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_sharon

momo_sharon 名博

日本那些稀奇古怪的姓氏

momo_sharon (2021-04-20 20:11:51) 評論 (71)

張王李趙遍地劉,是說中國人中這些姓氏人口較多。

在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同名同姓之人。比如我的名字,就很常見,我至少知道幾位名人與我同名同姓。台灣一位殿堂級節目主持人就和我一樣,以致於我在國內工作時接觸過的台灣人,都叫我“xx姐”,雖然他們的年齡都大了我起碼一倍。

中國有14億人口,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

這還不包括元代、清代移居中原的蒙族、滿族人譯改的漢字姓。邊疆少數名族譯成漢字的姓也沒有計算在內。宋代《百家姓》收入628個姓氏,明代《千家姓》收入1594個姓氏。

但是常用姓氏隻有505個,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常用姓氏這麽少,使得同名同姓者眾概率極高。比如李王張三個大姓,總人口加起來就近三億!其中叫做張偉、李偉等的,估計都要以百萬計。

鋪墊了這麽長,回到主題上來,說說日本人的姓氏。

日本人口1億兩千萬,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但是日本姓氏又有多少呢?

說出來中國人可能要驚得掉眼珠了:足有14萬之多!

我的乖乖,難怪我自從學習日語、接觸日本人甚至來到日本之後,還沒遇見同名同姓之人。

因為姓氏眾多,按人口平均,一個姓隻有幾百人。最常見的有40多個,其中鈴木、佐藤、田中、山本、渡邊、高橋、小林、中村、伊藤、齋藤占總人口的10%,有1000多萬。即使這樣,我也沒有遇過同名同姓者,不知今後會不會遇到。

日本人的姓氏一般由一至三個漢字所組成(類似於泉、佐藤、宇佐美等),少數也有四至五個漢字的(如長宗我部、勘解由小路等)。1870年,為了征兵、征稅、製作戶籍等的需要,明治天皇頒布了《平民苗字容許令》,容許包括以前不準擁有姓氏的平民在內的所有日本人擁有姓氏。但已習慣有名無姓的日本平民對此並不熱心,故創立姓氏的工作推行緩慢。因此,於1875年明治天皇又頒布了《平民苗字必稱令》,規定所有日本人必須使用姓氏。

※ 有關日本姓氏的起源等太複雜,今天就不敘述了。※

有日本天皇的規定,時間又緊迫,很多人幹脆就地取材,以地名為姓。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腳下,便以“山下”或“山本”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邊,便稱“田邊”。日本人的姓有許多是以“村”字結尾的,如:西村、岡村、森村、木村等。

此外,還有許多姓是表示大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百相、思想意識的。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住所到宗教信仰,幾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為島嶼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宮殿前的廣場,白鳥、小熊是動物;若鬆、高杉是植物;高橋、鳥居表示建築物;小野寺、西園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則是古時從亞洲乃至世界各地到日本定居的歸化人(即移民)的姓。

有的人實在想不出好辦法,隻好隨便對付一個,“我孫子”、“豬手”、“犬養”、“鬼頭”、“茄子川”全來了,也有的讓官吏隨便給想出一個。(我孫子作為姓氏可沒有侮辱人的意思,據說這個姓氏是印度一支在外來人聚居區裏被當地土語叫做”Abikuku" , 為了懷念他們在後代中演變成了“我孫子”)

90年代,當時國內最有名的外資企業佳能珠海工廠(是中國第一家由外資自己購地、設計並請國外建築公司施工建立的標準化廠房)的總經理就叫”禦手洗",中文意思是“洗手間”。所以佳能公司的廁所非常漂亮、幹淨,跟日本一樣,估計與總經理的姓氏有關。

我有客戶姓“我妻”的,有個師姐歸化後隨夫姓“上妻”。

在日本,各地的姓氏分布是不一樣的,有的有明顯的地域風格,這和其民族構成有一定的關係。例如在衝繩“與那國”比較多,這是因為古時那裏是琉球國的緣故。而北海道地方“金田一”並不少見,這是因為那裏是阿伊努族聚居的地方。

日本人的姓氏不但是數量多,在其讀音,漢字的寫法上也相當的複雜,讀音相同的姓氏,漢字有幾種甚至是十幾種寫法,而相同的漢字也會出現好幾種讀音。所以,第一次見到的姓,日本人都不敢貿然稱呼。讀錯姓氏是非常失禮的事,事先要向本人確認怎麽讀。在填寫各種表格、辦理各種手續時,都要求同時填寫片假名,也就是讀法。而公司職員的名片上反麵也會標明羅馬字。

日本人還習慣稱姓不稱名。如果有人去找叫“佐藤”的人,多半會有好幾個“佐藤”一起答應,這在中國似乎也一樣。

日本姓這麽多,但是天皇卻沒有姓。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誰也叫不出他們的姓來。日本人認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無姓的。天皇無姓,皇子、皇孫、皇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無姓的。一般女子出嫁後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卻仍然用娘家的姓。皇子文仁妻子川島紀子,姓的川島,就是娘家的姓。

※ 順便說說日本疫苗接種情況。下圖是前天的NHK新聞,從圖片中可以了解到,日本也已經開始了接種。第一波是醫療人員,預計下個月開始安排高齡者,要輪到我估計還要等待漫長的時間。病例依然高居不下,但願疫苗能有效阻止疫情傳播 ※



貼一首好聽的中日雙語歌曲《又見炊煙》。日本原曲歌名《裏の秋》(故鄉之秋),最早是1941年(昭和16年)由斎藤信夫作詞、海沼実作曲的《星月夜》,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改寫成《裏の秋》,描寫的是母子在家祈求戰後南方的父親平安歸來的場景。後由台灣音樂人莊奴填詞為《又見炊煙》,鄧麗君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