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美之途

雅美之途 名博

中國錯過mRNA疫苗是因為觀念和體製落後

雅美之途 (2021-04-18 19:30:54) 評論 (94)


對於那些現在還猶豫是打還是不打新冠疫苗的朋友,可以看這張照片。在120年前,英國人已經在天花上給出了答案。左側患者沒有打疫苗感染天花,右側小夥子因為疫苗在天花流行時則免於疾病的痛苦, 從他的眼神中我們還能感受到他的驚恐。這就是我所說的疫苗是堪比沒有產生耐藥性的抗生素的神奇藥物,也是為什麽我們這些專業人士在第一時間就打疫苗的原因。

關於人類最早期的疫苗應用,史料表明中國人比18世紀的英國人Edward Jenner至少早幾百年,如果不是上千年。中國人在10世紀就有天花的接種實踐,這也是為什麽大家將疫苗的發明歸於中國的原因。但是疫苗成為常規的醫學預防手段則得益於偉大的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的努力,巴斯德先後做過滅活疫苗和減毒疫苗,自己探索出疫苗製備與應用的規範。他也試圖從理論的角度解釋疫苗的作用,雖然現在看來那些理論大多數都是錯誤的。巴斯德和德國科學家科赫為微生物之父無疑,有人將巴斯德也列為免疫學之父,這個很難說服免疫學家,因為德國人Paul Ehrlich和在法國成名的俄羅斯人Elie Metchnikoff對建立免疫學的學科體係的貢獻更大。

我們沒有必要為中國現今最低級的新冠滅活疫苗辯護,那Ad5就更不用說,聽說如果使用將軍的名字就有牢獄之災的可能性,現在事態可以這麽嚴重。今天聽華大教授Ali Ellebedy的報告,中國滅活疫苗刺激產生的抗體是世界上最差的。Ellebedy的各疫苗刺激產生抗體的圖是從左下角最差到右上角最好,右上角是輝瑞和Moderna, 左下角是國藥。我推測如果美國做滅活疫苗,也不會這麽差。

同濟在美國的臨床試驗專家這樣說:“科學技術這樣的東西喊口號吹是不行的。老美一方麵是創新。另一方麵是長期的技術積累。特別是臨床研究方麵。數據收集整理係統比較經起考驗。國藥,科興的數據如果按FDA或者歐盟的標準,我無法想象”

根據彭博社的報道,中國在疫情開始時是想做mRNA疫苗的,中國公司曾經與賓大教授Drew Weissman聯係過。當時隻有中國有疫情,Weissman很激動並且表示願意幫助。但是中國方麵自己後來放棄了,沒有與Weissman繼續聯係。客觀現實是中國錯過了良機,如果合作那局麵將會完全不同,希望現在的中國大陸人民不是裸奔,因為他們即使打了疫苗也是弱的保護狀態。這也說明中國人固守陳舊的觀念,與美國人敢於拓荒的精神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在我們連聽都沒聽過mRNA疫苗的時候,美國人就敢上馬。當時我們聖路易華大教授Michael Kinch都說美國這樣將雞蛋放一個籃子裏很危險。為此其他華大教授還在去年中旬問我,這是我當時對他的回答:“滅活疫苗易於反掌,沒有必要開發。可以看下麵的表格,綜合比較Ad5腺病毒疫苗與其他疫苗的表現,Ad5中和抗體的滴度遠低於滅活疫苗,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滅活全病毒做成的疫苗免疫原性強,但是要命的是Ad5疫苗使9%的接種人群產生嚴重的副作用。而美國Moderna的mRNA疫苗刺激的中和抗體比腺病毒疫苗高至少十倍以上,不良反應還低。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引起警惕而隻顧接受記者采訪?”。

美國人像他們的飄洋過海的祖先,永遠麵對著無盡的科學前沿。這就是我喜歡美國的地方,美國人的直率、友善和冒險精神確實令人佩服。

中國人不但不思進取,在排天倒海的證據麵前,現在都有人在為滅活疫苗辨護或洗地。政府更是不惜動用國家機器來圓場,甚至以說慌的方式,這更說明問題。與中國人辯論問題十分困難,因為循環辯論深入到了中國人的骨髓裏麵,不像西方人麵對事實他們是會回頭的。

雖然有人透露,在脂質納米包埋技術上中國開始可能存在一些挑戰,但是現在從雲南基地上馬mRNA疫苗看,這個問題似乎已經解決了。我們希望如此,有人透露雲南基地是成套地引進設備和技術,也有從美國海歸的學者將技術帶回了國。

中國錯過mRNA疫苗首先是觀念的落後,我不認為完全是技術不如人。因為當時國內已經擁有數位海歸在上海附近做mRNA的癌症疫苗,但是他們即使對新冠mRNA疫苗感興趣也沒有得到支持。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中國科研體製的腐敗,特別是中國的院士製度,真是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了。中國院士製度是學美國的,以宋平為主倡導的,但是美國好的東西一旦落地中國就水土不服,弄成了一個集錢、權和學術於一體的畸形體製。

中國在疫苗議題上的兩個院士,水準都不敢恭維。Ad5疫苗能夠獲得大力支持,完全是權力在中間所起的作用。我就不信國內沒有行家懂點基本的知識,那疫苗是基本上不會有用的,除非免疫學教科書重寫。78%的中國人擁有抗Ad5血清型腺病毒的抗體,這個發現還是中國人自己做出來的,他們敢說話質疑Ad5疫苗的有效性嗎?沒有人能說,說了沒飯吃,現在可以因為對共和國英雄不尊而關你監獄。另外,從喬治高在數次采訪中對mRNA疫苗的誤判和對免疫學知識的缺陷,什麽少量多次或混和注射,說明中國的科研體製應該改革。

中國不能再允許學術水平欠佳的院士們壟斷資源,任何院士應該就是一個教授或研究員。院士應該僅是一種榮譽而己,你的水平永遠以你最近的學術貢獻來評價,曾經譽滿全球的阿肯森教授也必須麵對這個現實。

這次從對mRNA疫苗的態度也說明,學術研究應該分散,特別應該加重對很小的研究組的支持。我們研究科學史的人都知道,很多改變世界的科學發現都是幾個人開創的,Kati Kariko和Drew Weissman的Immunity文章隻有4位作者,很有可能就是Kati Kariko一個人做出的絕大部份實驗,希望華裔共同作者Houping Ni能夠回憶當年的突破。在這次新冠疫苗貢獻巨大的兩個小公司BioNtech和Moderna,以前毫無名氣,Kariko 加入時BioNtech連個網站都沒有。這個事實更能說明問題,當95%保護率出來時,美國記者問輝瑞總裁BioNtech怎麽發音?

美國現在己經達到37%的人接種了第一針,美國人動員起來是很能做成事的,團隊精神特別強。拜登在疫苗組織與分布上展示出了驚人的能力,必須點讚,川普注入大量資金也功勞很大。看看美國建築工地就知道美國人做事特別敬業和有效率。美國也會達到英國的驚人感染曲線的,美國首先擁有充足的世界最好的疫苗,現在全社會齊心打疫苗,相信科學的美國民眾越來越多,關鍵是信息是公開的。

中國將在未來10周批準德國BioNtech疫苗,中國老百姓打上優質疫苗的日子已經不遠了。因為臨床試驗、FDA批準和大規模產能都是輝瑞主導的,品牌是輝瑞而不是德國公司,所以我們還是習慣性稱之為輝瑞疫苗。

根據我知道的內部消息,具體情節是BioNTech總裁去波士頓與輝瑞談判時,複星高管也與他混了一餐飯,然後花巨資買斷了BioNTech在大中華圈的經營權。複星公司參與了德國公司疫苗的部分動物實驗,也幫助了部分臨床試驗,還冠上了吸引人的中文商品名。

現在不知道疫苗是德國製造還是上海製造,但是不管怎樣,其效果之高,應該是首選。以促進和支持中國製造為目的,更是應該在疫苗上宏揚愛國熱情,我們建議中國廳局級以上的官員,尤其是小粉紅們,打國藥100%有效的疫苗,讓老百姓打有效率稍低點的輝瑞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