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壇五十人 之十 車頭 真情釋放
hankvision
(2009-09-13 09:42:40)
評論
(1)
 |
 |
車頭
|
|
 |
 |
Sept 12
2009, posted by
hankvision
攝壇五十人 之十 車頭 真情釋放
無論攝影家有意或無意,他所拍攝的影像必將成為一份曆史記錄,如同平民的日記,必將在數十年後成為曆史家鍾愛的研究。此情此景,無論多麽鮮豔活潑,與寫在紙上的生活記錄一樣,必將離我們遠去。如果說攝影家會什麽魔術,那就是,他可以讓這景象永遠活在他按下快門的那一瞬。所以,以這樣的角度去看一個以攝影為樂的人,一個以記錄影像來尋求理解的人,他的“拍攝”本身,即是他的快樂源泉,也是他隱秘不言的自傳。那麽,我們能相信他的講述嗎?他是否粉飾了自己?可是,我們誰又不粉飾自己呢?
車頭的作品,幾乎吻合所有中國傳統語境中關於自傳的定義。《盈盈傳》,《浮生六記》,《紅樓夢》,這些古典的中國文人自傳(或近於自傳)中,一定會描繪的花園,花園中的花鳥魚蟲,園中發生的愛情故事,全部在車頭的攝影作品中一一呈現。其中既有對相依相靠的記憶,也有對家庭建立後一片繁忙景象的懷戀,更有年少任性時的灑脫。這些作品,是他對自己二十年之間未變的心中花園的重新拜訪。因此,車頭在這些照片當中講了什麽,特別留心了什麽,感慨過什麽,就有了個體生命曆程回顧的意義。當我們看到車頭記錄的屋簷下的一窩小鳥,如果你想要正確地解讀,你就必須明白,在繁複多變的世界當中,一個人隻能看到他想要看到的。正如一個青春少女,走在街上看到的都是帥哥;到了步入中年,看到的都是打折消息。車頭看到的,是擔當和親情。
“情”在中文裏有兩重意思,一方麵是emotion,一方麵是reality/situation。因此,“情”這個字正好用來描述車頭的個性,一個率性而為,又對周邊事物細膩體察的攝影人。更深一層來看,他對攝影所保持的熱情,他與網上攝友的友情,他的不斷地努力,以拍出一張好照片的執著之情,都是他顯露在外的自我,他作品中另外的激情,暗藏的人性的內在秘密,是他更加真實的自我。作為總結,我想,可以用一個詞
- 真情釋放。

1. 晨釣的人們
2006
|

2.
車頭眼中的荷
2009
|

3.
微觀世界 - 綠色精靈
2008
|
|

4. 鋼絲上的小鳥
2008
|
|

5.
馬路天使
2007
|

6. 落雁 2008
|

7. 啄木鳥
2008
|

8.
媽媽,雨水比糖果還要甜
2006
|

9. 黑勇士
2007
|

10. 同一屋簷下
2009 |

11. 雁渡寒潭
2007
|

12. 晨彩
2007
|

13. 輕盈
2008
|

14. 河邊小景
2006
|

15. 依偎
2008
|

16. 媽媽和寶寶們
2008
|

18. 殘荷 2009
|

17. 意誌
2007
|

19. 花市
2007
|

20. 藍雨
2008 |

21. 信來了
2006
|

22. 迷思(Model Rose)
2007
|

23. 美麗的世界 2007
|
Hankvision 訪談
為什麽喜歡攝影?攝影是你用來幹什麽的?還有其他的嗜好嗎?
忘記什麽時候開始喜歡攝影了,我想一定是買了第一個相機(數碼傻瓜機)後,對我來說攝影的魅力在於把時間定格,讓我們慢慢欣賞這個世界的人和物。攝影現在是第一嗜好,其他算嗜好的有上論壇灌水,看球賽,集郵(幾乎停了),還有是吃冰淇淋。。。。。。。也算吧?
你的作品幾乎都是在你家附近,生活中的情景,比如河邊小徑,馬拉鬆,
還有小羊的故事,屋簷下的小鳥一家等等。從這些照片看得出你花了很多心思和時間,可以想象車頭早起等候時機,走進泥沼地選拍攝地點的情形。在現代攝影人都追逐新奇景觀,
名山大川的照片已經被拍爛了的時候,你的身邊小景,顯得格外的難得。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你是一個真正的攝影愛好者,而不是旅遊者和攝影記者,請問你是怎樣觀察和構思身邊的圖畫呢?是不經意的發現,還是一段時間的計劃構思?
首先,我是很羨慕別人能到處跑,拍大片,因為我條件限製,隻能在家附近徘徊,拍的相片都在車程30分鍾內。拍後院的好處是可以算好天氣和時間,一次失敗可以在短時間內再去。後院的題材有時候是不經意發現的,然後評估最佳拍攝的形式和時間,他日回去再拍。對於昆蟲微距題材,就是蹲下,睜大眼睛:)
車頭這個ID在攝影沙龍時間很長了,也是為數不多的敢於直言評圖的人之一,在這個虛幻的網絡世界,你能直言仗義,而不是明哲保身,請問你怎樣保持自己的鮮明的個性和特點的?
性格是這樣,沒辦法改。希望更多朋友敢於拍磚,風氣形成了,對大家都有好處,因為渴望進步的人是歡迎磚頭的,不要害怕拍錯磚,貼圖的可以從磚頭中找到啟發。
作為第十個被采訪者,你的圖片在題材上和前麵九位的幾乎可以說是截然不同。你更偏重並且也專精於打鳥,微距,給大家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周圍的世界,也可以說是美的一種放大,讓人眼前一亮。每一個攝影人都是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你是如何發展到打鳥和微距這個方向上的?
有什麽具體的原因或者外界的影響嗎? 還有哪些方向或題材也是你感興趣並打算發展的?
在我們這個農村,地多人少,鳥和微距是比較容易找到題材,在春秋兩季早晚溫差大,霧也是拍得比較多,自然在這些方麵花時間最多。
我對掃街,人文一直有興趣,今後會朝那些方向發展,我喜歡C80那種幽默的表現方式。攝影路是漫長的,慢慢玩,嚐試不同題材,學習不同手法,才能保持新鮮感。
從你的片子看感覺你應該是個很細膩,很注意細節的人。而你的回貼又讓我感覺你很爽快和不拘小節。你覺得自己是個什麽樣的人?
你的家人又怎麽看你?
究竟是誰發的問題?看我看得這麽透徹。確實我相當矛盾,確實是你描述的,生活上我絕對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粗人),至於我家人怎麽看我,我特別問了LD,結果。。。。後悔問了。為了自己免遭到第二次傷害,孩子我就不問了,因為冰箱裏又沒冰淇淋了。
攝影上,我是蠻小心眼的,希望作品能比生活唯美些,諸多挑剔,對別人苛求,不過對自己就展現出寬容大度。
對你的攝影最有啟示和影響的人或者書或者經曆是什麽?
俺沒文化,沒特別留意哪個大師和他們的書。
經常看到攝影人在網上描述如何起早貪黑,也有人很不幸痛失心愛的器材,當然最令人欣慰的是看到更多故事裏美好的結局,千辛萬苦之後最終捕捉到了那一線光,一個微笑,一個瞬間。對於你哪次的攝影經曆又最令你難忘?
先向文學城網友們失去的器材默哀3分鍾。N年前一個傍晚,那時候還用DC,在廣闊農場裏,車子栽到水溝,車頭(不是我)飲水,找來農場主人用拖拉機拉了上來,感覺運氣還真不錯,不然不知道怎麽辦,沒電話沒地址的。不到半小時,車子陷入了玉米田泥巴裏,結果要徒步到附近村拍門找拖車幫忙,等了2小時拖車才來到,回家前把車洗幹淨,不能讓LD知道。禍不單行是最好的結尾語。
你的老家在哪裏?能否描述一下老家的樣子?
我來自廣東台山,是很著名華僑之鄉,也就是說當年是貧窮的地方,靠輸勞動力到海外來賺僑匯救濟,當然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因為華僑多,也出了不少猛人,如美國現任商業部長和前加拿大總督。我是讀高二才來美國,對家鄉有非常濃厚的感情。
相信大家一定都對你拍攝的題材非常感興趣也非常好奇,能不能挑選一張你自己最滿意的作品給大家講述一下創作的過程?
就選一張打鳥的圖片吧,你是如何構思的,如何選擇構圖,怎樣控製和調整相機的設定,怎樣選擇那決定性的瞬間,後期都有哪些重點?
我比較喜歡完整故事,用故事去吸引大家,“教育”大家,因為自然界的東西,我們大部分人是門外漢,有點教育意義也是不錯的,一些動物的習性對我也是新鮮,讓大家看美圖又學到知識,是我的目標。多了解動物習性,根據當時環境,你要決定拍什麽,至於精彩瞬間經常是等運氣來臨。後期方麵我比較呆板,調對比,加色彩,把CCD髒點弄去,來來去去是那幾招,裁剪圖片反而是我後期最重要一環,要告訴觀眾你要表達什麽,目的確定,裁剪不是很困難,我比較注重簡單,表現美感,視覺衝擊力。
給後來的打鳥和微距方麵的愛好者提些建議吧,器材,想法,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竅門或者武功密籍都可以。
這兩方麵我依然還是初哥,經驗尚淺。
我的武器很一般(XZP+1.7X),打鳥是對武器(起碼等於500mm大炮)和耐心的考驗,打鳥前最好對那些鳥的習性有一定了解,比如候鳥什麽時候到,生育期等等。認識大自然跟攝影結合在一起,更加有趣。
野外微距方麵先武裝好自己,穿防水鞋子,長褲(不吸水那種)長袖衣服,噴蚊怕水~
上攝影論壇占業餘生活的比重有多大?論壇對自己的幫助有多大?都是哪些方麵有幫助?上攝壇多久了?期間有些什麽事情記憶深刻?這些事情的意義何在?
攝影沙龍是我的電腦主頁,我現在隻去兩個論壇,一個跟鄉親玩的小論壇和文學城這裏。每天來論壇灌幾趟水,論壇讓我認識了許多朋友,我更容易跟色友們交流攝影心得,這裏有很多高手,都是我學習的榜樣,同在海外生活的中國人讓我找到了同聲同氣的感覺,逛沙龍是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去年汶川大地震和今年謝兄去世兩件事給我最深刻印象,大家努力籌款震災讓我很感動,我相信即使有短暫意見分歧,攝影還是會把我們再拉到一起。
對攝影沙龍今後的發展有什麽希望和建議?
希望越來越多美女參與攝影,因為凡美女的帖子,人氣特別高。。。。。。。。。
建議多搞些“作業”和活動,一年一次自拍活動在過年時舉行:)
|
|
|
|
 |
 |
|
|
編輯:hankvision,
NikonD3, 心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