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采芳華蓋世,文武雙全絕豔,一代才女林徽因

飄俠 (2008-06-25 23:41:56) 評論 (4)

/>/>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於福建閩侯一個官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林長民早年留學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年入北京培華女子中學,1920年4-9月隨父林長民赴歐洲遊曆倫敦、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布魯塞爾等地,同年人倫敦聖瑪利女校學習。1921年回國複人培華女中讀書。1923年參加新月社活動。1924年留學美國,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選修建築係課程,1927年畢業,獲美術學士學位。同年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學習舞台美術設計。1928年3月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華結婚,婚後去歐洲考察建築,同年8月回國。

林徽因16歲隨赴歐考察的父親遊曆歐洲,卜居倫敦一年,受鄰居女建築師的影響,立誌將來一定要學建築。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都選擇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建築係,因為當時的賓大建築係不招女生,林徽因改入該校美術學院,但主修的還是建築。她發表有關建築的論文主要有《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征》、《平郊建築雜錄》(與梁思成合著)、《清式營造則例》第一章緒論、《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由天寧寺談到建築年代的鑒別問題》(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中國建築史》(遼、宋部分)、《中國建築發展的曆史階段》(與梁思成、莫宗江合著)。

在文學方麵,她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你是人間四月天》、《誰愛這不息的變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晝夢》、《瞑想》等詩篇幾十首;話劇《梅真同他們》;短篇小說《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陽光》等。其中代表作為《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

在當時,知識分子是社會少數、精神貴族,像林徽因這樣受過良好教育才貌出眾的女子,更是鳳毛麟角。她承認自己是受雙文化教育長大的,英語對於她是一種內在思維和表達方式、一種靈感、一個完整的文化世界。中西文化融合造就了一個“文化林徽因”。她是詩人,一生寫過幾十首詩,在詩歌創作上受徐誌摩影響很明顯,但又有自己的特點。

林徽因又是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與夫婿梁思成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麵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從三十年代初 至中曰戰爭爆發,幾年間他們走遍了全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實地勘察了2000餘處中國古代建築遺構。他們的工作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並寫下有關建築方麵的論文、序跋等二十幾篇,另有部分篇什為其與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築論文。在文學方麵,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均屬佳作,其中代表作為《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術方麵曾做過三件大事:第一是參與國徽設計。第二是改造傳統景泰藍。第三是參加天 安門 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為民族及國家作出莫大的貢獻。隻可惜她壯誌為酬,在1955年4月1曰清晨,經過長達15年與疾病的頑強鬥爭之後,與世長辭,年僅51 歲。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裏有三個男人,一個是建築大師梁思成,一個是詩人徐誌摩,一個是學界泰鬥,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嶽霖。

16歲的林徽因遊曆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遊學的徐誌摩。當時徐誌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情竇初開的林徽因被徐誌摩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兩位才情橫溢的青年熱烈地相戀了,徽因深愛著誌摩,但誌摩的妻子---幼儀的影子在她心中總是拂不去,經過痛苦的思索,和父親一起提前回國了,而且是與誌摩不辭而別....徐誌摩寫給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詩是這樣寫的:“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這是徐誌摩對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見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這就是世俗所難理解的一種純情。

之後林徽因經過一番理性的考慮,同意了父親為她定的一樁婚事,嫁給著名學者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啟超的安排下,遊學歐美主攻建築設計。 1928年,林徽因與梁思成在渥太華梁思成姐夫任總領事的中國總領事館舉行婚禮。婚後梁對林嗬護倍至,夫妻二人致力於他們所熱愛的建築事業,林徽因不僅具有詩人的美感與想象力,也具有科學家的細致和踏實精神,他們在山西對古建築所做的調查和實測工作,不僅對科學研究貢獻巨大,也使山西眾多埋沒在荒野的國寶級的古代建築開始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知。

金嶽霖哲學家,邏輯學家。191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後留學美國、英國,又遊學歐洲諸國,回國後主要執教於清華和北大。他終生未娶。一直戀著林徽因。林徽因、梁思成夫婦家裏幾乎每周都有沙龍聚會,金嶽霖始終是梁家沙龍座上常客。他們文化背景相同,誌趣相投,交情也深,長期以來,一直是毗鄰而居。金嶽霖對林徽因人品才華讚羨至極,十分嗬護;林徽因對他亦十分欽佩敬愛,他們之間的心靈溝通可謂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靜的金嶽霖仲裁。金嶽霖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愛了林徽因一生!

林徽因很美。她美得驚世絕豔,廣受稱羨。

  細長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雙眼皮,長睫毛,高鼻梁,含笑的嘴,瓜子臉非常漂亮,她的眼睛裏蘊藏著智慧、詼諧、調皮、關心、機智和熱情。除了長得漂亮之外,會畫畫,也會作詩,還會演戲。她的善談是很出名的,很喜歡和人交流,願意把自己的心得與人分享。她是一位興趣十分廣泛,能力超群的文化名人。她性格非常活潑,天資非凡,她給人的美感不全是她的貌,而是她的神,是她那雙凝神的眼睛裏深深蘊藏著的美。

 林徽因很美。她的美是蘭心惠質,風華絕代。

  少女時代的林徽因受書香門第家庭的熏陶,承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進教會學校讀書,接觸了西方文化;隨侍父親旅居英倫,遊曆歐陸,開拓了自由的視野。當她進入社會,文學鑄煉了她熱愛生活、熱愛自由的性格。她是一位中西文化融合造就的新女性,20歲時的林徽因就以才貌雙全聞名於北京上層文化圈。

 林徽因很美。她的美自始至終,青春永駐。

 女人的容貌之美一般不會長駐,而林徽因的美麗,用蕭乾的夫人文潔若的話來說,是“美在於神韻——天生麗質和超人的才智與後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正因為如此,當青春逝去,人也老去,人們眼中的林徽因依然充滿了美感。林徽因的美麗,是經得起歲月推敲的真正的美麗。
/>

林徽因的詩《情願》

我情願化成一片落葉,
讓風吹雨打到處飄零;
或流雲一朵,在澄藍天,
和大地再沒有些牽連。
但抱緊那傷心的標誌,
去觸遇沒著落的悵惘;
在黃昏,夜半,躡著腳走,
全是空虛,再莫有溫柔;
忘掉曾有這世界;有你;
哀悼誰又曾有過愛戀;
落花似的落盡,忘了去
這些個淚點裏的情緒。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閃光,一息風更少
痕跡,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經在這世界裏活過。

(原載1931  年9  月《新月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