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健康永遠是你自己的responsibility。一直以來都自以為是地覺得身體很不錯,就是有點小胃病而已。其實8月份就覺得不對勁,還以為是胃病,自己胡亂地吃些胃藥,不見好轉,拖到9月份才去看家庭醫生,白白耽誤一個月。我性格中有兩大弱點,一是做事情喜歡拖拖拉拉,二是特別怕麻煩。這兩點差一點就要了我的命。明明對侯賽因醫生不滿意,但是覺得去醫院或者是walk-inclinic太麻煩,沒有及時去seeking second opinion,就一個B超就能確診的,硬是拖到11月底。我開始做化療的那天bhcg值是440000,進急診室的時候390000,不到兩天的時間,bhcg升了那麽多。3個月多月的時間啊,腫瘤要翻多少倍呀。由於腫瘤太大給後來的治療帶來無盡的麻煩,也給身體帶來無盡的痛苦。
聆聽你的身體,不要什麽都相信醫生的。我當時體重掉得那麽厲害,腹部不適,都是生病的sigh,自己就這麽輕易地忽略掉了。對任何醫生有疑問的時候,馬上就應該seeking second opinion,如果當初不是一味地跟著侯賽因醫生,而是有疑問就去walk-in,醫生因為不了解我,至少不會想當然的就當作胃病來治。真是覺得沒有家庭醫生好過有個沒有責任感的家庭醫生。
Montreal看病是不容易,但是資源還是有的,就看你怎麽利用它。Walk-in clinic 一大早上去排隊,1到2個小時也能見到醫生。病情不明朗的時候,去hospital的emergency room也是個好選擇,等一等又如何。我當時如果下了飛機就奔急診室,也能提前一個星期做治療。對癌症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再不濟,還有CLSC和 info santé的電話熱線。
選對醫院也很重要,後來和護士聊天,幸虧那天沒有圖省事去家旁邊的社區醫院,像我這種少見的癌症,還不知道他們能不能確診,就算是確診了,他們也沒有能力進行治療,最終還是會轉到JGH,或者Montreal General,Royal Victoria 之類的大醫院。整個過程,我做得唯一wise的一件事,就是那天去了JGH的急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