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長在 My Heart Will Go On—青春美麗,陽光燦爛, 我為什麽想自殺?(3)

蓮盆籽 (2017-03-31 06:45:59) 評論 (42)

青春美麗,陽光燦爛, 我為什麽想自殺?(3)

再謝各位網友留言關愛,鼓勵和幫助我寫完這個話題。也感謝跟讀的網友們。這麽極端的標題,有許多人點開來看,這給了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 這麽多揪心的事, 跟讀的一定是些堅強並有愛心的人。

博文自薦:

青春美麗,陽光燦爛, 我為什麽想自殺?(1)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1936/201703/29761.html

青春美麗,陽光燦爛, 我為什麽想自殺?(2)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1936/201703/32188.html

心曠神怡: 密西根湖畔百多米高的沙丘,Sleeping Bear Dunes

這幅圖是網上找來的,但這美景確是我親眼所見。很慶幸我走出抑鬱,活下來見識了自然世界的壯麗景色。

==================================================================

患生理病的人不少說出來或寫出來,患心理病的人卻極少公開說。因為有些人患了心理病自己不知道,或不願意承認,

為什麽心理病人不知道或不願意承認呢?這和人們對心理疾病起因的誤解,或是對心理病人的偏見有關。碰上心理疾病患者,特別是抑鬱症患者,很多人馬上想到這人一定遇到了難事,看不開。很多人把心理疾病看成脆弱的表現,覺得抑鬱症患者隻是抗壓能力小的弱者。 心理病人常被人另眼相看。神精病可不是好話。精神病人的判斷能力會被質疑。有些人覺得心理病人太過敏感,  也有人認為心理病患者心智不全。

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心智不成熟是可能的。但為什麽呢?據我的觀察,華人群體中,父母多比較注重學業,不重視心理健康。心理自我調節的能力,也是要培養和緞煉的。

有些華裔父母愛子心切,為孩子事事都考慮得很周細,安排得很妥當。這些孩子本身也資質不錯,學習努力,一路順風順水,上了名校也成績優秀。但是,人生不可能一直都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遲早都會遇到難題。從來沒遇到過挫拆,會知道怎樣應對嗎?

常見的是高中成績優異的孩子上了大學,突然發現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直名列前茅的翹楚突然變成了芸芸眾生,這失落感已不容易麵對。更有甚者,有些父母對孩子的實力估計過高,或對美國大學的實際情況不了解,以為孩子不夠努力,備加指責。這些內在和外來的壓力,是不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

文學城博主在美國讀過大學本科的不多,我就順便給華裔父母說明一下, 美國大學的本科讀起來並不輕鬆, 特別是對中式教育死記硬背,題海裏練出來的那些。不要說藤校名校,普通州大裏經過前兩年淘汰,進了專業的美國學生也非常優秀。也別以為數學強,學理工科和計算機專業沒問題。教學方法不一樣,美國學生後勁足。題海裏練出來的,修了微積分也不過是學會了運算。這是算術,和數學不一樣。文科的論文,商科五花八門的project, 一學期短短的十幾個星期,要查很多資料,花大量時間準備。大學課程對成績優異的孩子也是充滿了挑戰。。

當孩子患了憂鬱症,華裔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認為孩子承受不了學業的壓力,特別是當孩子成績一落千丈的時候。可有沒有人想過,學業退步是因為孩子病了,不能集中思想學習? 患了生理病會影響學習,為什麽沒人想到患了心理病也會影響學習?換言之,學業退步是心理疾病造成的結果,不是心理疾病的起因。這也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之類的問題。如果是生理的毛病,單單減壓能解決問題嗎?

因為華人社會裏對心理疾病的誤解和對患者的偏見,患心理病的孩子們和他們的父母基本上是無聲的。討論起他們的不幸,很多都圍繞著學業或生活中的困難,這不免讓人覺得這些問題就是青少年憂鬱症的起因。可是很少人想到,這些挫拆很可能是心理疾病造成的。當悲劇發生後,有對年輕生命的惋惜,有對他們父母的指責,也不少為青少年所承受的壓力擔心,但不了解抑鬱症的起因就不能及時發現問題。

生活中遇到困難很有可能引發抑鬱症。但不見得遭遇挫拆的壓力就是患病的真正原因。實際的困難當然要積極地想辦法解決,畢竟這些壓力對身體和心理都有不良影響。但千萬別以為解決了困難,就除去了心理疾病的病根。很多患者發病是有生理原因的。身體上的毛病還在,解決了一個問題,抑鬱症患者還會焦慮另一個問題。三十年多前我焦慮些什麽問題早己忘了,但那種難以驅趕的焦慮感我還記得。

抑鬱症的起因非常複雜,我也沒仔細研究過這個問題。我隻想說出自己的經曆和感受,希望能糾正人們對病因的一些誤解。

抑鬱症的一個生理原因,前一篇有個網友的留言寫簡潔凊楚,我直接搬過來和大家分享:

臘月寒梅2017-03-28 18:44:22

抑鬱跟內分泌失調有很大的關係,內分泌失調導致令人快樂的血清素分泌不足,人就會難過抑鬱,嚴重時就需要就醫服藥治療,刺激血清素的分泌。青春期、產後、更年期都是生理變化無常的階段,也是抑鬱症高發階段。以上是一位精神科醫生對我簡單科普的知識。所以抑鬱了,不嚴重可以依靠食療、體育鍛煉、減壓、意誌力抵抗過去,嚴重時一定要就醫治療啊。

 

抑鬱症不論輕重都應當求醫,和醫生討論具體治療方案。有些人對藥物治療的副作用有顧慮而不願意求醫,其實醫生們會依病症的輕重而設定不同的治療方案。堅持自我調控抑鬱情緒的應慎重考慮,嚴重的抑鬱症都是有生理原因的,不治會很危險。抑鬱症的嚴重程度不容易判斷,醫學院即將畢業的女兒給了我一個實際可行的辨別方法: 抑鬱到有自殘或自殺念頭己是非常嚴重,一定要趕緊求醫。

除了對抑鬱症起因的誤解,對患者的偏見也是心理疾病不容易被發現的一個原因。

一個偏見就是多愁善感的人才會得抑鬱症。有些網友見我常用幽默活潑的語調寫博文,很驚訝我居然得過抑鬱症。據我所知,性格和抑鬱沒什麽關係。我平常是個活潑樂觀人,但生病那段時間對外的麵貌我真不記得。前一篇我說的那個帥哥同事最近又結婚了,很為他高興。非常忠厚和善的藍領工人,他的性格和脾氣在生病時候表現得完全不同。

有些人覺得愛靜不愛動的比較容易得擾鬱症。想得太多,動得太少。這個有些道理,鍛煉身體對身心健康都有益。但抑鬱嚴重的時候,人也覺得無力,起床出門都有困難,鍛煉更是做不到的。從這個方麵也可以看出,嚴重的擾鬱症有生理原因,不是簡單的心態問題。

我沒有專業知識,但我對這病痛有切身體會。我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意在拋磚引玉。說實話,我一直對這話題有興趣,但並不願意進入更深的討論。患過心理病的很少願意再揭這塊傷疤。說起來就是把患病的苦痛再重新感受一遍。三十多年前憂慮些什麽早已忘了,但那種悲哀和絕望的感受是刻骨銘心的,不想不說但忘不了。

我寫這個話題也不是完全出於公益心。家族中有心理疾病的,後代的發病機率比較高。我家有長輩自殺了,我又患過憂鬱症,所以我也為我的孩子們擔心。當我們鄰居的孩子自殺時,我女兒正上高中,除了學業還參加了不少課外活動。她很忙,壓力也不小。雖然平時不和那男孩在一個圈子玩, 可是多年的鄰居,又是同學, 還有很多共同的朋友。這男孩走了,我的女兒很傷心也很害怕。但我不知道怎樣和女兒說,心裏亂,更怕說錯話,隻能抱緊了她,讓她感受到母親的愛。

我不確切知道我的孩子們有沒有得過抑鬱症。我沒有直接問過,但一直關注她們。父母必須尊重孩子們的個人空間,才可以平等有效的交流。 我有過這個經曆,能夠識別憂鬱症的表現。眼淚並不可怕, 隻要她們遇到困難還在積極地找尋解決辦法, 我就可以讓開一邊做拉拉隊長。一旦有任何消沉的表現,我決不會束手旁觀。

我母親的愛曾經救了我的命,我也希望孩子們萬一絕望時會記住我深愛她們,但我知道這份愛並不能保障她們的安全。

許多被家人深愛的憂鬱症患者也自盡了。難道他們感受不到家人的愛? 雖然不能確認逝者的感受,但反思自己當年的感覺,我認為當人痛到極點時,什麽都顧不上了。

為了有效的控製身體的病痛,現在有些醫生讓病人給疼痛的感覺打分,從一到十。若要給心裏的痛苦打分的話,我那時有八或九分,那些不幸自盡的可能是到了十分的極限。

我記得當時並不懼怕死亡,而是向往死亡帶來的解脫。烏雲籠罩在心頭,揮之不去。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岸邊,死神在向我招手。那時想,生命中無解的難題,一死都解決了。唯一不能解決的問題是,我死了父母親怎麽辦?想來我那時還沒痛到極點,失去理智。要不我也一樣丟下父母自己先走了。

蒼天憐憫,讓我希裏糊塗地從病中走出來,三十多年後回首還心有餘悸。就象電影中的畫麵,一個人單手扒住萬丈懸崖的邊緣,差點力盡掉了下去。或許是年輕時力氣大,我自己爬了上來。把這個經曆寫出來,也是想告訴孩子們,她們若遇險境,媽媽會伸出援手。

開博寫文章後,我覺得能夠理清思路寫下這個話題,但沒想到這個係列越寫越亂,現在隻想把我對這話題的了解都說出來。至於我說的對,還是不對,留給大家討論。第一篇的初稿是讓孩子們看了,並一起討論過,還按照她們的意見做過些修改和補充。後麵這兩篇她們沒看過,完全是我自己的觀點。

我的中文隻學到初中畢業,英文是自己蒙出來的,沒經過係統的學習和訓練。心理疾病的一些專用詞英文的我不熟悉,中文的根本不知道。寫這個係列並不是想科普心理疾病的知識,而是希望用我自己的經曆和感受來糾正一些常見的誤解和偏見。

我把自己的經曆說出來,是想引起華人父母的注意,關心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在華語網站討論這個話題,不是因為抑鬱自殺這個問題隻限於華人群體,而是很多華人缺少心理疾病的知識,不知道心理病和生理病同樣需要治療。

有華人家長告訴我,他們和孩子溝通起來很困難。這裏麵有語言的因素,更多的是思想的隔閡。而這也是青少年困惑的一個原因。我和自己的孩子們也有溝通的問題。我的英文比她們的中文強些,重要的話題我們都用英文討論。我把兩篇有中英文對照的貼出來,是為華人父母和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提供方便。

荷爾蒙帶來了青春的活力,各種青少年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學業的壓力,成長的煩惱,情感的困惑。 華裔的孩子處在中西文化之間,自我認知更是個難題。焦慮,沉淪的感覺很多人都有過,有些可以自我化解,有些需要求醫治療。

每次聽到一個生命自絕於世,尤其是年輕的生命,我心裏惶惶的。那些都是多麽悲傷和絕望的人!一念之差,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麽幸運地活了下來。我同情他們的家人,更可憐那些自殺身亡的人。他們一定是痛苦至極,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哪裏還顧得上家人。如果沒人知道心理病人內心的痛苦,而隻找外在的原因,這些悲劇還是難免。

我把痕疤揭開來,不是想得到陌生人的同情,而是想讓人知道心理疾病患者也是堅強的人,鼓勵患者積極地尋求專業醫療幫助。心理病人無聲的忍受著病痛,不幸的逝者己經不可能出聲,他們用生命敲響的警鍾有人沒聽見,有人不知道那鍾聲警告是什麽意思。

華語把自殺叫做輕生,可能是忌諱這個死字。但我不相信理智的人會看輕自己的生命,更不相信有人會輕易放棄地自己的生命。我相信每一個人自絕與世之前,都與死神做了頑強的拚博。他們都是勇敢的人。他們的失敗並不能說明他們是弱者,隻能說明他們的對手,心理疾病這個魔鬼,太過強大。正因為如此,華人父母要正視這個疾病,幫助患病的孩子渡過這個難關。

對診斷和治療最不利的,是對心理疾病患者的偏見。如果人們都認為患病的都是承受不了挫拆的人,哪會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患了擾鬱症。”有病的loser!”, oh my goodness, 這個標簽有誰敢往自己或家人身上貼!所以有些人患了病而刻意隱瞞,怕被別人發現。這又給患者和家人增加了壓力,更不利於心理病的康複。

不少華人認為求助專業心理醫療是洋人做派。還有不少人覺得心理問題根本不是病,認為患病的人隻是比較敏感脆弱,抗壓能力比正常人小一些。很多人認為心理問題不必專業幫助,不開心時找親朋好友說說就可以了。親友的關心當然重要。心理健康的人,遇到難題有親友訴說當然很好。可是很多華人不知道,心理疾病有生理的原因,找朋友訴說並不能解決問題,耽擱了專業治療,可能會有危險的後果。

現在還有很多年輕人被心理疾病所困,他們的父母不理解,不懂怎樣幫助他們。當悲劇發生時,人們紛份指責那些父母,這又有什麽用處呢? 關起門來流淚無助於事,為什麽不把心中的憂處拿到陽光下曬哂?生理疾病能公開論,心理疾病為什麽不能? 華人父母沒有心理疾病的知識,孩子患了抑鬱症還以為他們隻是脆弱,不夠陽光,不能應付生活的挑戰。這樣下去患病的孩子哪會得到有效的幫助嗎?

患生理上的病,特別是大病,如心髒病和癌症,是會被人關心和嗬護的。而患了心理疾病的,不僅自己不願承認,更怕別人知道。患了心理疾病不治是非常危險的,輕則影響生活學習和工作,重則丟了性命。大家都知道怎樣去關懷患了生理病的人,但不懂怎樣去幫助心理病患者。希望這篇博文能有拋磚引玉的效果,引來一些心理疾病的科普文章。

這麽多年輕的生命沒了,更多的孩子們還在默默地獨自承受著心理疾病的煎熬。討論外在的因素,努力改進教育環境固然很好,但還遠遠不夠。正視心理疾病,探索起因,預防,診斷和治療,患病了積極求醫,才有希望減輕這個問題對華人群體的危害。

這個話題我暫寫到此。這隻是我個人的感受,和我對這個問題非常有限的認識。慶幸自己活了下來,繼續求學,工作,結婚,養育了三個優秀的孩子。生活中有挫拆,但成就更多。烏雲遠去,夕陽西斜,我看到的是彩霞滿天。

人生一路走來,峰回路轉,風景萬千,慢慢地欣賞,那是生活的情趣。沿路采摘的果實,甜酸苦辣,細細地品嚐,那是生命的營養。 活著真好,幸福自在心中!

 

蓮盆籽

二0一七年三日三十一日

 

昨天上班路上恰巧又聽到這首歌。借來追思不幸逝去的人,也勉勵和我一樣幸運地度過了難關的朋友們。

My Heart Will Go On (Love Theme from "Titanic")

Celine Dion

Every night in my dreams

I see you, I feel you

That is how I know you, go on

Far across the distance

And spaces between us

You have come to show you, go on

Near, far, wherever you are

I believe that the heart does go on

Once more you open the door

And you're here in my heart 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

Love can touch us one time

And last for a lifetime

And never let go till we're gone

Love was when I loved you

One true time I hold you

In my life we'll always go on

Near, far, wherever you are

I believe that the heart does go on

Once more you open the door

And you're here in my heart

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

You're here, there's nothing I fear

And I know that my heart will go on

We'll stay forever this way

You are safe in my heart 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

Songwriters: JAMES HORNER, WILL JENNINGS, CARMELO LA BIONDA, MICHANGELO

© Sony/ATV Music Publishing LLC, Universal Music Publishing Group

For non-commercial use only.


 

推薦下麵這些網站給關注這個話題的朋友們。

https://www.nimh.nih.gov/health/publications/depression/index.shtml

http://www.nami.org/Learn-More/Mental-Health-Conditions/Depression

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depression/basics/definition/con-20032977

http://www.webmd.com/depression/

 

歡迎並鼓勵翻印轉帖。因為這個話題比較敏感,我對轉貼有如下要求:

  1. 請把三篇一起轉,讓我把話說完整。

  2. 尊重網友們的隱私,親友之間轉貼不必知會我。

  3. 轉去公共論壇或非營利組織,請用悄悄話告訴我轉去哪裏。我適情會去了解一下對這個話題和對我博文的反應。

  4. 營利機構也可以無償轉帖,但必須先得到我的同意。請以悄悄話和我聯係。

 

==================================================================

後記:

  1. 來美國的機會是我親戚給的,我從沒認真地感謝過她們。在美國受的教育,讓我懂得最好的報答方式是 pay it forward,幫助後來有需要的人。 我寫出自己對抑鬱症的感受,是為了增進華人社區對心理疾病的了解,進而想辦法幫助華裔青少年抑鬱症患者。這是用 pay it forward 的方式,來感謝親戚對我的幫助,並感謝那位揭開自己的傷疤來寬慰我的老人。有網友留言謝我,其實不用謝。如果你認為這篇對你或你的親友有幫助,也請你 pay it forward, 幫助後來需要幫助的人。謝謝!

  2. 這篇英文翻譯沒做完就發出來,因為知道有人等著轉帖。最後這篇的target audience 是華人父母,不翻譯也沒多大關係。如果有人要英文的,請聯係我。等我有空翻譯完了通知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