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采菊人

華府采菊人 名博

也說70年代末大學生的生活費用

華府采菊人 (2016-04-27 16:54:09) 評論 (2)

師範另說。

我沒本事縱觀全局, 隻能說說自己的學校裏自己所見到的同學的情況。

學費住宿照傳統, 免費。

人民助學金, 分甲乙丙, 長沙甲等18乙等多少丙等忘了。

很重要的一點是一個班是有上限的, 不過沒見你們任何一位說到。

我們那種農村子弟特多的學校, 輔導員十分頭痛, 尤其是地質礦山冶金三係, 偏偏俺們學校的這三個係有占了全校學生的三分之二。

而自動化係的城市學生比例高, 就較好辦些。

地質礦山冶金係怎麽辦?合拿。 甲等變成17元, 以此類推, 增加領取人民助學金的人數, 讓更多的農村同學放下包袱, 更好地學習。

辦法是進校時發給學生一份表格, 寄回家讓家長(或類家長)單位填寫加蓋公章, 直接由單位寄回學校做憑據, 這一點各位朋友大概上的都是“高大上”, 不像俺們那種全國有點名義的貧下中農學校, 窮苦人較多。

我們學校是發一部分錢, 一部分飯菜票, 飯菜票的數量男同學肯定不夠,自己還得去食堂買, 女同學差不多, 這樣就避免了學生之間的私下買賣飯菜票,從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糾紛的可能性。

其實最大的問題不在菜票而是飯票, 才可以吃好點吃壞點, 湖南最不濟還能光吃辣椒省下不少錢, 但30幾斤對正發育的男生來說, 根本不可能夠, 城市裏的學生家裏幫補點糧票在70年代末已經不算很大的問題了, 但農村來的, 特別是如貴州或陝北等自然條件特別艱苦的地方來的純農村同學, 好不容易能頓頓吃上細糧了, 那個胃口之好呀,那些直接從大城市考來的應屆高中畢業生簡直無法理解, 我們這些下鄉的阿狗阿貓就真的太清楚了。 若有老鄉女同學, 還能支援一點, 難處是這些地方農村對女孩子的教育, 從來是不重視的, 而這些地方小城市考來的女同學, 也是挺不容易的, 既然來到了大城市, 也是鼓著勁想和大城市的男同學交往。

但是, 我特別敬佩這些來自艱苦農村的同學,四年後畢業, 有些成績優秀的或考取了研究生, 有點憑這樣那樣的本事被分進了大城市的好單位, 也有相當一部分毫無社會力量可以利用, 自然就隻能一顆紅心一種準備地回到了家鄉。

十幾年二十幾年後, 這些同學基本都在家鄉或省城或大型國企或地級市, 成了“人五人六”的人物, 風光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