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飛去來器”,真的可以“扔出去又飛回來!”

黛綠年華 (2012-02-19 00:21:07) 評論 (9)

神奇的“飛去來器”,真的可以“扔出去又飛回來!

黛綠年華

澳洲原住民(Aborigines),有時也被稱為澳大利亞土著(Indigenous Australians是最早居住在澳大利亞大陸及其附近島嶼的民族。

1788澳大利亞立國至今,現在仍有大約55萬原住民散居在澳大利亞各地。主要分布在氣溫較高或溫和的新南威爾士州,昆士蘭州,北領地和西澳,共約46萬人。其餘數萬分布在維多利亞州,南澳,塔斯明尼亞州和堪培拉首都領地

原住民人口約占澳洲總人口(2278萬)的2.4%。但平時人們很少見到他們。我猜測一是因為原住民居住相對集中,二是他們可能不太外出活動。

據人類學家研究宣稱,澳洲原住民是地球上外貌最醜陋,智商最低的種族之一。我猜測可能因為澳洲大陸幾億年前就與其他大陸分離,原住民和地球上其他民族完全沒有交集,導致進化遲緩?純屬個人猜測,沒有作任何考證。

但我感覺澳洲原住民大多比較善良,幾乎沒有攻擊性。所以我個人對原住民的觀感屬於正麵。我的一個英裔白人同事,在一次閑談中很平靜地告訴我,他的一個姐姐住在昆士蘭州北部,嫁給了一位原住民。我看他的表情,似乎一點都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尋常之處。

悉尼的原住民原來居住在悉尼海峽邊的岩石區(Rocks)。英國殖民者來了以後,把他們遷移到了靠內陸的紅坊區(Redfern)。現在,岩石區環形碼頭歌劇院一帶,早已成了澳洲乃至世界著名的旅遊風景區。而原住民聚居的紅坊區,則成了悉尼相對比較差的區之一。

原住民的文化藝術很有特點,基本上可以稱為“全世界獨一無二”。

原住民以樹枝作筆,將各種顏色的礦物粉末和上水作顏料,用這些簡陋的畫具作出五彩繽紛的圖畫。畫的基本元素就是無數顏色不同的圓點。

原住民將一根粗樹枝掏空,製成一種管狀樂器,名叫迪吉裏杜管(也稱為didjeridu didge)。有時也稱為天然的木小號,或“低音風笛管“。音樂學家們將它歸入“黃銅管樂器”。

迪吉裏杜管通常是一頭略細的圓錐形,長度隨意,多數為1.2米長,基本上管子越長,吹出的音調越低。吹奏時通常有另一人敲擊兩根木棍作伴奏。節日時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常有原住民演奏迪吉裏杜管,聲音低沉,如泣如訴。仿佛在向人們敘述土著們億萬年來幕天席地,茹毛飲血的漫長苦難歲月。

原住民最不可思議的發明當屬狩獵用的“飛去來器”,或稱“回轉飛鏢”,英文叫作Boomerang。這是一種人字形的木質飛鏢,打磨得很光滑。我在中國時,就聽說這種飛鏢扔出去後,如果沒有打中野獸,它會自動飛回來。感到很神奇,也有點不太相信。

來到澳洲後,看到所有紀念品商店或風景旅遊點的商店都出售這種“飛去來器”。但10多年過去了,我從來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人“把它扔出去後自動飛回來”過。於是我開始懷疑,這種形狀如此簡單的東西,是否真有那麽神奇?

直到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樣到海邊散步。當我穿過一片很大的海邊草坪時,發現距我560米之外,有一個年輕人在玩這種飛鏢。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有人玩它,於是我放慢了腳步,看看這飛鏢究竟有何神奇之處?

年輕人顯然已是個中高手了。他緊握飛鏢一端,側著身體,用力將飛鏢向斜上方扔出。隻見飛鏢一邊旋轉,一邊沿一條弧線向上和向前飛去,瞬間就從560米之外飛到了我前方上空。然後劃出一條弧線,向年輕人那裏飛回去。

當飛鏢帶著“呼呼”的響聲從我前方上空飛過時,刹那間我真地感到很恐怖!看飛鏢已經拐彎向年輕人那裏飛回去,我趕緊疾步離開,很怕飛鏢再次向我這邊飛來。所以也沒有看清旋轉著的飛鏢是如何回到年輕人手中的。

但我確信,這種飛鏢絕對是獵殺野獸的利器。從此,也理解了為何不見有人玩它,因為它真的很危險。

但令我至今無法理解的是,這種“人字形”的“飛去來器”,把它扔出去後,它會沿一條封閉曲線運動,從而自動飛回來。這裏涉及很複雜的運動力學及流體力學知識,看上去並不特別聰明的原住民是怎樣發明出這種神奇的狩獵器具的呢?

因此,這個“飛去來器”,形狀雖簡單,卻非常神奇而不可思議!而更加神奇和不可思議的,是發明這種“飛去來器”的澳洲原住民!

     

    圖. 澳洲原住民的繪畫藝術。

     

    圖. 澳洲原住民在演奏樂器迪吉裏杜管

     

    圖. 澳洲原住民發明的狩獵利器“飛去來器”

---(黛綠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