餡兒,清香縈口;皮兒,潤滑細膩。真是人間美味啊!
LG每每提及,眼睛裏麵充溢著向往,回憶的光芒。他口中的江南團子,雖然烙印著他童年的不可替代的記憶,未免有些誇大其辭,但那種向往,甜蜜還是深深打動了我。
元宵佳節,在一位吳儂軟語的好客的上海朋友家裏,在美味的熏魚,烤麩,年糕,香幹的眾星捧月之中,終於一睹這位江南美人,團子的芳容。

皮兒,是香糯滑軟的糯米粉,餡兒,是香菇,薺菜,菜心和一點點的肉末。朋友叫她圓子。
其實菜團子,在我的心中,同樣有著難忘的記憶,隻不過她不是溫潤細膩,清香委婉。而是粗曠豪放,爽辣暢快的玉米麵酸菜團子。曾經,每次寒假回家,在嚴寒飛雪的冬日,於溫暖如春的家中,媽媽都會為我預備的一道絕美享受。
材料:
皮兒:玉米麵,白麵,幹酵母,水。
餡兒:東北酸菜,蔥,油,鹽,胡椒粉。
蘸醬:醬油,芝麻油,蒜泥。
做法:
1.玉米麵和白麵以2:1的比例,加幹酵母發酵。我用麵包機發麵,1個半小時就好。水要比發白麵多,稍微稀一點兒,因為玉米麵熟後會比較幹。
2. 酸菜剁碎,加多些蔥末。加油,鹽,胡椒粉,攪拌均勻。
3.發好的麵團比較稀軟,可加白麵揉搓成型。分成做包子那樣大小的小麵團兒,搓成餅狀,包入餡兒,做成團子。
4.上籠屜蒸20分鍾,即熟。
吃時,一定要沾著蒜泥醬油,淋上芝麻油,才能品嚐出那份酸辣豪爽。秀秀我的搗蒜罐:
再來一張酸菜團子特寫:
人說南脂北粉,沒想到在南北菜團子這兒得到充分體現。
有【南鄉子】為證:
擇菜必酸調蒜辣,真真,辭過巫山莫道雲.
綠薺蕙心香溢口, 醇醇 ,未飲醍醐已自醺。
(欽定詞譜 中華新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