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美之途

雅美之途 名博

最高法院關於平權法案的決定意味著什麽?

雅美之途 (2013-06-24 21:42:39) 評論 (6)


德克薩斯州的女學生Fisher抱怨她在申請入學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時受到種族歧視的案件,一路經地方法院,申訴法院上訴到美國最高法院。在經過了公開辯論的八個月後的今天,美國最高法院公布了它的七比一的決定,高院的決定是將此案撥回到下級法院,也就是位於新奧爾良的美國聯邦第五申訴法庭,去重新考慮或審核。這一決定將使此申訴案至少多存活一年。

消息傳出後,申訴方的Fisher和她的律師們以及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校長都在電視上,利用最高法院的措詞宣稱自己為勝利的一方。

Fisher
2008年申請時,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共有29501人申請,奧斯汀接受了128436715名學生選擇入學,使得奧斯汀分校的錄取率和接受率分別為44%52%,接受率如此之高可以很好地反應出旗艦類州立大學的價廉物美。

奧斯汀分校的錄取政策隨著美國政治氣候在近年來發生了數次的變化。在1997年之前,奧斯汀錄取學生采用數字化的考試分數及學校成績(AI,學術指數)加上申請人的種族。後來此方法被美國聯邦第五申訴法院判為違憲,並禁止德州大學再使用種族為錄取的因素(Hoopwood決議案)。德州州議會也響應Hoopwood決議案,出台了一個叫10%的法律,規定不管學區的不同,所有學校的排名前10%的學生自動有權上德州大學。由於美國少數族裔聚集居住的情況嚴重,所以10%法律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優秀少數族裔學生上德州大學的權利。

確實是上有法律,下有對策,美國也如此。德州大學隨後采取變通的不考慮種族的因素的錄取政策,所謂的"個人成就指數"(PAI)。PAI包括考試成績等學業表現外,還可以重點考慮學生的背景,例如單親家庭,英語為非母語或低收入家庭等等。德州大學的這些措施在不考慮種族因素下,反而加強了少數族裔學生在校園內的比例,當時的非裔達4.5%, 西裔為16.9%,而在Hoopwood決議案之前,在奧斯汀考慮種族因素時,它的非裔和西裔分別為4.1%14.5%

但是作為誘發此申訴案的原因之一,德州大學借2003年美國最高法院密西根案的東風,於2004年重新公開采用所謂綜合考量的錄取方案,再次直接將種族作為錄取的因素引入,特別是對那些排名在10%之外的學生。律師找到Fisher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她剛好排名為11%,與10%如此接近打起官司來更能贏得同情心。她被從小夢想上的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拒絕後去了東邊的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讀書。

法律方麵的不同專家在解讀此高院的決定時,歸納出核心的兩點,首先由高院大法官肯尼迪執筆的代表七位大法官寫出的多數派大法官意見書強調,校園學生組成的多樣化有關美國國家核心利益,所以在達到這一多樣化的目標時,種族是可以成為考慮的一個因素的,也就是說他們維持了密西根案的精神,我們也不要忘記了,肯尼迪是在2003年的密西根案上投反對票的四位大法官之一。第二點是針對上麵這點而言的,那就是學校為達到多樣化的目標而使用種族作為錄取因素時,必須通過盡可能嚴格的審核標準,並且是在沒有非種族措施存在的情況下才可以考慮種族。我們不明白的是,為什麽保守派大法官Scalia都在意見書中說,此案沒有要求他們去推翻種族作為考慮因素的密西根案的精神?

這些為可能導致正反各異的解釋的法律術語,雖然有所進步並且會使大學肆無忌憚地使用平權法案的可能性變小,但是對於那些寄希望於高院推翻密西根案而取消種族作為錄取因素的人士來說,還是有些失望的。不久前,美國ABC新聞做出的民意調查發現,隻有22%的美國人讚成應將種族作為大學錄取的一個因素,76%的民眾反對此做法。令人吃驚的是,受采訪的人群中,支持種族錄取優先的在各種族的比例還相近,分別是19%的非裔,29%的西裔和20%的白人。

我們從這一最高法院的決定還能看出,布什任命的主法官羅伯茲所掌控的最高法院雖然思想保守,但他們在重大決定麵前還是相當小心謹慎的,從競選高潮時對奧巴馬醫改的判決到現在的高比例民意反對的平權法案。

這次判決同樣給我們展示了二個左右兩極的大法官,一個是此次決定唯一投反對票的克林頓任命的猶太裔大法官Ginsburg,連奧巴馬任命的西裔大法官Sotomayor都投了讚成票;另一位老布什任命的保守派黑人大法官湯姆遜寫出了觀點鮮明的意見書。湯姆遜認為應該完全取消種族作為錄取的因素,以捍衛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關於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保證國家平等地對待每個人,不管他屬於哪一個種族。湯姆遜大法官更解釋道:"這一保證的核心在於,政府對待它的公民為個人,而不是任何種族,族裔或宗教團體的成員。"

Diversity
(多樣性)是自由派和尚們念經時最常使用的語言,他們當然是指的種族的硬性搭配,而不是思想的多元和興趣的互補。按照美國這些頑固左派們所標榜的所謂多樣化為美國發展和強盛的動力的說法,世界上兩個均一種族的國家,德國和日本,是絕對不應該如此發達與富有的。實質上,這些左派們的做法恰恰因為不鼓勵勤奮與天賦而逐漸腐化了美國發展的動力,他們若在剛結束的NBA決賽上也搭配些亞裔球員便能立馬看出效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