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
1976年,一場地震夷平了工業城市唐山,全國各地也不約而同地鬧起了地震。 當淳樸的百姓們住在地震棚裏,看著外麵的雨點、聽著外 麵的雨聲,無助地盼著救星毛主席來救自己的時候, 毛澤東自己已經快到了生命的盡頭,終於在九月九日與世長辭。毛澤東去世後,天 還是那個天地還是那個地,就是中南海的主人不再是原來的人。不到一個月,毛澤東的老婆江青和極力追隨他的人被自己親自指定的接班 人華國鋒一網打盡。 幾年後這些被稱為“四人幫”的人與他們過去的死對頭被鄧小平送上特別法庭,在一場鬧劇之後,被判處不同的徒刑 。
中國人民沒有因為毛澤東的去世而覺得天塌了下來,反而在後來的日子越來越好。隨著改革開放,隨著共產黨對人民精神統治的放鬆,中 國人民特別是知識分子開始思考和評判毛澤東的是非功過。由於毛澤東和共產黨是連在一起不可分開的,共產黨政府絕對不允許對毛澤東 全麵否定, 有敢於違抗者被以各種罪名送進監獄。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 》, 最核心的一條就是確立毛澤東的曆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雖然文件指出了毛澤東的一些錯誤,但對重要的盡量予以回避 ,對毛幹的所有的壞事、醜事全部可以堂而皇之地推到林彪、四人幫兩大集的頭上,避免群眾全盤否定毛澤東。在大陸要出版關於毛澤東 的書,必須要經過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審查、同意後才能出版發行。由於這個限製,大陸上出版的有關毛澤東的書無一不是為毛澤東歌 功頌德的,讓人們看不到毛的廬山真麵目。海外出版的書就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對毛澤東負麵的故事曝光較多,這就補充了國內資料的 不足。盡管國內對關於毛的書作了種種限製,我們也可以透過一些頌揚毛的書如《走下神壇的毛澤東》,《毛澤東最後十年》等來了解毛 的另一麵。同時,一些國內雜誌如《炎黃春秋》也能刊登出一些元老們對毛澤東鮮為人知的一些事件的回憶。
中國人民在經曆了中共對北京1989年學潮的血腥鎮壓後,在90年代初興起了一股毛澤東熱。人們用掛毛澤東的像,高唱在文革後消失多年 的歌唱毛澤東的歌曲來發泄對現實的不滿。不可否認,在毛的時代, 人們窮是窮,但那個時代絕對沒有當時腐敗;在毛的時代,官員們 雖然左,絕對沒有鄧的時代貪;在毛的時代,毛澤東絕對不會調集野戰軍, 對手無寸鐵的請願學生血腥鎮壓。應當客觀地說,這次毛澤 東熱和文革中出現的那個性質完全不同,絕大多數人並不是真心地懷念他; 就像胡耀邦死後, 人們上街不是真的悼念胡耀邦, 而是拿 悼念胡耀邦作為批評政府的借口而已; 同樣人們掀起毛澤東熱不是真心地懷念毛澤東,而是借懷念毛澤東表達對鄧小平和中共當局的極 度不滿。
中國人對毛澤東的看法各式各樣,有的對毛盲目地崇拜,起勁地為毛歌功頌德;有的則對毛全麵否定;更多的人對毛理性地分析,在肯定 他的同時承認他的過錯,在批評的同時肯定他的功績。我過去對毛澤東崇拜至極,盲目地認為全世界隻有他最偉大。這種觀點在大學畢業 以後才慢慢地改變,隨著中共官方對文化大革命的徹底否定, 我也從一個毛澤東的崇拜者脫變成一個毛澤東的批評者。 大多數經曆過文 革的人對毛澤東的負麵評價比正麵評價高,最近我回國見到了許多朋友,他們中絕大多數對毛和共產黨的評價比較負麵, 這與我在國外 一些互聯網上的一些論壇裏的看到的簡直就像兩個世界。我個人認為對毛的是非功過作出定量分析不但是徒勞的,而且會引起無原則的爭 論,挑起人與人之間不必要的矛盾。 我認為毛澤東就個人就成而言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書法家; 他為 中國共產黨的生存、發展和其後政權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績;但他在中共建國後對中國和中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害,本人將在隨後的 “飛揚的文采”,“政治家、戰略家、開國領袖”, “鬥爭不息的勇士”,“新中國的領導人”,和 “中國人民的‘大救星’” 中分別展開詳細的論 述, 最後“千秋功罪,誰人評說”作一總結並列出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