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式整脊與中醫正骨的一些個人觀點
---文/McGill 碩士,安省整骨學院博士許要強
美式整脊源於歐洲的傳統自然醫學,是目前在歐美國家乃至世界廣泛流行的一種自然療法。它是以脊椎解剖學、生物力學、X線學、神經病學、影像診斷學、骨科學等學科基本理論與方法為基礎,並有一套規範、科學的矯正手法的獨立學科。而中醫正骨療法起源於唐朝,主要應用於外傷、跌打損傷、拉傷的調整。與整脊關係最密切的中醫頸肩腰腿痛的疾病分析與手法治療中,古老的骨錯縫、筋出槽的病因論,是實用的結構致病理論;中醫認為因筋出槽骨錯縫引起的氣滯血淤引起一係例症狀,如果將筋骨複位,則氣滯血淤自然消除,症狀自然也隨之消除。經過數千年的發展與積累,中醫形成了一係列獨特的技術與理論,比如整體理論,筋骨並重,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內外兼治等,是具有中醫特色的整體辨證治療。臨床上隻要正確運用,療效會提高,療程也會縮短,複發率也將降低。它與西方的整脊醫學,有著相似的地方。盡管理論不同,但達到的結果是相似的,並且有些技術與理論比西方整脊醫學更全麵,更具體。
骨與筋(軟組織的俗稱)是需要辨證施治的,因為人本來就是骨與筋的辨證統一體。有經驗的正骨師都知道理筋與正骨同樣重要,比如這句口訣“整骨不整肌,根本不懂醫;整肌不整椎,病痛一大堆”,雖然中醫正骨與美式整脊,或歐式整骨都把軟組織處理的重要性都寫在教科書中,但中醫在軟組織方麵的處理有優勢,中醫正骨更擅長於治療軟組織和韌帶損傷,例如外傷引起的急性扭挫傷,往往伴有淤血、腫脹、疼痛等明顯症狀,中醫手法的理筋可以迅速緩解疼痛症狀,讓淤血盡快散開,加速患處消腫,並使受傷的軟組織、韌帶或肌腱得到比較好的修複。西醫對這種由扭挫傷造成的疼痛,基本辦法是止疼,或者打針或者理療,比如對於急性腰扭傷、踝關節扭傷後的腫脹,西醫是用冷敷的方式,使受傷部位的組織滲血停下來,並起到消炎、消腫的作用。之後,再用石膏或夾板固定,讓損傷部位得到充分休息,並自行修複,這種修複主要是由機體自行完成的,速度相對較慢。
對於慢性的脊椎病因比如坐骨神經痛與椎間盤突出症,單純的正骨確實可以治療,但是殘留的腰臀腿部疼痛症狀卻較難恢複,比如你今天給患者矯正好了且症狀部分解除,但他可能明天就又回到原來的疼痛狀態,原因當然可能是因為正骨師並沒有真正把那些半錯位的脊椎與骨盆給完全矯正回去,但很可能是此患者病程較久而產生骨錯縫合並的肌肉損傷,以致於關節錯位合並相關肌肉的粘連和變性或條索狀等改變, 這種情況下單純的正骨很難短期間內出現較好的效果,而且療效容易反複。如果真正的把那些半錯位而非補償性位移的脊椎和骨盆給矯正回去,配合理筋手法來鬆解相關的肌肉與軟組織,則可以增加它的療效與穩定性。我認為美式整脊在軟組織這方麵做的不夠好,美式整脊師是不願在軟組織的處理上花時間的,他們為了節省治療時間更傾向於手法糾正錯位的脊椎與骨骼結構即隻做整脊或正骨,軟組織的處理隻是應付一下或者用理療儀器處理或者幹脆不處理,所以一位美式整脊師可以不費勁的一天治療20位甚至30位病人。但對於重視理筋的中醫正骨師來說,其花在每一位患者身上的時間將近一小時,通常情況下,每天最多能處理10人左右,否則自己體力也就不能勝任了。
另外,我認為中醫整骨的整體論觀點也比西方的整脊醫學要全麵一些,盡管西方有一些很好的觀點與專著比如《解剖列車》(Anatomy trains),對軟組織的整體論進行了相當全麵與細致的闡述,西方的整脊醫學也對脊椎的整體論也做過很好的闡述比如兄弟椎,第一要素環椎第二要素骨盆等,但截止到目前我還沒有發現西方醫學有將肌肉軟組織與全身骨骼結構相結合並運用於臨床中的整體調整論與綜合治療方法的文章與書籍。雖然中醫也未曾發現類似的專著,但存在著這樣的觀點與文章,並且已經運用到臨床實踐中且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比如膝痛的問題,中醫正骨認為病因並不在膝蓋本身,而是在骨盆或者足部的脛腓骨關節或足部的骨頭與相關軟組織,肘關節也是如此,很多肘關節的問題根源來自於頸胸椎,肩部,肋骨甚至尺撓骨或遠端的腕骨。台灣的林兩傳中醫師的一篇文章中曾分析了膝關節疼痛的原因,他認為當骨盆偏歪不正時,會導致連接在骨盆的髂前上棘的股四頭肌和接在坐骨結節的股二頭肌的張力發生改變,而拉動這些肌肉在另外一端的附著點即組成膝關節的骨結構,從而把膝關節的關節麵拉動而使其偏歪,導致膝關節的力線不對,另外,如果遠端脛腓骨關節旋轉或足部的骨頭錯位而受力不正,不僅會導致全身骨骼結構力線的改變,也會導致腓腸肌張力的改變而使膝關節受力改變。所以骨盆或踝足關節需要調整,解決了這些有問題的骨關節根源之後,膝蓋隻需做輕輕屈伸,理順股二頭肌股四頭肌或腓腸肌足踝肌肉就可根本解決膝蓋疼痛的問題,而沒必要去推撥處理那些已經發炎且疼痛的軟組織。如果你沒有認識到這些,隻是關注膝蓋本身,或隻是運用肌肉鏈與壓痛點的思維方式去處理所涉及的軟組織,是不可能完全迅速的解決問題的。
本人認為中醫正骨與美式整脊各有千秋,在理論上是相通的,在手法上也是相融的,甚至很多內容是重疊交替的。所以,在遇到疑難病症的時候,臨床上采用中西醫理論與美式整脊和中醫正骨整脊技術相結合的觀點,就會多幾個看問題的角度,多一些治療的途徑。有經驗的正骨整脊醫師,不會把自己局限於中醫正骨整脊或美式整脊,也不會把它們割裂開來,相反他會靈活的把兩者相結合,從病情症狀的發生發展來出發進行分析,從而對致病原因形成明確的認識,相應的找到適合於病症的臨床思路與矯正手法。在此引用鄧小平的一句名言,“不管它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不用介意什麽中醫正骨整脊或歐式正骨/美式整脊優缺點之爭,相反,在臨床實踐中應善於總結,探索,善於糅合各家之長。我在長期的臨床經驗中逐漸認識到:手法操作者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和解剖知識,深厚的手下觸診功底,精準的操作技術與豐富的臨床應變經驗才是決定療效是否確切的根本。
對我的個人觀點及見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我的個人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