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人雖然睡覺的時間不需要很長,但總得睡得好才行,要一覺睡上幾個小時才好。倒時差哪兒聽你的。整個就是亂套了。人在國內,大腦還在海外,白天晚上的整個顛倒。很辛苦,用辛苦都覺得輕了,是很痛苦。
因為這樣,我帶了安定,晚上要睡覺的時候,我吃上了一片。迷迷糊糊睡過去了,但下半夜醒了還是精神了起來。因為那時間是美國的白天。
回國之前,我跟老公說,這次回去每天晚上都會有人陪我。老公提醒我:“你睡覺打呼嚕,你得提前跟人家說,都不年輕了,別吵得人家睡不了覺。”
到了北京,我跟姐妹們說:“你們誰陪我都行,但是我得事先告訴你們,我老公說我睡覺打呼嚕,有沒有怕的?”大家都說:“我們也打呼嚕,沒關係的,咱們自己打自己的,應當互不影響。”我以為就我睡覺打呼嚕呢,原來大家都一樣?我心裏暗暗高興:)
我覺得,打呼嚕的主要原因是枕頭的問題,高低選擇的不合適了,所以打呼嚕。國內有一種枕頭,一麵是軟的,另外一麵是蕎麥皮的,睡著挺好的,軟的一麵挺舒服的,但夏天睡到半夜有點熱,蕎麥皮的睡著涼快,但下半夜感覺有點硬。主要這頸椎也不好。
北京的夏天還是很熱的,雖然我去的時候已經過了伏天了,但對我來說,還是感覺熱。尤其是濕乎乎的熱。夜裏睡覺不願意開著空調,但到了下半夜就會熱醒。被子也感覺厚。加上倒時差,真是難受。
打呼嚕對別人的影響肯定是有的,雖然大家都打呼嚕,但如果你不醒還好,自己打自己的,另外也不會是時時刻刻打呼嚕的,但如果你醒了,聽著別人打呼嚕再想入睡,這就得看本事了:)
自己睡不著的時候,聽著別人打呼嚕就會非常生氣,心想,人家怎麽睡得這麽香,還打呼嚕,自己怎麽睡不著,這越生氣就越睡不著:)肯定有人跟我有一樣的體會的。
倒時差,我早上醒得很早,有時候,我就自己悄悄起來,天亮一點了就出去走走。

這是我在北京的第一個早上。過去在北京生活的時候,早上也是這樣的,要等等才能出太陽呢,其實很多白天,就是有太陽,也是在一層霧裏麵的,除非非常晴的天,才能看得見亮亮的太陽,否則太陽就是紅紅的一個球在天上掛著。
對於北京的霧霾,在網上天天看到有人說,其實在北京的那些天裏,沒有人跟我專門提起霧霾,也沒見幾個人戴什麽口罩,我這人在國內東北生活的時候,大冬天的零下幾十度,我都很少戴口罩的,我覺得戴口罩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兒,感覺很憋,另外戴口罩讓我感覺空氣很差,你想口罩裏的你鼻子嘴都在一起了,自己呼和吸都不能跟外邊很好地流通,到底是衛生還是不衛生?
多少年前,看見國內的醫生護士都是戴口罩上班的,我感覺又神秘又佩服他們,因為如果是我,應當為此感到呼吸困難:)

所以,我生活中是極少戴口罩的。在美國有時候給我家大掃除的時候,會用有些洗滌劑,有些味道很重,原來我也不戴口罩,現在覺得年紀大了,感覺嗆人的味道,也會戴一會兒,不過看著鏡子裏戴著口罩的自己,還覺得挺神氣的,哈哈。

在北京我出門基本都打車。有一天在出租車上,司機說,今天霧霾。我說:“這就是霧霾了?我覺得就是陰天,感覺還挺涼快的。”出租司機瞪了我一眼,估計感到很無語了。確實,也許我回去的時間好,北京霧霾不重。我覺得真正的霧霾,是不是應當伸手不見五指的樣子?

瞧瞧,這樣的早晨是不是沒有霧霾?記得這一天我去了頤和園,我的天,差點曬死,熱死我。我多希望陰天啊,哪怕是有霧霾。當然,要拍照片還是得晴天效果好。
在北京的那些日子,晴天不少,但像秋天那樣天高雲淡的日子不多。真那樣,氣溫再高,對我來說就太熱了。生活在北京的人都說,現在已經涼快多了,至少不是粘熱了。想起在北京生活的那些日子,那時候根本沒有空調,筒子樓裏的電都是有限的,隻要有一家用電飯鍋,樓道裏就得停電。
所以,我對那種夏天的熱,簡直是印象深刻,都落下病了,就怕熱。
現在國內的空調還是不習慣,酒店裏空調也是,開著冷,關上一會兒就熱。家裏的更是了,開著冰涼的,一關馬上就熱起來了。原來有個朋友說過,他們全家有一年夏天回國,家裏為了他們涼快點把空調打足了,結果全家大大小小的都感冒了,可是不開空調,晚上根本睡不著覺。後來再回去就住酒店了。家裏人還不高興,說他們事兒多。
帶孩子的人隻能夏天回去,暑假孩子們放假時間長。

我回國,喜歡住酒店。現在的酒店空調也有高低檔的,後來我發現下半夜開低檔的正好,不涼也不熱,能睡得比較好。
住酒店裏,早餐是免費的,我很喜歡。品種多,又都很家常。我在家習慣早上喝粥吃鹹菜的,這裏的早餐什麽都有,饅頭,花卷,發糕,肉包子,油條樣樣俱全。
真正東北人早上是有習慣吃炒菜的。所以,這家酒店早上有好幾種炒菜,我不習慣早上吃炒菜,所以沒有吃這裏的炒菜。鹹菜倒是吃了不少。


這是我的早餐。這裏早餐有疙瘩湯,還有另外一種粥,或小米粥,或南瓜粥,都很好。還有豆漿,牛奶,那個牛奶叫牛奶,其實是奶粉衝的,不過挺好喝的,我喝過一杯。我不喜歡喝牛奶豆漿。
早餐也有水果,西瓜其實很好,但我早上不習慣吃涼的,隻吃過一塊。比美國的西瓜好吃多了。
回北京之前,老公就囑咐我,別忘了吃點葡萄。到了北京我就買了這葡萄,跟美國的葡萄比,這葡萄簡直太好吃了。後來姐妹們幾乎每天都買葡萄過來,水果在北京我好像就吃了葡萄。
宏買給我的“姑娘兒”。多少年沒吃過了。全讓我一人吃了!
我喜歡北京的早晨,非常安靜,空氣也好。總感覺有一股非常熟悉的味道。說到味道,這次回國感覺北京最大的變化是,味道的改變,我幾乎沒有看到有人抽煙,汽車尾氣的味道也沒有了。這樣的改變讓我感覺非常驚訝,因為我們都知道,吸煙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戒煙對有些人來說根本不可能,但這次回去發現,無論是餐館還是其它公共場所,都沒人吸煙了。
原來聽新聞說國內這裏禁煙,那裏禁煙的,我還想,這太難了,那麽多人吸煙,人口又那麽多,怎麽能那麽容易戒煙呢。別說,這次回去發現,還真做到了。汽車的尾氣味道,過去曾經是我對家鄉味道的最深刻的記憶,而這次真的沒有再聞到那股熟悉的味道。
我非常怕狗。在國內,現在有很多人養狗。在美國如果遛彎遇到狗,那狗一定會叫或者走過來的,特別嚇人。在國內,養狗的人也是早早就出來遛狗。開始我特別害怕,這狗也沒繩子牽著,自己跑,這過來咬我咋辦,我嚇得躲得遠遠的。後來發現北京的狗根本不搭理別人,你走你的它走它的,也不叫。它就認自己的主人。
有時候看主人在前麵走,回頭叫它一聲,它裏馬跑到主人的前邊去了,特別聽話。比美國的狗聽話多了。在美國晚上遛彎的時候,遇到有的狗,主人雖然牽著繩子,它也使勁想接近路人,主人就是喊也沒有用,有時候用繩子使勁拉也不管用。我就說,這狗根本不聽主人的。
國內的狗是不是訓練得好,所以那麽聽話呢?還是我真的在國內是“狗不理”:)
北京的綠化非常好。路邊有好多花兒,而且護理的特別的好。不是亂糟糟的,你基本看不到開謝了的花兒還在枝子上,樹也修剪的特別好,我看到過修樹的人,都是人工的,那麽高大的樹,一個人爬到上邊,另外一個在中間護著,就那麽剪樹,看著挺危險的,但他們的技術真好。
北京這幾年又蓋很多的高樓大廈。辦公的住宅的都有。房價也是飛漲。我家一親戚,十來年前買了一個房子,北京邊上的,原來就是縣城,現在都叫北京什麽什麽區了。買的時候花了170萬,前幾天賣了,賣了一千一百多萬。人家拿出9百多萬買了個四合院在北京六環外,剩下的錢也夠花一陣子的了。
我回去給他們打電話,想要見見麵,人家準備跟著一幫人第二天要去新疆自駕遊去了,要走一個多月。說:“下次吧,下次咱們再見。”跟上次說起來家裏的經濟狀況的那種憂慮,簡直是天壤之別了。經濟條件在生活中還是起著重要的作用的。
還一次坐出租車,司機是北京人。他家在北海後海那兒有個四合院,現在要動遷,他除了要求給兩套房外,還得給175萬的裝修費,說不給就不走。北京還有很多房子現在麵臨著疏解,也是給你房子讓你搬走,說自己的房子國家幫你照看起來。到底我也沒弄明白這是怎麽個關係。
有些地方的動遷費已經高達35萬一平米了。這要有個十平米也發財了,是不是?房子成了中國人的聚寶盆,現在每個人的住房都值很多錢。
過去我也想,為什麽北京人都要買房,租房不好嗎?現在好地點的房子都上萬一個月的租金。也不知道什麽樣的工作能每個月賺幾萬塊錢。是不是很多人月薪都很高了?有不少人手裏有不止一套房,有人更多,每個月光租金就幾萬的收入。
有人把自己好地段的房子出租,然後自己拿租金到遠一點的地方去租個大一點的房子住。如果在美國好像沒人會這樣做,至少中國人生活在美國的不會這樣有頭腦,都是自己住最好的,買些便宜房出租賺點租金。
我大姑家,原來住在大北窯,前些年動遷得了幾十萬,那時候覺得大北窯拆遷真合適,給那麽多錢,他們花了幾十萬在遠點的地方,6千一平米買了個一百多平米的房子。我上次回去的時候,去她家,感覺那麽遠,那麽偏,找都找不到,而且周圍也不那麽方便。
這次去她家,我打車去的。司機用導航儀,先說了地址,到了大院門口,我說:“您能不能送我進去,因為我找不到她家。”司機又說了門牌號,一下就給我拉到了她家樓下。
如果讓我自己去,我是肯定找不了。一路上的環境跟原來完全不一樣了,像另外一個城市一樣,到處是高樓,周圍什麽都有,方便極了。如今那裏的房價已經是9萬多塊錢一平方米了。瞬間我姑家也成了千萬富翁了。哈哈。
不過我居然發現,相比起改革開放初期的那些萬元戶們,今天的千萬元戶們卻淡定了很多,好像沒人覺得這是多大的事兒,就我一個人在那兒感覺到興奮和激動。
小王姐家住在通州,我上次回去去過,感覺很遠。那時候那裏的房價現在看真不高,50多萬買了個百米多的房子,現如今當然也是上千萬了。北京市政府不是要搬那邊去了嗎?我說她這下發財了,人家淡定地說:“用你的話說,房子漲價也沒用,除非你賣了,賣了它還不得花更多的錢買另外一個房嗎?總得有房住啊。”哈哈,我啥時候說的,我都忘了,不過這真是我的想法。
錢少了確實是這樣的道理,但多了,上千萬了,還是值得一樂的。至少心理上有了安慰,我是千萬元戶啊!即便這樣的人現在在北京很多,但依舊可以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大王姐家買房動手比較早,現在已經開始把原來的房賣掉再買新房子了,前不久她買了個新房,沒等交房呢,房子就漲了好幾十萬了。嚇人不?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夢想,不同的階段,不同年齡的人,夢想都是不一樣的。但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來維持自己想要的生活,應當是大家共同的夢想。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孩子讀得起書,老人看得起病,年輕人有房住。這些原來追求的有尊嚴地活著的條件,現在一點點的都在實現著呢。
我是普通百姓,我關心的就是百姓們的小日子,北京的百姓們都在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每天從早到晚都幹什麽呢?咱們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