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天空下不停的春雪

曉青 (2020-04-13 09:27:58) 評論 (59)

每年這時候該開自動的草地噴水係統了,今年特別,這兩天都在零下,幸虧沒早開,不然說不定凍了呢。

居家令後,大家出門少了,外邊人也少了,但公共場所好像人還不少。都在家上班呢,閑工夫還是有的,天天在家也會發現家裏總是缺東少西的,時不常會忘記自己為啥在家的。

昨天看了一個視頻,是加州一個小夥子做的,說的是矽穀一個女孩兒,除了去超市買菜,哪兒都沒去過,然後就出現了新冠症狀,開始自己沒有在意,等男朋友也出現了症狀,兩人一起看醫生了,測了一下結果陽性了。

她很奇怪,為什麽去超市做了很好的防護,別的地方沒有去,怎麽還得上了呢?

其實咱們的防護都是很簡單的,即便專家說可以,也是憑經驗,真的到底怎麽得上的,也許不在防護上,也許就是怎麽防護,隻要你跑到人多的地方就容易感染,我認同後者。

瘟疫來了,我們多少得收斂點,盡量少跑出去,真正做到不得出去才出去,那樣外邊不會有那麽多的人的。你相信不相信?我覺得是。

反正都做不到絕對的隔離,就慢慢地集體免疫吧,也沒有什麽不好,其實現在也是正在這樣的路上走著呢。

看到網友說,自己曾經因為去了超市回來後嗓子疼,發燒,但在我們這裏這樣的症狀是不給你測的。要符合測試,條件有三,一個是得肺炎了,一個是跟確診病人有密切接觸史的,還有一個是有過國際旅行史的,但前提是你已經有了新冠的那些症狀。

網友沒有看醫生,自己慢慢好了,她又去超市,結果回來後症狀又回來了,她確定自己是防護得很好的。

這就說明,防護是有幫助,但還不能絕對地杜絕傳染。

大家都這樣,一次嗓子疼,一次發點燒,一次拉了肚子,再一次頭疼幹咳,慢慢地也許就有抗體了。是不是就是在集體免疫呢。

當然,還有非常多的人病重了,最後不幸離開這個世界了。我們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抵抗病毒的能力,這是我們為什麽需要盡量居家的原因。

今天看一篇報道,說根據屍體解剖,絕大多數人去世的人都是有基礎病的。我感覺畢竟解剖的人是少數,咱們國內死了那麽多人,才有幾個人同意解剖的,不知道外國人怎樣對待死後的解剖。所以,那些統計數據究竟能說明什麽?那麽13歲的,23歲死者也是有基礎病的嗎?還有5歲的。

就好像起初說老人危險,年輕人小孩兒都不怕,其實現在看,這樣的結論是不完美的,當然有些事兒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也不會有人再來更正。

就好像咱們一直抱怨的,說這個病沒有人傳人,起初也許就是沒有發現人傳人,後來人傳人了,你再去追究也沒有什麽意義了。

我們這裏有個一統計,丹佛地區1千多確診病例中,20%是30歲的年輕人,比例最高,而最少的是5%的80歲以上的老人。這又怎麽解釋老人得的多,年輕人小孩兒不危險呢,還說因為他們的免疫功能如何如何。

其實那句話是對的,瘟疫最怕什麽,最怕的是隔離!

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兒,自己不留心可不行。 

那些拚命尋找和購買防護用品的人,除了要擁有更安全、更好的防護品之外,也要更加注意減少外出的機會和時間,要認識到,防護隻是幫助不是絕對能杜絕傳染的。

無論誰,無論怎麽說,我們自己還是要更加注意才行,畢竟這病眼下還是無藥可醫的。

小心駛得萬年船,咱不指望萬年,也不能早早就翻了船不是:)

今天外邊大雪飄飄,老公手機拍的這張照片我覺得特別好,分享一下,看看雪片多像是抖下來的,其實是在屋裏往外拍的,沒有出去,外邊實在太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