM)以及Instagram、YouTube和Facebook等殺手級應用程序。其中,Instagram每月有10億活躍用戶,Facebook超過24億。盡管中國在許多指標上取得了漸進式的進步,但美國數據創新中心(Center for Data Innovation)分析了中國和美國的人工智能能力後發現,美國在四個方麵(人才、研究、開發和硬件)領先,中國在兩個方麵(采用和數據)領先。在100分的總得分中,美國以44.2分領先於中國的32.3分。因此,盡管中國競爭對手的氣勢咄咄逼人,艾利森和施密特堅信美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是一場美國能夠而且必須贏得的比賽。
參考資料
Allison, G. & Schimdt, E. (2020). Is China Beating the U.S. to AI Supremacy? BELFER CENTER. 鏈接 https://www.belfercenter.org/publication/china-beating-us-ai-supremacy
Castro, D. & McLaughlin, M. (2021). Who Is Winning the AI Race: China, the EU, or the United States? — 2021 Update. ITIF. 鏈接 https://itif.org/publications/2021/01/25/who-winning-ai-race-china-eu-or-united-states-2021-update#:~:text=It%20finds%20that%20the%20United%20States%20still%20leads%2C%20with%2044.6,size%20of%20their%20labor%20forces.
Hudson, T. (2021). ‘This sucker’s quick’: Biden takes a test drive in Ford electric truck. Fox5. 鏈接 https://fox5sandiego.com/news/politics/this-suckers-quick-biden-takes-a-test-drive-in-ford-electric-truck/
Lahut, J. (2021). Biden floors electric Ford F-150 in test drive: 'This sucker is quick'. INSIDER. 鏈接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biden-ford-electric-truck-f150-test-drive-dearborn-michigan-visit-2021-5
Li, D. & Tong, W. T. & Xiao, Y. (2021). Is China Emerging as the Global Leader in AI?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鏈接 https://hbr.org/2021/02/is-china-emerging-as-the-global-leader-in-ai
Niedzwiadek, N. (2021). Biden touts America's electric automotive future during Ford tour. POLITICO. 鏈接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1/05/18/biden-ford-electric-vehicles-489291
Tadjdeh, Y. (2020). China Threatens U.S. Primacy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PDATED). National DEFENSE. 鏈接 https://www.nationaldefensemagazine.org/articles/2020/10/30/china-threatens-us-primacy-in-artificial-intellig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