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故事:伊麗莎白女王音樂大賽

打印 (被閱讀 次)


     比利時國家雖小,但主辦的伊麗莎白音樂大賽卻是難度最大的,特別是樂器演奏比賽,除了曲目繁重,進入決賽的選手還要被關閉在皇家音樂宮殿,與世隔絕一周,練習專為決賽而創作的新作品,考驗選手的獨立作戰能力。
 

    世上很多著名音樂家曾是伊麗莎白比賽獲獎者,這裏說幾個我所知道的第一名獲獎者的故事。
    第一屆比賽始於37年,隻限於小提琴,名為伊薩伊小提琴國際比賽,那年一等獎得主是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比賽因二戰停止。戰後51年重新恢複,決定用王後伊麗莎白的名字,因為王後喜歡音樂,會拉小提琴。那年由來自蘇聯的柯剛獲得頭獎。
 

    55年比賽時,眾人又習慣地都看好蘇聯選手,可是宣布名次時,卻不是大家一致認定的蘇聯選手席特克夫茨基Julian Sitkovetzky,而是美國選手森諾夫斯基 Senofsky得了頭獎。據說當晚特克夫茨基痛苦地在布魯塞爾街上走了一夜,回去後不久憂鬱過度去世,而獲得頭獎的森諾夫斯基,為自己的意外成功傻了眼,過後上台演奏 怯場,再也發揮不好水平。都說那年的比賽,一下毀了兩個小提琴家。我在新加坡樂團時森諾夫斯基來演奏過貝多芬協奏曲,當時還不知他的故事,對他的演奏不滿意,過後聽說了他的比賽經曆才恍然大悟。相信對於那年已經五十多歲的他,重返舞台是很不容易的舉動。
 

     67年頭獎獲得者易赫勳Hirshhorn也是蘇聯選手,決賽時他的帕克尼尼協奏曲震撼了全場。他在73年才得以離開蘇聯移居歐洲。81年他擔任了比利時法語區室內樂團首席兼音樂總監。據說他很任性,排練休息時喜歡打台球,常常興致來了會不肯放下球杆,忘記自己要帶領大家排練的首席兼指揮身份,喜歡喝酒,喝了酒講話就衝,得罪人,與樂團經理樂隊員的關係相處不好。因此沒幹幾年就離開了。他與我們樂團合作過不少次,他的演奏與他的脾氣一樣,很隨性,不穩定,有輝煌之極,讓你感動不已的時候,也會出粗糙莫名其妙的錯誤。有次與我們合作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音樂會電台現場直播,演奏中居然出錯停頓下來。那以後樂團就很少請他來演出了,最後聽到的消息是他患腦癌去世了,五十歲都不到。
 

      至今,在整個比賽史上,隻有兩個獲頭獎的法國人。第一個獲頭獎的是Pierre -Alain Volondat,83年,20歲的沃龍達引起了轟動,因為之前的頭獎除了78年的黎巴嫩選手EL-BACHA,所有的第一名都被蘇聯美國選手奪去,他不僅是第一個法國人,也是第一個獲頭獎的西歐人。
 

     沃龍達一看就是奇人,他有一副與眾不同的神情,似乎永遠處在自己的世界裏。每次出場都讓大家忍俊不禁,邁著極慢的步伐,目不斜視,臉無表情,活像放慢了的電影鏡頭。而當兩手一觸到琴鍵,你就會感到他整個人都融進音樂中去了。說他來參賽時不像其他選手拚命練琴,卻在布魯塞爾四處閑逛。所有選手對規定的新曲目恐慌不安,大多數人一周內勉強練好就不錯了,而他參賽時居然背譜。我有幸為他伴奏過協奏曲,他是少有的,一點不吝嗇返場曲目的演奏家。記得有一年我們與他有數場音樂會,每次彈完協奏曲,他都爽快地再加五首返場樂曲,次次不重複,至少有二十幾首作品,太令人叫絕了。已經有很多年不再有他的消息,相信他不再活躍在舞台,一定是他與這個社會大多數人格格不入的脾性有關。
 

      1991年獲得第一名的是23歲法國鋼琴家弗朗克·帕勒,Frank Braley,罕見的是他以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作為決賽曲目贏得頭獎。得獎後他火紅了一陣,但隨後呼聲逐漸消減。原因在於他不屬炫技型,風格偏內向,有時演奏時甚至有心理障礙。記得有次來與我們合作“拉二”,排練時有一個段落聽出他有負擔,排練後他不斷反複在台上練習那個段落,按說應該練得爛熟了,可到了演出時,還是沒甩掉心理包袱,磕磕絆絆差點砸在台上。長江後浪推前浪,每年湧出的一批批年輕選手都各懷絕技,很快把前浪衝到觀眾視線之外,像他這樣既不會煽情,技巧又不屬最過硬的,就不再光彩奪目。如今他在室內樂團任指揮音樂總監,很少演奏大型協奏曲,更多出現在室內樂音樂會。
     

     80年日本選手崛米柚木 YusukoHorigome獲頭獎,成為小提琴比賽史上第一個獲頭獎的亞洲人。對於她獲獎有不少爭議,很多人認為她雖技巧高超,但樂感差,也有人認為這就是日本人表現西方音樂的風格。在我們樂團與她合作數次後,樂團有個二提琴手開始追求她,這小子有心計,說話很討女士歡心,經過他甜言蜜語的狂轟濫炸,崛米柚木終於成了他的媳婦。但婚後二提琴同事因不甘總是低老婆一等,幾年後毅然辭職改行當指揮去了。隻是他至今未能當上專業樂團的指揮,未能成為淩駕於老婆之上的指揮。
   

     84年獲小提琴第一名的是台灣選手胡乃元,那年令歐洲聽眾更大的震驚是前六名獲獎者有五名是亞裔,沒一個歐美選手,就連第三名都是南美人。從那兒以後,每年來參賽,獲獎的亞裔選手越來越多。
 

       胡乃元當年24歲,賽後與我們樂團有好幾場演出,我們與他結識交談後,他竟然不想去酒店入住,說太悶氣了,願意跟著我們回家,當時我們正好剛剛搬家,東西都堆在客廳,提供給他的房間簡陋得隻有一張折疊床,他卻毫不在意。第二天演出前發現他的演出服袋子被我家貓貓鑽進去睡了一覺,蹭上大片貓毛,因為搬家,家裏什麽都找不著,隻好趕緊衝去商店買來沾毛卷筒,在他上台前清理幹淨他的演出服。遺憾的是他後來很少再得到來歐洲演出的音樂會,我們也失去了與他的聯係。
   

      尼古爾斯基Nikolsky是87年鋼琴頭獎獲得者,他是那年毫無爭議的第一名。他與我們有過不少演出。記得有場演出,他背譜出錯,與樂隊完全對不上了。我看到對麵的中提首席邊拉邊對著指揮做出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老指揮那次表現不錯,很鎮靜,聽到出了錯。兩手沒停繼續揮著,尼古爾斯基也沒停下來,最後跌跌撞撞終於找回地方,與我們又合在了一起,大家都驚出了一身冷汗。
     幾年後,尼古爾斯基因車禍去世。據說他有兩個毛病,愛喝酒,愛飆車。
   

     89年小提琴比賽,初賽第一個上場的是列賓Vadim Repin,因為他抽到了一號簽,通常比賽第一個上場的選手絕大多數都會被評委遺忘而遭淘汰,一號簽得第一名的,曆史上大概隻有列賓,因為他實在太出眾了,鶴立雞群,令人無法忘記他。他的18歲生日是在那次比賽中度過的。我還清楚地記得,得獎後來與我們合作老柴協奏曲,他跟著經紀人到達,我們還在休息,他們走上台與指揮說話,經紀人把大公文包順手放在身旁椅子上,列賓悄悄拿開藏到身後,看到經紀人回頭找包的驚慌模樣,讓他開心地大笑,十足的頑童。那次他拉的老柴,速度快得嚇人,讓我們跟得氣喘籲籲。
     今年他49歲了,幾十年來,他一直成功地奔波在世界各地演出,我知道的小提琴一等獎獲得者除了老奧,能像他這般保持經久不衰的,很少。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格利' 的評論 : 名人大腕其實活得挺不容易的。
格利 發表評論於
太震憾了,知道音樂界那麽多的名人大腕。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回複 'nightrider' 的評論 : Thank you for coming!
nightrider 發表評論於
Wonderful memory. Thank you.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前蘇聯的猶太人最厲害,東歐國家也有很多猶太大師。也許是曆史原因,自古以來猶太人必須為生存而搏鬥,他們養成了做什麽都很拚,這種精神留在了遺傳因子。不過近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亞洲音樂強人。特別是生在國外第二代亞洲人,結合了東西方的優點。西歐是最沒希望了,吃不起苦,享樂第一,權衡付出和收獲,他們會覺得不值得,畢竟獨奏家這條路太窄了,而且即使走過去了還會很艱巨。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謝謝你這麽抬舉俺,好,就努力繼續報“料”。
土豆-禾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西門祝' 的評論 : 今天才知道您的博客,篇篇論文的感覺。
土豆-禾苗 發表評論於
喜歡這位沃龍達,有一種去掉了商業味兒的純粹音樂人的感覺。
另外,似乎搞音樂的厲害人物都集中在蘇俄東歐圈以及猶太人中,即便是美國人也都是“xx斯基”。 可能是西歐家庭玩琴的,還是以“快樂地玩玩”為主,不去追求“比賽獲獎”吧,猜的。
土豆-禾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音來小提琴' 的評論 : “其實我知道自己寫作水平比起好多文城高手有著很大距離”, -111。沒那麽回事兒。

真實故事和曆史片段,樸實無華地記述最好,有“料”最重要。謝謝!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西門祝' 的評論 : 謝謝您寫了這段有意思的曆史,我聽過內佛的錄音,確實非常棒,可惜她留下的錄音太少,走得太早了,不然她肯定會為世界小提琴史留下輝煌的一頁。您說得非常對,演奏家一定首先要有強大超好的心理素質,才可以走得遠,老奧就向我們證實了這一點。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回複 'womaninhome' 的評論 : 當名人不容易,壓力挺大的。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人參花' 的評論 : 沒有天天啊,不過其實名人也是凡人。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我小時候其實更喜歡鋼琴,到底聲音豐富多了,更容易自娛自樂,可我父親一心要我學小提琴,說如果我要學鋼琴,必須每天先練小提琴再彈鋼琴,因為我並沒有那麽癡迷鋼琴,所以不願意每天練兩種樂器。到底還是貪玩,不過我非常感謝我父親,小提琴找工作容易多了,在樂隊工作的樂趣還是非常大的。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回複 'done_that' 的評論 : 我也非常喜歡他,可惜他從來沒與我們合作過,大概與經紀人有關,與伊麗莎白比賽有關,來我們這兒獨奏的比賽獲獎者和法國人較多,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回複 'done_that' 的評論 : 是的,很少見,大多數獨奏家即使出了錯也可以混過去的。尼克爾斯基彈錯了,但我們和他都沒斷下來,很可能台下有不少觀眾都沒聽出來。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音樂演奏比賽結果是最難說清為什麽,各種原因都可能有,有當場發揮特別好,有評委的傾向性,還可能是排的位置,如果前後都是弱者的選手,容易占便宜,也可能反之,還有判分計算不合理,不合邏輯,都可能造成誤判。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我胖我的' 的評論 : 這種事故還是很少見,所以一旦發生了就記憶特深。尼古爾斯基酗酒太厲害,估計是酒精讓他記憶出錯。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回複 'Zucker' 的評論 : 該我謝謝您鼓勵,很高興您和國內的親友們能喜歡我寫的故事,其實我知道自己寫作水平比起好多文城高手有著很大距離,但確實我的寫真讓朋友們感興趣。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菲兒說的這個世界級韓國提琴家是否叫IK KWAN BAE?
西門祝 發表評論於
在1937年伊紮耶小提琴國際比賽的前兩年,1935年於華沙舉辦了維尼耶夫斯基小提琴國際比賽。奪標呼聲最高的是蘇聯27歲的奧伊斯特拉赫,他當時已經是享有盛譽的成熟小提琴家。可是在初賽和決賽中兩次擊敗奧伊斯特拉赫的,居然是15歲的法國女提琴家吉奈特.內弗。雖說內弗師出名門,先後受過名師埃涅斯庫,布蘭格,以及卡爾.弗來什的指導,但畢竟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姑娘,連到華沙的車票都是老師弗來什資助的。所幸的是奧伊斯特拉赫不愧有大衛王的氣魄,更有大衛王的度量,絕不會為一時的挫折氣餒。老奧兩年後奪得伊紮耶小提琴國際比賽第一名,其後越戰越勇,成了小提琴演奏史上一座豐碑。如果當年老奧像席特克夫茨基那樣患得患失,哪裏還會有今天數不清的唱片和影像留給我們頂禮膜拜?可見偉大的音樂家自有充分的自信。可惜的是天妒英才,才華出眾的內弗在40歲時因飛機失事過世,留給我們的遺產僅有數部作品和很少的影像,和老奧的豐碩成果就不可同日而語了。這也是曆史上的一段軼事,值得我們回味。
womaninhome 發表評論於
有趣的故事。各個指揮家和音樂家性格迥異。
人參花 發表評論於
喜歡喜歡,天天和名人在一起太棒了。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真是太後的故事,很提神兒:)

我非常喜歡小提琴,小時候常幻想自己拉提琴。到我兒子了,他爸爸不喜歡提琴,說跟踩了貓脖子一樣。小孩在幼兒園第一次彈鋼琴,他告訴我,他喜歡鋼琴,那時他5-6歲。他爸爸說:他要是真喜歡,我可以給他買grand piano. 可要是就玩兩天,這麽大的東西,你讓我放哪啊?得,這事又了了。又過了一年,小孩又說他喜歡鋼琴。這時,我說即使買錯了,我也要買鋼琴給他。我小時候就沒機會,不能再重複了。我家小孩還是有音樂天賦的,記憶力特別好,音樂感好,就是不愛練習。也就弄個愛好吧。
done_that 發表評論於
你跟Gil Shaham合作過嗎?我喜歡他。
done_that 發表評論於
精彩內幕!朗朗王羽佳好象還沒忘過譜子吧?這類事情應該還是少見.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這篇真精彩。 我收藏了。 音來記住這麽多! 我看到 “與我們又合在了一起,大家都驚出了一身冷汗。”不禁哈哈大笑。 55年比賽的名次讓人唏噓, 為什麽呢?

藝術家都是異於常人的, 因為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太多。
我胖我的 發表評論於
謝謝博主的精彩故事!尼古爾斯基鋼琴背譜出錯,居然後來和樂隊又找到彼此了,這簡直太神奇了,確實是個奇妙體驗。李雲迪演出翻車,我看到當時樂隊對現場的描述,邊看邊出汗!
Zucker 發表評論於
寫的真好,讓人讀著賞心悅目,琴拉的好而且還寫的好真乃神人也。我把你的文章發給國內的親友他們都非常喜歡,謝謝你讓我們的生活更充滿情趣!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這篇內容太豐富了,要好好品讀。我們這裏有一個世界級的韓國小提琴家,可惜,走得特別的早,五十都不到,很豪爽,外向的一個人,他太太也是搞音樂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