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外宣的一個通病

大叔一枚 (2019-06-08 09:02:07) 評論 (21)

看了習近平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的致辭,一貫的假大空。忍不住想給他,還有中共外宣,把把脈,提供一些建議。

我們先來看一個好玩的。

2:20-5:10.

這個民主黨候選人被人責問她對兩個問題的看法前後不一致時,解釋了變化的原因。我想說的倒不是這個笑點,而是她在爭辯/解釋時,是怎麽“試圖”說服人的。

做個對比,看看習近平的致辭。前麵一部分客套話,沒啥好說的,較有意思的後麵三點。

習說:“第一,我們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合力打造開放多元的世界經濟。中國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前一句是第一點的綱領,一句話就夠了。後麵這個“不斷擴大”雲雲,就顯得空了。一個比較好的辦法是給一個例子,比如,在金融上,我們以前並沒有這麽這麽做,但是我們現在準備這麽這麽做。如此,聽的人就嚐到了一點牛肉。這個“不斷擴大”就比較能讓人信服。

這一點最後,習近平說“中方願同各國分享包括5G技術在內的最新科研成果,共同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最好說“合理分享”,不然你難道要無償分享?這不是騙人嗎?

習的第二點,“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建設普惠包容的幸福社會。”你要是往下看,就會明白,習近平的“以人為本”就是要幫窮人“脫貧”。脫貧,以及保障弱勢群體等等,固然重要,但是你要是麵對這個世界,特別是西方,說“以人為本”不說一些精神層麵的,比如“民主,自由,平等”啥的,簡直不好意思。

通篇講話,有四個“平等”,沒有“民主”“自由”出現。這個思維是很難作為世界領袖去提倡所謂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如果你實在討厭“民主”“自由”,你給出相應的對策,比如稍微描述一下你所認為的“和諧世界”是什麽樣的也可以啊。

習的第三點,“我們要堅持綠色發展,致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這個也沒啥問題,無非是大了一點,空了一點。但是,後麵說“中國的發展絕不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嗯,這個,應該是胡說八道。

這一點的後麵,就是幾句口號,非常乏味。這個時候,應該給幾個數據,比如,我們會投入多少錢到綠色能源,或者,降低廢棄排放指標到某個數字,等等。這樣就會比較有內容。

再往後,在交流環節,有些地方也可以回答得更好。

比如說到一帶一路,西方指責這是“馬歇爾計劃”,“經濟殖民”。習近平說,“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堅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絕不是有些人所稱的當代馬歇爾計劃。一帶一路也並非所謂中國的殖民計劃,中國從來沒有過殖民他國的曆史。”最後一句,中國從來沒有過殖民他國的曆史,蠻有說服力,但還是應該針對西方的質疑,稍微解釋一下,如果,我們出錢給某個窮國造鐵路,這個窮國既沒有產品也沒有資源,他該如何還債。

中國很多古裝電影,縣太爺對張三說,你可認罪?張三馬上跪倒,大喊“冤枉”八九遍,我都替他著急,趕快解釋為什麽啊,一兩句也行啊。可人家不,光喊“冤枉”,被打得迷迷糊糊,嘴裏嘟囔的還是“冤枉啊”。

中共領導人/發言人辯論的方式是這樣的:別人指責他是小狗,他義正言辭說,第一,我不是小狗,第二,我是人。其實,你加一句,小狗四條腿走路,我是兩條腿走路,不就行了麽。

回過頭看看那個民主黨女候選人,即使編造,或者濫用,她也必須給出一個試圖讓人信服的理由,而不僅僅是,“以前我想得不全麵,現在想通了”。

舉例子,這是辯論/演說的一個基本原則。

至於習近平,我給他的一個建議是,演講時多給一些數據,少掉一點書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