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櫻花一開就落,有著稍瞬即逝的美麗,落英繽紛,紛紛揚揚,雪花般撒滿地麵,壯美極了,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紅顏之薄命,或捐軀之壯烈。
我最近正奉命改編和翻譯國家對外漢語主幹教材係列課本,有一課原為《楓葉》,現改寫為《櫻花》,文中的表述大致是這樣的:
“櫻花原產於喜馬拉雅山麓一帶,傳說它是被僧人帶到日本的,現在在日本隨處可見櫻花,而且品種、顏色也越來越多。日本人視櫻花為愛情與希望的象征,它開花時一齊綻放,象大片的彩雲一樣,但綻放以後隨即零落,雪花般灑滿地麵,那情景壯美極了。櫻花的美隻是瞬間的,它既帶來了生命的希望,又展現了生命的短促,使人加倍地珍惜生命。”
櫻花的顏色和桃色不同,人們常見的染井吉野櫻初開時是白色的,快要散落時才染上一點緋紅,猶如少女初吻後的羞澀顏麵,所以日本文學家說“櫻色”就是“戀色”,它會勾起你很多記憶的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