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起源與中西醫差異

stonebench (2019-07-31 17:39:00) 評論 (24)

以前寫過一貼,說到世界為啥要有邊宇宙從啥起源。內容不記得了,但對兩個問題的答案其實跟中西醫的本質差異有關。

根據日常思維或者科學思維,世界的邊際宇宙的起點是天文學物理學哲學的問題,人們隻去思考它的樣子,從哪裏來,卻不問這個東西到底存在不存在。

存在不存在?這問題問的,難道還有可能不存在嗎?

是的。完全有可能不存在。

比如血壓低的人,蹲下一段時間忽然站起來眼前金星閃爍,應該不應該去對這些金星的起源進行物理學研究或者哲學思考?

你可以。但是不必要。

因為它們根本沒有這樣的起源。

金星是一個短暫的現象。宇宙與世界,難道隻因為我們可以注定到細節,就不是一個短暫的現象嗎?

這個問題早就有人想到過。比如我們的感知是大腦受到某種信號的刺激,世界不過是一組持續時間長一點兒的信號。這個比喻很棒,但還是比較機械。因為大腦的存在本身難道不是信號作用的結果嗎?如果大腦也是信號反應的一種,那麽世界到底是什麽?

如果產生了這個問題,你還會去執著神創或者爆炸嗎?

大概不會了。

你會問題世界到底存在不存在,顯現的東西到底是什麽。

存在不存在?

西方哲學喜歡這樣問。但因為看不到思維方式對問題的塑造功能,不能反思思維,因此得不出答案。這種思維麵對局部現象時很有鋒利,A導致B,B導致C,。。。。換句話說,在中間部分科學思維非常有效,但在起源和結尾,就一籌莫展了。比如神創,那麽神是誰創的?如果是爆炸,那麽爆炸以前是什麽?是什麽爆炸了?如果說有邊,那麽邊際以外是什麽?如果說沒有邊,那麽這是一種什麽狀態?這些問題其實隻對線型思維來說是問題,如果跳出線型前後因果思維,這些問題就根本不存在。

麵對一個症狀,西醫相信現象世界的規律與機理,於是層層分析,追究到細胞分子DNA,把問題具體化獨立化。在局部上很容易產生判斷,很容易發現問題。但根據這些問題來對治,又往往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常常會製造更多問題)。當然,也不全是製造問題。

中國哲學線型思維的成分要少得多。容易產生整體觀,統一觀。比如認為顯現的東西是本體的功能。比如墨可以出字來,字本質上還是墨。字從哪裏來?字從墨中來。就夠了。不用研究字是從一個點開始寫的還是一下子印出來的。一個字寫得好不好看有一個大致標準。比如一筆太細弱不好,就應該加強一點,不用研究墨的顆粒大小粗細。

中國哲學正確還是西方哲學正確?要看你怎麽定義正確。如果依照線型思維,當然是西方哲學正確,它提供各種明確的關係。如果不依照線型思維,而是對思維本身進行反觀,那麽當然是中國哲學更正確,更徹底。因為它不為線型思維所驅使與奴役。

中醫好還是西醫好?要看比較的標準。比如整個行業的整體水平,標準化,規範化,對現代人類身體健康的貢獻等,那麽西醫好。如果看過去,看未來,看對整個人類健康理念的指導作用,那麽中醫好。

至於各種疑難雜症,中醫西醫各有優勢。

結論:中西醫是兩種不同的體係,不同的世界觀,不同的哲學基礎,有不同的時代使命,因此不能簡單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