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確鑿已經失敗!

馬可安在全球首先提出中國華北嚴重霧霾的核霧染成因理論,成為唯一被當局組織全麵討伐圍剿的霧霾成因理論,我利用本博客進行進一步的學術探討。
打印 (被閱讀 次)

五年前在南水北調中線通水時,我發表博文《南水北調通水即失敗》,曾引起了很大反響。我以央視公開播放的一個大黃鴨鏡頭,例證水流速度極慢,因此輸水量不高,遠遠達不到工程設計要求,是一個嚴重失敗的工程。當局坐不住了,多次派磚家上電視台駁斥我的論點。王浩院士並宣稱通水早期水流較緩,正常運行以後,水速應該在每秒一米到一米半之間。

南水北調通水至今五年,官方不斷吹噓南水北調累計供水多少多少億噸,數字不斷地上漲。早兩個月還聲稱中線累計通水258億噸,並且今年頭三個月通水即達24億噸,全年估計可以接近每年95億噸的設計目標。這是不是證明我當初《南水北調通水即失敗》錯了呢?別太早下結論,官方當年可以宣稱畝產萬斤,今年也可以宣稱南水北調一年調水一百億噸。官方公布的數字是一回事,數字是否可信,是另外一回事。經過多方分析,我認為官方數字完全不可信。事實上南水北調渠道正如我預言的,泥沙沉積嚴重,水流遲緩,遠遠超過我的預期。這個工程事實上已經全毀,成了一灘死水,基本上沒有多少調水功能了。

幾個月前,“權威人士”水利專家汪易森發文,洋洋灑灑一大篇,似乎列舉了一大堆數字來逐條駁斥我當年文章的每一個論點。可是仔細讀來,其實支支吾吾,含糊其辭,不敢直接反駁我的論據。譬如泥沙沉澱問題,汪院士含糊不清地說丹江口的水很清,並沒有什麽泥沙。這不是定量的科學的言辭。如果再讀我當年原文,就知道了,我指出丹江口水庫入庫的水攜帶高達0.25%的泥沙。我已經做了非常保守的估計,說就算98%的泥沙留在水庫,進入南水北調渠道的水就算僅攜帶0.01%的泥沙,沉澱都已經不得了了。最重要的是,五年過去了,南水北調中線水渠裏到底有沒有泥沙沉積,到底水流有沒有滯緩呢?這應該是一個可以輕易檢驗的事實,應該拿出事實來說話,汪院士敢直截了當地聲稱,水渠裏麵沒有泥沙,敢確定水流在以王浩院士聲稱的每秒一米到一米半速度奔流?請“權威”們拿出事實,而不是拿出你們的高帽來說話。

我來拿出事實說話吧。事實是南水北調已經完全毀了,泥沙雜物沉積嚴重,水草生長嚴重,水基本上沒有在流動。這樣的水流速度,說每年達到輸水一百億噸,鬼都不相信!強有力的證據就是山東未來機器人公司拍的一個在南水北調河南焦作段用水下機器人清淤的一個公開視頻,視頻鏈接在這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lnKkAmGBMs 無法上油條網的朋友,可以尋找山東未來機器人公司網頁,或者用這個鏈接觀看視頻: https://club.6parkbbs.com/bolun/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5538112

我在這裏提供三個視頻截屏圖片:

這是把一個清淤機器人往南水北調水渠裏放進去清除河底淤泥。注意水麵上有一個白色漂浮物,並注意視頻下麵的時間,注意觀察白色漂浮物的流動速度。第一個圖在1分15秒。

現在看第二個圖,白色漂浮物相對第一個圖位置,大約移動了一米距離。視頻下麵的時間是1分45秒,對比第一個圖,時間是30秒之後,距離移動了一米。白色物體很輕,完全浸在水裏,應該和水流同速,三十秒移動一米,水流移動的速度僅每秒3到4厘米。渠道估計寬度30米,底部的寬度估計10米,水深估計5米,按照梯形計算,渠道截麵積約100平方米,乘以水流速度每秒4 厘米,流量僅每秒4立方米,按照這樣的流量,一年大約可以輸水1點3億立方米,絕對不可能達到每年95億立方米。

那麽泥沙堆積情況如何呢?看第三個截屏,水下機器人拍到的情況:

情況非常清楚,渠底一塌糊塗,堆積了將近半米厚的爛泥雜物,並有大量水草滋生。南水北調渠道整個變成了一條汙染嚴重的天然河道,曼寧係數特高,水流滯緩也就不奇怪了。這種泥沙淤積的情況,遠遠超出了我最初的預想。

那麽清淤機器人能清除這些淤泥嗎?不能,清淤機器人能夠做的僅僅是杯水車薪。1372公裏長的南水北調,就是一百三十七萬米長。一個清淤機器人大概弄一天可以清除一米河道就了不起了,不可能有幾百萬機器人天天清淤,這是根本做不到。

事實證明,南水北調工程確如我所預言,已被泥沙徹底摧毀了。官方報告的累計輸水量,是假數據,粉飾太平,完全不可信。我請媒體記者實地考察測量水速,計算輸水量,並實地觀察渠底的泥沙淤積,自己得出結論,告訴全國人民真相。

 

華府采菊人 發表評論於
按照文件, 南水北調一定是成功的。
馬可安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jszh' 的評論 :
你自己看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lnKkAmGBMs
水底的視頻清清楚楚,看看那些碎屑和氣泡相對渠底的運動,向哪邊移動,速度有多快慢,一清二楚,和攝像角度沒有什麽關係。水泡上冒速度不超過每秒20厘米是一個很好的參照。即使沒有這個參照,光是肉眼看碎屑的移動速度,也可以得出結論,水速約每秒4厘米。遠遠不到王浩院士所說的按照工程設計應該達到的輸水水速每秒一米到一米半。
bjszh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馬可安' 的評論 :
謝謝水泡解釋,但您有沒有考慮攝像時鏡頭與渠道的角度呢?如果鏡頭是順著渠道的,您還能看到水泡的斜向運動嗎?如果為垂直,您的分析成立。但能拿假定下結論嗎?再者,當時的流速就一定是渠道的最高速嗎?
westshore 發表評論於
為什麽不能用幾百萬個機器人清理?如今工廠裏使用的機器人一個車間就會有上百個。
不過就是成本問題,當需要水的成本超過機器人投資成本時,這事情就會發生。
看不出有什麽技術難點,機器人清理河道是不罕見的事情。清理一次可以維持很長時間,並不是一台機器人必須守在一個地方不能動。
如今人們已經開始靠淨化海水來維持城市生存,比如聖地亞哥,而過去誰能想象達到這樣程度?技術的發展是無止境的,僅僅是成本問題,而成本是個相當概念。
bjszh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雲本無心' 的評論 :
這要用到初中學的相似三角形。您以太陽為例子是對的,但相似比為天文數字,而這裏約為2-3。
馬可安 發表評論於
碼字發稿不易,請大家積極轉載。特別是轉載到國內各傳媒去,傳給汪易森老先生,看他有何話說!
馬可安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jszh' 的評論 :
你對距離的估計太離譜了,潛水機器人寬度約0.6米,可以幫助估計。另外,水下鏡頭裏水泡往上冒的鏡頭也可以幫助估計。直徑從一毫米到一厘米的水泡在水裏上升的速度是相當一致的,從每秒15厘米到二十厘米之間。水泡一邊往上冒一邊因水流而往一邊斜。估計是往上冒五個單位距離的同時平移一個單位,因此側向速度是向上冒速度的的五分之一,每秒不到20厘米的往上冒的速度的五分之一就是橫向水速,每秒四厘米。我的估計非常準。這個速度絕對無法實現年輸水一百億,隻有一點幾億了不起了。
雲本無心 發表評論於
bjszh,你比作者更加可愛了。如果河裏有個太陽倒影,那東西漂過太陽,30秒流了130萬公裏(太陽的直徑),哈哈哈
bjszh 發表評論於
注意看水中遠處兩根電線杆的倒影,在博主關注的30秒內,白色漂浮物已經移動了兩倍的電線杆間距,遠遠不止一米。另外,風向和風速都會影響漂移物速度。當時的供水量是又一個非恒量,如果沒人用水,水的流速為零。這些都不考慮,咬定了流速為每秒0.04米,做出語不驚人誓不休的結論,博主好可愛。還有一點,沉積物是五年累積的,不需天天清淤吧。
Malinlin 發表評論於
作者多慮了。 調水的成本/價格是 5.00元/立方米。 終端用戶沒人買。 水不流得慢會浪費能源。
行道堂主 發表評論於
都是土共的瞎胡搞
北美_原鄉人 發表評論於
博主實在是多慮了,結論下的太早了。現在的挖淤泥就用那種噴吸式的,可以先用高壓水一邊把淤泥打散一邊吸一邊岸上噴出去。像在南海吹沙走島的大船,1小時就可吹出一座小山。清除那點淤泥不是分分秒秒的事嗎?事實勝於雄辯,曆史將證明南水北調不會失敗。
少林商僧 發表評論於
又是人定勝天的荒唐鬧劇!
lao-fei 發表評論於
水渠被堵,大壩扭曲,都快把作者愁死了,
lzr 發表評論於
本來這東西的討論是很正常的,大家有不同的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再看作者前麵一片文章,宣傳的是三峽大壩從衛星照片看來是變形了,馬上就知道作者的立場是不看事實隻管黑中國,那這篇文章的分析也不用看了。
lzr 發表評論於
小孩撒尿就受不了了?猜猜那水裏有多少天上飛的水裏遊的東西留下來的排泄物?
遙遠7900 發表評論於
回複 'swimming2016' 的評論 :
加州調水工程運營快100年了,絕大部分也是明渠。出問題了嗎?
遙遠7900 發表評論於
無知者無畏啊。說盲人摸象都是高抬作者的智商。
隨便找一個華北人問問吧。 華北主要城市都已經用上南水能夠否認? 密雲水庫蓄水量從不到10億噸增加到26億噸能否認?南水北調中線幹渠的流速又不是恒速。冬季本來就是用水淡季,流速慢不很正常?
swimming2016 發表評論於
我一直以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管道,沒想到居然是明渠。

這要是壞人往裏麵投東西咋辦??

別說不可能。那麽長的距離, 小孩子撒尿都受不了啊。
江匯河 發表評論於
請問老兄南水北調渠道裏的水速比丹江口水庫的水速都慢嗎?建議你到現場去看看,再來寫文章不遲。
錦川 發表評論於
又一個三門峽水利樞紐?
bashfulx 發表評論於
工業化國家清淤的問題很容易解決吧?在南海噴沙造島那工程多艱難。這麽又窄又直又平底的渠道相對講很簡單。需要的時候就加大力泵水,不需要就停下來。
我是外行,但也是理工科的。多少有點基本的知識
samsyrny 發表評論於
哈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