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出關
|
傳說,當年函穀關總兵尹喜見到紫氣東來,老子騎青牛而至,便拜老子為師,辭官隨老子沿秦嶺終南山神仙路西行,晝行夜宿,不幾日來到將軍山下,隻見此處祥雲繚繞,四季如春,溪流縱橫,魚翔淺底,百鳥爭鳴,龍飛鳳舞,牡丹競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
老子不禁歎道:“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欲觀其妙,常有也……。”洋洋灑灑五千言,由尹喜記錄,世謂之《道德經》是也。 後老子與尹喜結草阿福泉,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鬆下講道,發現終南捷徑後清涼山講經,樓觀台煉丹,鑄南山鐵案,養生修道,得道後在臨洮超然台“飛升”。
| | |
|
kingfish2010 發表評論於
範曾流水線作畫《老子出關圖》。
特別關注·藝術與批評
範曾的畫又流拍了。這是北京榮寶2011年秋拍上傳出的消息。參加當場拍賣的14幅範曾作品中有7幅流拍,而北京匡時之前推出的14幅範曾畫作中有9幅流拍,雲南典藏範曾畫作的流拍率更是達到100%。這或許正驗證了那句話———藝術家還是要憑作品說話。
業內人士指出,藝術品的市場價值最終還是取決於其本身的藝術價值,“流水線”批量製造出來的產品,其藝術價值自然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此次秋拍或許就是一個信號,出了這樣的拍賣結果也不難理解。範曾“流水線作畫”的事實大白於天下,公眾尤其是業內人士更對這種把商品生產視為藝術創作的行為嗤之以鼻,那些收藏藝術精品的人們當然不會花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拍下這樣的作品。公眾透過耗時一年多的“範郭案”,開始對範曾“流水線”批量製造出來的所謂“大師之作”有了新的認識,這自然反映到敏感的藝術品市場中。
接連幾次的的流拍將為市場未來的走勢帶來一個明顯的信號,“流水線作畫”的作品雖經包裝、炒作,可能會風光一時,但終歸好景不長,“範曾們”的作品將迎來嚴峻的市場考驗。跟隨郭慶祥練就的千百雙“火眼金睛”當然不會為其留下太多的生存空間。
範曾流水線作畫《老子出關圖》。
特別關注·藝術與批評
cyc1023 發表評論於
關於“範曾大師”:跳蚤升天?:http://wenxue.news365.com.cn/wxb/html/2011-07/21/content_99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