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對日本的藝術文化不是太懂,也不是很想去弄懂,(主要是沒興趣,包括字畫,書法,歌舞,藝伎,茶道,服飾等等)所以對與這些有關的演出,展覽,博物館,藝伎表演等就都免了。在我們順道遊如此緊湊的時間內,實在不想多花時間在這些上了,這就省去了參觀這類博物館等的時間。從地圖上看,市中心有幾個大公園,太大了,走不起。既然沒有櫻花,就基本上也都免了。

當日清晨我們鑽出地鐵站,第一眼就看到偶田川河對岸的東京墨田區的一片樓宇之間兩件奇景物:第一件奇景是岸邊的一座上寬下窄的較低黑樓頂上的一個很大的黃顏色的雲狀物,又像一個放倒的葫蘆,圖2。很久我也沒弄清楚這到底是個什麽東西。最近才從一篇旅遊介紹中知道, 這座樓和頂上的黃雲狀東西, 是1989年法國設計師Philippe Starck 為Asabi 啤酒公司設計的大樓和招牌廣告。 知道這個背景之後, 才想到這黃雲狀的引人注目的大東西可以想象成一個大啤酒滴。不管你喜不喜歡這東西,但它的確給人的印象很深,我想這大概就是設計者的高明之處。第二件奇景是世界第一高人造建築——東京晴空塔。 在圖2的照片左側的兩個樓宇之間,可以見到東京晴空塔的下半截,塔的上部大部分都被低矮的雲層淹沒。這天早晨,和前一天一樣,又是一個陰雨天,所以在地麵僅可見到東京晴空塔下半截四分之一部分。這可不是“高”聳入雲,而是低聳就入雲了。幸好在第三天有機會又路過這裏,而補照了一張完美的晴空塔照,就是圖3中的晴空塔全景照片。是我們第三天乘旅遊車去北部的日光公園路過這裏時在車裏照的。幸好有路過這裏的機會見到了完整的東京晴空塔,並照到了這張完美的照片。

圖2——區內有兩個奇景——黃雲彩和東京晴空塔。這條河的名字是“偶田川”,而這座帶紅色欄杆的橋,連接兩岸現代(晴空塔)和古代(淺草寺)之橋,卻有個令人難忘名字——“吾妻橋”。

這個東京晴空塔英文名稱是Tokyo Sky Tree,是一座2012年2月才峻工的很新的塔型建築,高度為634米。建成後成為吉尼斯最高塔世界記錄。但這個記錄馬上就被迪拜的828米的哈利法高塔超過,而成為世界第二高建築。東京晴空塔的主要作用是電波通訊,但也開放作為遊客登高眺望東京風景的旅遊景點。登頂觀光票價為300至2000日(粗略的計算100日元=1美元),依登高高度和遊客年齡而異。由於我們參觀這天,陰雲密布,我們也無法上塔觀光了。
在這個東京晴空塔建立之前,東京有個“老”東京鐵塔,位於皇宮南幾百米處,高332.6米。比巴黎艾菲爾鐵塔還高8.6米。原來也是一個東京有名的景點,但自從東京新塔(晴空塔)建成後,這個老塔就遭冷落了。圖4是老東京鐵塔的照片,是網上下載的。這個老塔也是個電波通訊塔,現在仍在使用中。看了新塔,老塔就不必去了,特別是時間緊的情況。在這裡說一下,隻是想告訴大家別弄混了,誤以為這個紅的是最高的新東京塔。

(2) 淺草寺
在這個有名的東京市區東北角,橫跨偶田川河的旅遊區中,參觀的中心項目就是東京第一名寺——淺草寺。 早就知道東京市內最著名的古寺叫淺草寺,是東京城內最重要的必去參觀的第一旅遊景點。 聽過一種說法:到東京沒去過湶菟攏?拖竦攪鬆蝦?]去過城隍廟一樣。 但我覺得湶菟略跂|京的地位, 應該高過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 傳說是在1千4百年前, 兩兄弟漁夫在這裡打漁時,撈到一座5.5厘米的純金觀音像, 說是觀音顯靈, 於是人們建立了這座觀音廟, 並長期成為東京香火最盛的寺廟。 但是一千四百年來,它也並沒有被括建, 一直保留著它初建時的規模。 陷落在周圍的20世紀建立的現代樓宇群中,很不顯眼, 和它的名氣不相符。 但僅管如此, 淺草寺作為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旅遊名勝,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絡繹不絕, 據說平均每天有10萬國內外遊客來此參觀和朝拜。
淺草寺的中心主路是一條筆直的一百多米長的大道,大道從雷門開始穿過一座雙層門樓,稱為寶藏門( 圖7),然後到達觀音寺正殿本堂。 是大道兩側現在已經被開辟成上百家小商店的商業街。
圖5, 淺草寺的正大門——雷門。
圖6, 東京淺草寺的主建築——觀音寺正殿本堂。注意它的厚而大的屋頂。
特點它全有:1. 城門洞內懸掛大燈籠。 2. 沉重的大屋頂。
圖8, 淺草寺內的五重塔。 是一座典型的日本式的寶塔。 這種風格的五重塔,應該說也是日本寶塔特有的。 在日本很多名勝寺廟都可見到,可以說是日本的另一國粹。
從淺草寺大門雷門開始,一條幾百米長的大道直通保藏門。 現在這條大道已經被開辟成兩側擁有成千上百家小商店的商業街。
圖9,淺草寺的商業街上, 每天會有近十萬遊客在閑逛購物,吃喝玩樂。我們也在街上逛了有約一個小時, 買了兩件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小藝術品作記念。
(3) 銀座,
早就知道東京有個地方叫銀座, 是東京的, 又聽說它是與巴黎的“香榭裏舍大道”及紐約的“第五大道”合稱為世界三大最繁華中心, 中國人又稱它為東京的“王府井”或東京的“南京路”。總之是東京甚至是全日本的最繁忙的金融商業中心和購物中心。 這地方曆史很悠久,名稱也有趣。 在17世紀初的日本江戶時代初期, 日本的銀幣製造所遷至到這裏, 就取地名為銀座, 意思就是造銀幣的地方——銀座。
我們來的不太是時候。每天銀座最繁華的時間是晚間, 我們卻是在中午,又是星期日中午,來銀座逛大街,所以效果不是太好。 (我們把最好的晚間時間留給了新宿)。 不過也放上兩張照片,就算是到此一遊吧。 一張是在銀座四丁目的十字路口照的, 因為朋友告訴我, 一定要在這裏照一張, 四丁目街區是銀座最熱鬧繁華之處,
也是銀座的中心地標。
圖10, 東京的銀座四丁目路口。
圖11, 東京銀座的另一條商業街(不允許汽車通行)。
(4) 皇居
日本的皇帝和皇宮有點怪。 中學時學了幾年曆史, 知道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就是皇帝最大, 都聽他的。正因為如此, 自認有本事又想當皇帝的人就打仗,爭當皇帝。“皇帝輪流作,明天到我家”, 勝者王侯敗者賊是中國爭帝的法則。
日本卻好像不一樣,在大約公元4,5世紀, 日本各地方的諸侯王君形成聯盟,聯盟的盟主稱為“大君”, 而在7世紀時,改稱為“天皇”。 自那時開始, 天皇皇室家族就一直是日本名義上的統治者。 天皇除了是日本君主的稱號, 也是日本神道教的最高領袖。 在神道教中,天皇是天照大神後裔,具有神性。 所以天皇家族被認為不同於普通日本人,故而沒有姓。 就這樣, 日本盡管和中國一樣, 曆經了多個朝代, 皇室卻一直是一個家族保持下來,沒有更換,直至現在。
在6世紀後的幾百年,天皇的權力達到頂峰。 但12世紀以後,日本的政權幾乎都是日本封建社會幕府時期的軍事政權,而天皇的權力被架空了幾百年。 直至19世紀明治天皇掌權後,皇室才又恢復權力,開始明治維新,使日本走向現代資本主義體製,並進入富強國家之列。
在東京市中心的這個皇居, 是在天皇皇室家族在1868年從日本舊都京都遷到新首都江戶後建立的新居。 皇室江戶城也隨之改稱為東京。1888至1948年間皇居稱為“宮城”,後改稱皇居,直至今日。 第二次世界大站中,美國在轟炸東京的時候, 並沒有對這個皇宮進行轟炸,給了日本人一個後退空間。
現在這個日本的皇居(或皇宮), 就相當於中國北京的故宮。 唯一的區別是,日本的皇宮是活的,皇帝還在。中國的皇宮是死的,皇宮成為博物院了。當然, 就皇宮的建築規模和氣勢而言,日本皇宮遠比不上中國故宮, 但就居住環境而言, 我更喜歡日本皇宮:全部建在樹陰之中, 整個宮區有山有水,完全就是個大花園。
圖12, 皇宮前廣場的群鬆和綠地。
圖13, 皇宮的入口,和著名的通往新皇宮的二重橋。近處的橋和左麵建築, 是皇宮大門。 後麵的黑橋,是著名的“二重橋”。 山坡上的白牆黑蘭頂建築,是天皇的皇宮,又稱“新皇宮”。
圖14, 皇宮大門。
圖15, 日本天皇的新皇宮。
圖16, 皇城的角樓之一。
(5)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地圖:
圖18-靖國神社示意圖。
靖國神社位於皇居北麵約一站地鐵, 完全可以走過去。 銀座-皇居-靖國神社三個主要遊覽點可以全部步行順路完成,如果沒有特意的別的節目(如到銀座買東西), 半天時間可以完成。
參觀靖國神社之前後, 重點要知道的事情包括
- 靖國神社1869年由明治天皇創建,最初始目的是為了紀念在明治維新期間在日本內戰中為恢復天皇權力而犧牲的3500名反幕武士而建立。 明治維新後, 供奉對象就逐漸包括對外戰爭中(如日俄戰爭和甲午海戰)死難的軍人和家屬。 靖國神社內總共供有2466532位死者。 這246.65萬死者都是在戊辰戰爭以來曆次戰爭中為日本政府或天皇戰死的人,(不包括幕府,西鄉隆盛勢力的戰死者)。
- 目前在靖國神社供奉的246.65萬位死者中, 有232.52萬是1937-1945年的侵華戰爭, 太平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東南亞戰爭中死亡的日本軍人。 為此, 1945年日本戰敗後,聯合國佔領軍司令部曾準備廢除靖國神社, 但沒有成功。
- 有人會問, 圖18中這樣小的地方,怎麽可容下246.65萬死者的骨灰和牌位?其實在靖國神社內並沒有任何骨灰,也沒有任何牌位, 而隻是將死者的姓名和資料記錄在《祭神簿》內。神社的廟宇隻是存放祭神簿的地方。
- 1978年, 靖國神社宮司(大概類似社長)將日本二戰時的以東條英機為首的14名甲級戰犯的名字列入到靖國神社《祭神簿》內的合祭名單中。
- 1978年以後, 中曾根和小泉純一郎兩位日本首相都曾多次以首相身分參拜包括有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引起了二戰時被日本侵略佔領的東南亞諸國,韓國和中國的不滿和抗議。
- 二戰後,日本天皇每年都要參拜靖國神社,但自從1978年14名二戰甲級戰犯被列入進神社名冊後, 裕仁天皇再也沒有去靖國神社參拜過。 這裕仁天皇是個明白人, 懂事理。
這一寫就是7, 8條,都是曆史和政治,挺枯燥的, 可來參觀靖國神社, 這些事兒也要知道。 再寫點與旅遊有關的。
我們是從東門進入的。靖國神社的東邊入口是一座巨大的鳥居。 這“鳥居”,就像是個大門, 一般都是由四根巨大的木頭製成, 是日本神道教特殊的標記,一般是放在神社入口或神社中的重要地點, 有點像中國的牌樓。下麵圖19中是靖國神社東門的鳥居,及其巨大。 1943年之前位於這裏的舊鳥居比這座還大, 據說那是日本(恐怕也是世界)最大鳥居,建於1921年,但1943年因風吹雨打損壞了,換成了這座,也是大的出奇。整個靖國神社有三座鳥居,另兩座在圖18的圖中標號為11和7,都比較小。
圖19,靖國神社東門入口的巨大鳥居。 總的看, 日本沒有什麽高大形象的建築, 這應該算是一個。
圖20,靖國神社中的紀念樹。
圖23,進入神門,就到了靖國神社的主建築群。前後共三座殿。
靖國神社的主建築群是由三座殿堂組成。 圖23中最前麵這座稱為“拜殿”,圖18中標號3 。 所謂的“參拜靖國神社”的參拜儀式都是在這座房屋內舉行。正式參拜時,要點上香爐,燒香鞠躬,有一整套標準程序。參拜之前,要預先登記日期人物和規模等等。 像我們這樣的人一看就是遊客, 是來參觀的,不算在參拜總人數內的。 到靖國神社是參拜還是參觀, 是有本質區別的。以我觀查, 平日到靖國神社的人眾,包括日本人, 百分之95都是參觀的遊客。
反對意見說: 這裏祭奠的軍人絕大多數是日本侵略別國的非正義戰爭中戰死的, 他們本身就是侵略者, 至少是為日本軍閥的掠奪括張的具體執行者,很多人手上沾滿了殖民地國家人民的鮮血。 不應該建立神社祭奠他們。靖國神社應該被取消。
同意設立者認為: 應該把當時參加日本軍隊的一般士兵和下層軍官與侵略戰爭的上層決策者分開。在現代國家中, 為國家服兵役是每一個公民的義不容辭的義務,逃避兵役是違法的,甚至可判為判國罪。 而成為軍人之後,又要“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當時作為軍人被國家派去成為侵略他國的侵略者的一員,應該說是個人不可抗拒的。或者說就他們個人而言是無罪的。 從這一角度來看, 應該建立一個祭奠場所(不管是以民間還是國家),對這些被國家派出作戰而死的亡靈有一個依托的場所,對他們的父母親人也是一個安慰, 也有個寄託哀思的地方。這就和在美國華盛頓的越戰紀念牆有類似的作用。
當然,二戰結束後被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定為甲級戰犯的東條英機等人是絕對不應該被放入神社名單中被祭拜的。
(6) 新宿商業區
新宿區位於東京城西側, 目前已經是東京乃至於全日本最著名最繁華的商業區。 它佔有三個“之最”:
第一:摩天大廈群之最。 新宿是東京都廳政府所在地, 又集中了許多大型企業總部在這裏, 因此四,五十座百米以上摩天大廈林立, 其壯觀程度比過舊商業區銀座。 圖24僅是樓群之一角。
圖24, 東京新宿——新商業區。
圖25, 這是晚間大約8點半時的新宿商業區的街頭。 滿街的逛大街的擁擠的人群, 大多數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在新宿, 有一件事對我印象很深。 在晚間7,8點鍾的新宿,滿街都是人,而百分之九十是年輕人, 就像上圖-25中所示的情景。 在路口過馬路遇到人行道紅燈時, 有時街道上一輛汽車也沒有, 居然沒有一個人搶過馬路,所有的近百個要過馬路的20多歲的年輕人, 個個守規矩的等在白線後邊。 我特別注意觀察了一下, 連一個過線的都沒有, 直到人行道交通燈變綠,才 一齊起動。這鍾情景,在美國首都都不可能見到,而且還有變壞的趨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