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住處的公寓看西班牙塞維利亞的大教堂鍾樓,這個歐洲第三大教堂的明顯不同是建築裏麵含有伊斯蘭文化的成份,可以看這鍾樓中間的伊斯蘭花紋。比它更大的兩座教堂分別是羅馬的聖彼得和倫敦的聖保羅,這個教堂比聖彼得還早,以前是摩爾人的穆斯林宗教建築,基督徒擊敗穆斯林後把它改成天主教堂。大教堂的地基是羅馬人的功勞,摩爾人的貢獻得以部分保留,最後是基督徒的整體結構。
現在上午近11點鍾,西班牙人剛剛上班不久,他們中午還有二小時的午休時間,在下午三點開始吃中餐。他們的晚餐在九點以後,晚上11點在外麵吃飯的景觀可以說是人群頂盛,他們經常聊到轉鍾才能入睡。周爾複始,不說長期生活,就是短時間旅行或度假就會把你弄得精疲力盡。而我們在華大的學術討論會通常被安排在中午12-1點,大家邊吃簡單午餐邊聽科學報道,這些習慣與刻苦程度,西班牙文化圈的人怎麽能比?西班牙殖民早,占地多,但是每次西班牙殖民地與英裔等清教徒後代為主體的美國打仗,西班牙隻有輸的命,丟加州、德州、Oregon以及波多黎加和菲律賓是可以理解的。我們還可以作另一個對照,同是中國人被外國人殖民,英國的香港和葡萄牙的澳門,在追求傑出上的區別非常明顯。
這些分析有助於理解我的那個為什麽西班牙殖民地不行的問題,幸好那些美國奪來的土地不再被西班牙統治和影響,不然說不定就是南美哥倫比亞等國的狀況。但是話又說回來,從藝術的繁榮度來看,那北歐不是南歐的對手。從馬德裏Prado博物館出來,我感覺西班牙在繪畫上的成就應該與荷蘭並列,僅處在意大利和法國之下。在建築與其他藝術方麵,西班牙更是輝????,在塞維利亞的狹窄街道裏,舉目都是令人讚歎的建築美景。作為西班牙前殖民地的南美也發展出獨特的音樂與舞蹈,我們在塞維利亞街頭觀賞了好幾個近專業水準的歌舞。我不是說過,呆板的德國從來沒出過好萊塢的大電影導演嗎?來自海德堡的德國科學家也這樣認同,如果他們想擁有熱情和奔放,德國人需要去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南歐國家。
我們在塞維利亞大教堂參觀了哥倫布的棺木,雖然哥倫布葬在這裏是教堂存在幾百年以後的事。航海家哥倫布死在西北部的西班牙,在Valladolid的當地埋葬。哥倫布在死前和死後都不得消停,他後來被移靈至塞維利亞,但是哥倫布希望自己能長眠在美洲,便去了多美尼加共和國,他兒子在那裏當過總督,後來多美尼加獨立,哥倫布遺骨運至古巴,而那裏獨立又被運回西班牙的塞維利亞,這裏是他遠航的起始處。在塞維利亞的遺骨據說做過DNA鑒定,與他兒子的符合,讓塞維利亞的自豪得到科學證據的支持,他的遺骨在多美尼加也有部分。哥倫布被葬在主教堂的最顯著處,整個處理極盡奢華,由古代西班牙的四位不同時期的國王抬棺,每位國王身披不同王室的服飾,左側為城堡,右側為獅子,那右側下方石榴代表第五個王國格蘭納達,那是最後一個從摩爾人手中奪回的王國,比塞維利亞晚了二百多年。
哥倫布是十分殘酷的殖民掠奪者,說得好聽是航海家或美洲大陸的發現者。哥倫布為意大利人,他一直想航海去遠方,近海去過非洲等地,但是他的目標更宏大。他遊說葡萄牙和意大利國王不成,就來到剛在格蘭納達把北非摩爾人趕走的西班牙二個王國 (Castile和Aragon)的國王或女王,請求他們資助去探險。這裏要強調哥倫布不屈不饒的精神,為了尋求資助,他遊說了朝廷幾年的時間。無人在意這些曾經不可一世的國王的名字,他們也隻有給偉大發現者抬棺的命,這個現象也適合於哥白尼、牛頓、達爾文和統治他們的教皇與國王們。這就是我長期認為的,偉大科學家和藝術家的貢獻與影響力比政治家長久得多。哥倫布最先到達的是中美洲,也就是現在Bahama,他不認為自己發現了新大陸,而是認為那裏是新印度。西班牙殖民南美極其殘忍,以掠奪為主要目的,殺戮大量土著人。這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在《為什麽國家失敗?》專著的研究結論:黑奴在中南美洲的命運比美國的黑奴差很遠。
美國時興政治正確,達到難以複加的地步。左狂們要求耶魯的一個住宿學院改名,並且取得成功,讓大量該學院校友十分複雜陳述自己當年的學院,就是因為美國前副總統Calhoun百年前說過對奴隸不好的話。我從不否認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劃時代貢獻,並且認為他的不足應該與他的貢獻分開。既然現在時興以當代道德標準評價曆史人物,那麽你們這幫在Columbia University 的左狂們,尤其是它的那位令人頭痛的校長(前密西根校長),你們有種的話,就把Columbia的校名給改了。哥倫布的殖民措施可以使原住民以幾十萬的數目死亡,以前說是因為對天花沒有免疫力,現在認為部分是因為奴役他們的結果。哥倫布是販賣非洲黑奴的老祖宗,一切罪惡的根源。
從我們的公寓看塞爾維亞大教堂,尤其注意鍾樓中部的伊斯蘭裝飾。
塞維利亞大教堂的哥倫布棺木。
塞維利亞的Guadalquivir河畔。站在這Isabel II橋(橋頭為伊斯蘭風格)眺望西班牙的第二大河流,讓人感概萬千。意大利人哥倫布娶葡萄牙貴族女為妻,然後受西班牙國王的資助去遠航發現新大陸。這是三十年戰爭前的歐洲,他們隻擁有很談的國家概念。哥倫布在這裏的不遠處起航,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則完全從這條河去完成的首次環球航行。哥倫布在西班牙剛剛趕走摩爾人而收複最後領地格蘭納達後不久,在1492年的8月出發,曆經36天,於同年10月2日(備受爭議的哥倫布日)抵達現在的加勒比海,完成了人類發現新大陸的壯舉。早期去的船民可以高達三分之二的死亡率去世。中華文化裏太少這種冒險的血液,培養出太多愚忠的臣民,現在還是如此。哥倫布總共完成了四次美洲之行,他的首要目標非常清楚,就是為了尋找與掠奪自然資源,然後運回西班牙謀利,使塞維利亞成為當時歐洲皮毛的交易中心。在從新世界帶來的紅利驅動下,他們順理成章在新大陸建立殖民地,鄭和遠航得到了什麽?哥倫布還與國王為經濟利益打官司,不說在那個年代的天朝不可想象,500多年後的今天都不行。
在舊皇宮的圍牆外找到哥倫布紀念碑和周圍的花園。西班牙人給人功勞還特別公平:最上麵是一個獅子,應該象征古老西班牙的一個王國(萊昂)。一側是哥倫布去美洲的Fernando號航船,標出1492為那次改變曆史的航行的時間。另一側的下方是哥倫布的浮雕,想像中他的模樣,至今沒有確認他的真實畫像,隻知道他是位六英尺的大個子。中間標出資助他航行的女王Isabel。最上方刻著Christopher Columbus的西班牙名字Cristonal Colon, 名前的A在西班牙語中算什麽我就不知道了。
西班牙塞維利亞Isabel II橋邊,我聽見吉他歌手演唱的聲音,便舉手機錄像。小夥子向我招手示意,靠近點可以更好地錄他唱歌。觀眾隻有我們兩人,他運氣準備片刻,然後唱了二分鍾。我去握手祝賀,他用西班牙語告訴我歌名,我給錢被他堅拒。對小夥子演唱的評論,我們讓讀者說。我帖出視頻後,有位女讀者注意到了旁邊的帥哥[Chuckle][Chuckle]:“那個小夥子唱的真高興真投入![ThumbsUp] 旁邊那個長的一張棱角分明,標準的希臘臉。[G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