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出國未歸,現在你後悔了嗎?

zd3y (2015-07-20 03:39:47) 評論 (28)

對一些人來說,後悔出國未歸是必然的,畢竟對第一代來說,文化的認同是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對於僅僅樂於自己安樂窩的人來說,美國確實是居住,生兒育女好地方,可對於另一些有遠大抱負的人,人文文化則是很大不利因素。早年, 80, 90 年代留美的, 可以說基本都是單位精英中的精英,一個重點院校,能出國的一年就幾個人。這些人在國內絕對都是人物,當年回去的,有留洋背景, 院長,校長,根本不是問題。我的同學就是因為在美國呆不下去才回國,回去不久就當了校長。而很多有本事留下的, 卻一輩子默默無聞。 現在看來,人各有誌, 留在美國確實也沒多少可值得驕傲的。回國的出了一批以馬雲為代表的精英, 事業有成。可90%留在美國的精英們,到如今有幾個有像樣的成就?

有人說有本事的人在哪裏都會有成就, 可我感覺不是,至少不全是這樣,這不, 30 年了,當年留美的華人中定居在美國的,誰混出個人樣來了?留在美國的學者,有成就的真不多, 更沒有互聯網領域的歸國精英。在美國的本事再大,也做不出來掏寶網。種子再好, 沒有土地何用?當然,美國也有很多機遇,到哪裏都可以奮鬥追求,這裏要說的事,第一代移民確實有很多難以逾越的文化障礙, 客觀上限製個人才能發揮的餘地。美國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文化基礎,至於後代們,我們已經給他們提供了自由的土壤,已經對得起他們了,好賴就看他們自己的了。

大多數留在美國的 都是經過奮鬥才能留下來的,陸續回去的也不少,都是個人的選擇,大多數混得都不差,這裏討論的是否早年回國更好一些,都是推設而已, 具體到個人,誰知將來怎麽回事,誰能預料自己的未來命運?回顧看起來,很多人留下來並不得誌, 至少美歐沒有出現馬雲等這樣的狂人,這難道不是時代給他們的機遇?當時90%的出國人員留在海外了,為什麽沒有出現這樣的人物?必須承認,一些決意回國創業的人確實有些眼光。

大家想想,有哪個有名的, 有幾個,有多大的 公司 是出國留學在海外創建的?難道精英們都沒本事?不是機會均等嗎? 別說開餐館,加油站的有多少。

90% 留學海不歸輸給10%的海歸, 為什麽?


話說回來,90 年代就是讓我回國當校長當時我都會猶豫。可今天談海歸這話題是另一回事了,當初誰能預料中國的高速發展。後悔無用, 有得有失,全當自我安慰吧。拋開個人得失不說,多少有一些覺得在美國浪費了許多好年華,才智不能充分發揮,最好的時段都在為豁免,綠卡,公民勞神了,事業無長進, 業餘沒事幹,抄股丟錢。上網灌水,蹉跎歲月。

說到底,除了個人因素外,環境,人文,機遇,社會等對事業有成起著至關重要,甚至關鍵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文化等背景的差異和價值觀的認同問題, 雙向認同的問題(有時候,你再牛,人家不鳥你),我說的是這個意思,很多情況下,人家不給你話語權和機會,土壤不一樣,水土不服,得幾代人才可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