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NEWS.COM-- 2008年6月9日19:28:54(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網
香港經濟導報顧列銘/世界現有探明的原油儲量僅可供開采40.5年,天然氣63.3年,唯獨煤炭的可開采年限超過了100年。《BP世界能源統計2007》指出,未來世界能源消費增長將更多地依賴煤炭。因為,世界?圍內原油和天然氣比煤炭更為稀缺。同時,煤炭價格的相對漲幅也較小。1991~2006年,原油價格漲幅為246%,天然氣漲幅為97%,煤炭為43%。(chinesenewsnet.com) 歐洲重新推進燃煤發電,不僅因為煤炭在成本和能源安全方麵擁有絕對優勢,而且通過配套的技術處理,煤炭發電一樣可以實現能源清潔。首先,從成本而言,煤炭的儲量和市場供求狀況,使其必然成為高油價時代的不二之選。全球煤炭儲量將可持續使用200年,而石油和天然氣僅可使用50年。雖然煤價在過去幾年中漲了約3倍,但與石油和天然氣相比仍然相對低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很多國家都出口煤炭,但世界上並沒有形成類似歐佩克這樣的煤炭壟斷組織,因此煤價仍有更多談判的餘地。(chinesenewsnet.com) 其次,通過“清潔煤炭”技術,可以大幅削減噴湧到空氣中的煤煙粉塵數量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所謂“清潔煤炭”技術,是通過技術捕獲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並將其存儲到地下專門建造的“容器”中,以減少溫室氣體直接向大氣排放。就目前來看,噸石油發熱值僅為噸煤的2倍左右,而價格卻是煤炭價格的7倍左右。所以從單位熱值費用角度比較,原煤的單位熱值費用僅僅是原油的三分之一,是相當經濟的替代能源。(chinesenewsnet.com) 盡管2008年5月29日,國際油價大跌超過4美元至每桶127美元,但原油價格上漲已經成為市場的一個穩定預期,在此基礎上,替換原油的努力,比如煤變油的投入增加、煤化工的發展方式變化等就一直會進行。其中,“煤變油”是以煤炭為原料,通過化學加工過程生產油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的產業。根據化學加工過程的不同路線,煤炭液化可分為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兩大類。直接液化是把煤炭先磨成煤粉與溶劑(石油餾分)配成油煤漿,然後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的作用下直接與氫氣發生加氫裂化反應,使煤炭直接轉化成液體油品。間接液化是煤炭在高溫下與氧氣和水蒸氣反應分解,使煤炭全部氣化成合成氣(CO+H2的混合物),再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進一步合成為液體油品或石化產品。(chinesenewsnet.com) 南非薩索爾公司於1955年建成第一座由煤生產燃料油的工廠以來,目前薩索爾年產汽油、柴油等油品460萬噸。但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麵性。世界上擁有煤製油技術的國家,目前隻有德、日、美以及南非。而除了南非曾因禁運而大規模商業運行煤製油之外,其他三國隻限於研究、示?和試驗階段。原因或許在於,雖然有關人士曾做出過樂觀的分析,隻要原油價格高於在每桶35美元,煤製油項目就能實現盈利,千億元的投資十年便可收回。然而,國際原油價格是一個變數,將盈利基礎建立在油價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不下跌的假設上,未免太草率了。(chinesenewsnet.com) 另外,當“煤”真的大量變成“油”的時候,受供求關係影響,原油價格的回歸恐怕也是市場必然選擇。而且,煤變油投資額巨大,動輒以千億計,如此巨額投資,是一場誰也輸不起的豪賭。同時,煤製油屬高耗煤項目,生產1噸成品油大概需要消耗4噸煤。而用煤這種不可再生資源來替代另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不是真正的能源替代。另外,每噸熱值5000大卡/千克的4噸優質煤炭,才可轉化成1噸熱值1萬大卡/千克的石油,不難計算出其間會浪費近一半的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