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女的優點我一個也沒有

荔枝100 (2017-11-08 07:19:52) 評論 (79)
為什麽說我不具備理工女的優點呢,很簡單,就因為我不是個理工女。這個因果關係倒過來也成立。
記得網友農家苦寫過一篇幽默博客,例舉了理工女的優秀特質。我讀後大為震撼,一夜都沒睡好覺。我認真反省,把那些優點和自己的個性逐一加以對照 -- 我一個都沒有哇!有幾項我也許搭了一點邊,但那也是步入中年以後,年輕時我真的沒有理工女的任何優點!
其實把女人武斷地劃為文科女、理工女,我覺得不太合適,是為人製造刻板形象。但在我讀高中和大學的80年代,年輕人的理想、誌願、甚至人生道路,在很大程度上確實是以文、理來決定的。八十年代是科學至上的年代,社會主義國家一向很看重科學,看重科技工作者;而搞文字、搞社會科學的人則在各大政治運動中被整得東倒西歪。人們受環境的影響,吸取了教訓,因此就有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論和實踐。
那時選擇專業是有很大壓力的,我讀的是所質量不錯的中學,前兩屆的升學率非常高,考上全國重點的不少,學校和老師對我們這一屆的期待也很高。我周圍數理化成績好的女孩,大學自然去考理工科,高中也自然分在理科班;數理化較差、文科較好的人,周圍人也期待她們去考理工科;數理化很差,老師和家長才鼓勵去考文科。這就是當時的情況。
這和個人愛好和誌趣沒有很大的關係。能純粹根據自己的愛好來挑選大學專業的,很幸運。感謝父母,我就是這些幸運兒中的一個。
我以前寫過一篇童年時作為禮賓隊員去歡迎外賓的博客,我寫到,青少年時期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想當個外交家。實際上也不一定要做什麽“家”,做個“人員”就夠了。我很想有個國際型的職業,有機會到世界各國走走看看,見見世麵。去聯合國工作,或者大使館、領事館;退一步,在北京的外交部工作也很好。我甚至認為當一個國際間諜也不錯,《邦德007》裏的女人都很酷。
我有個很要好的女同學小虹,我們兩人臭氣相投,誌願也相似,常在一起嘀嘀咕咕交流憧憬未來的事業。我們當時的想法是:考個西方外國語,或國際政治、國際經濟法之類,畢業後就由外交部派到國外去,從剛果、緬甸開始,接著是阿根廷、捷克,一步一步混上去,最後就混到英格蘭、法蘭西、德意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了。這是我當時計劃中的職業道路,也可以說是夢想吧。
你們看,早在十幾歲,我就明顯缺乏農家苦文中強調的腳踏實地的“理工精神”,好高騖遠、追求高大上,還做夢想當個“熱烈祝賀”或“嚴正譴責”的外交發言人呢。
我的數學和物理都還行,尤其數學,可以說相當喜歡,還參加過好幾次區裏的數學競賽。不太喜歡化學,主要是討厭實驗室裏的氣味。
高考的前兩年,學校要分文理班了,不得不做出選擇。我周圍的親友都來遊說我,勸我去考理工科。我的意誌不夠堅定,差點就妥協了。我不能想象自己在實驗室或機器房裏度過我的一半餘生,但學醫可以。親友中的長輩們都勸我去學醫,他們說:“家裏有個當醫生的,生病就有依靠了。”國內的醫生,雖然沒有西方國家醫生的收入和社會地位,但也有很多隱性的好處。誰一生中沒個大病小病的?我家裏的好幾位老一輩親戚,看病求醫全靠我的一個表哥和表嫂。他們是上海某大醫院的醫生,約個名醫開刀、找個好病房、配個什麽稀有進口藥物,甚至掛號拍個隊,全去找他們。我們有個鄰居,隻是個地段醫院的小醫生,過年過節也是門庭若市,朋友成堆。
老人們勸我學醫,純粹是從實惠的角度考慮。但我覺得學醫確實很好,治病救人很高尚,有起死回生的本事也很酷,我喜歡和人打交道,我會很理解病人,同情他們,善待他們,不把他們當小白鼠看待。但我那些小輩親戚和同齡朋友又來勸我不要去學醫。“學醫好苦啊,”他們說,“你背得下那麽多生物學名詞嗎?你受得了屍體解剖嗎?看到血你會不會昏過去?你不是個能吃苦的女孩,不要把自己弄得太艱難!”
這不,我失去了理工女的第二個優點:肯吃苦。或至少在別人眼裏沒有了這個優點。
我猶豫了好幾個星期,仔細權衡後作出了一個決定:還是考文科!每個人的性格、興趣和能力都不一樣,我的個性就是適合學文科。我的專業我自己選擇,誰都別來管我!這時文理分班已經完成,學校自動把我分到理科班。我告知班主任老師,要轉到文科班,他的臉上露出很吃驚、很遺憾的表情,我至今難忘。
強頭倔腦、一意孤行,好像也不是理工女的特點。第三個優點也沒了。
我曾和先生聊起職業的話題,他說,你當初來美國時應該去考法學院,你這張嘴很會說話。
我提醒他,學法律要有很強的邏輯分析能力。他說,你寫的文章、公司報告什麽的,邏輯性都還可以。但你日常生活中說話缺少邏輯,感情用事,不講道理。
完了,理工女的第四個優點,我又沒了。
我以前曾玩過的一個論壇,有一些網友猜我是個理工女。我問他們為什麽,他們說:你的文字像個理工女,嚴謹、嚴肅。為了證明他們是錯的,我馬上寫了一篇哭哭笑笑、卿卿我我的唯美言情故事,一夜之間就從理性女人變成了感性女人。
其實,感性和理性的文字我都愛看,也都愛寫。在真實生活中,感性和理性結合得恰到好處的人,也是我最喜歡的人,似乎和文、理職業也沒有什麽特別的關係。我想,我們還是打破這些個刻板印象吧!
我最終沒有實現小時的夢想,或者說,那個夢想早就消失了,但我的性情和年輕時沒有很大的差異。我的職業很適合自己,我喜歡和人打交道,出外見客戶,麵對麵地和客戶或同事交流;我不怕責任重,但要有一定的個人發揮空間,不喜歡有人時時監督自己;我不在意忙碌,但喜歡時間上有彈性,日常事務不要太單一枯燥。所以對現在的工作,我沒有什麽可以抱怨的。
有一點是肯定的:人要有自知自明,如果沒有某種專業所需要的特質,就不要隨大流去選擇這個專業和職業。對孩子也一樣,客觀地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尊重她們自己的選擇。這就算是我的經驗之談吧!

* * *
最近拍的照片:


(秋高氣爽)

 

 
(爬山虎 - Virginia Creeper. )

(請你和我一起看落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