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沒有說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還是指二十四座橋,當時的學者也沒有解釋。
這似乎表明,那時關於“二十四橋”還沒有多種解釋。
宋朝詞人薑夔(1155—1221)1176年過揚州而作的詞《揚州慢》說: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其意指一座橋。
《揚州畫舫錄》說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
《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
現在,揚州平山堂西南通往市區的一條路叫念泗路,又作念四路。
也有人寫作廿四路。其中段這一塊地方也叫二十四橋。
廿,即二十。日曆牌上“二十”都寫成“廿”。
唐代詩人徐凝的古詩詞作品《憶揚州》如下: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注釋】
1、無賴:可愛、可喜意。陸遊詩:“江水不勝綠,梅花無賴香。”
【解說】
揚州的少女們無憂無慮,笑臉迎人,嬌美的臉上怎能藏住眼淚,
她們可愛的眉梢上所掛的一點憂愁也容易被人察覺。
天下明月的光華有三分吧,無賴的揚州啊,你竟然獨占去了兩分。
(天下就那麽小, 揚州占了多半兒~。中國文人,特別詩人,就愛誇張, 高度誇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