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記得小時候, 最想吃的就是柿子皮,一種小食品,跟現在賣的柿子餅差不多。 就是把柿子(不是西紅柿)的皮剝下來, 切成絲, 醃了晾幹。 但它很便宜, 一分錢就能買一把, 但俺爸俺媽從來不給俺買, 因為不衛生。 一般商店也沒有買的, 多半是農民小販提個籃子蹲在俺學校門口賣。 和柿子皮一起買的和有一種叫“疙瘩剁”的糖,就是一種麵做的豆子, 跟花生大小,一般是紅薯麵做的, 俺也很愛吃。現在早就沒有了。 當時“疙瘩剁”比較貴, 要3分錢一小把。 俺經常是和同學到隔壁的小工廠撿點(其實就是偷點, 見笑了)銅絲, 然後用銅絲跟買“疙瘩剁”的老頭換, 那老頭摳的狠, 一大堆銅絲才能換一小把, 後來銅絲不太好撿, 就隻有撿鐵的邊角料樂,但老頭不要這個, 俺們隻好拿到廢品收購站給賣了, 一般能賣個一毛錢, 回來再買“疙瘩剁”。 想想當年一分錢是多麽金貴, 現在一毛錢踩地上都沒有要了。 後來長大了, 再看不到賣“疙瘩剁”和柿子皮的老頭了。 再後來 , 記著上大學以後, 俺山東的同學從他老家帶來自己家做的紅薯幹, 這才彌補了俺對“疙瘩剁”思念(當時俺們那裏沒有紅薯幹(條)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