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無名

網上無名 名博

父母的長久婚姻

網上無名 (2007-09-04 14:35:39) 評論 (31)


夜深了,營地安靜下來。我們一群人,有的睡覺有的打牌,我同兩個女友坐在篝火旁邊喝酒聊天。

她由探親簽證的事情,就說起她父母的現狀來。

早年她家裏很窮,爸爸需要經常出外做工,媽媽獨自留在鄉下,照顧六、七個尚未成年的孩子。

“那時候我爸媽的感情可好了。我爸不在的日子,我媽總把家裏最好吃的東西都留下來,等我爸回家給他吃。每回我爸回來,她都高興得像過節似的。”

現在他們的生活好了很多,當然不必再這麽留東留西的。孩子們全部長大了,並且都像我這個女朋友一樣有出息。“可是他們反倒矛盾越來越多似的,什麽事都要吵來吵去。我爸管錢管得挺嚴的,我媽就成天抱怨,說自己年輕的時候付出了那麽多,到老了還要在錢上受我爸的管製。我爸就我怪媽太大手大腳,不知道珍惜他的勞動成果。我媽一聽更生氣,把過去她一個人在家裏帶孩子吃的苦都想起來了。。。我打電話回去,老是想辦法開解他們,跟他們說,過去我們家那麽窮,他們都是相親相愛的,感情好得不得了,怎麽到老了反倒成天吵架?”

“是啊,苦日子都一起撐過來了,該一起享福才對嘛,”我插嘴道。

“我也這麽想的,可是我媽在電話那頭說:‘我們的感情從前就沒有多好過。’我聽了一怔,掛斷電話之後覺得心裏怪難過的。”

我看著她的眼睛,在篝火跳躍的光亮裏,有些晶瑩的淚水,在眼眶中含了一會兒,始終沒有掉下來。上次見她的時候,她還對我們講起很多她童年時候的趣事,那些鄉間的生活片段在她的描述中活潑可愛,也有著她父母幸福的影子。大概她也是最近才從媽媽那裏聽說,她對自己的婚姻生活其實一直都不滿意。

我聯想到其他幾位朋友和最近發生在他們父母身上的事情。

一是A的父母,六十多歲,突然間鬧著要離婚。我問A,他父母從前感情好不好。他說:“算不上有多好,從年輕時候到現在,總是小吵不斷。可也差不到哪裏去,哪兒就至於到這麽老了又非要離婚不可的?你說他們都這麽大年紀了,離了婚各自怎麽過?老爸不會做飯,老媽不會理財,雖然也吵架,可總是彼此依賴一輩子了。不過他們堅持要離,說是已經忍了那麽多年,現在終於沒有孩子的拖累,為什麽不能?”

“就是就是,你和你哥可都不是省油的燈。”

“去你大爺的。我猜可能是那時候我們還小,他們要是離了,我們就該沒有爸爸或者沒有媽媽,會挺可憐的吧。我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他們吵得特別凶,我害怕極了,跪著一邊兒哭一邊兒求他們不要分開。他們開始還吵,後來就變成一塊兒抱著我哭。最後沒有離婚,估計就是為了我和我哥。”

“嗯。他們大概覺得現在你和你哥哥都大了,也有了各自的歸宿,不用再讓他們費心照顧;而且你們大了,你們應該更能理解他們的離婚選擇,不會因為他們的離婚而留下什麽心理陰影。”

“可能吧,我也不知道。總之真他媽的煩,現在連打電話回去,都得分頭打給兩個人。”

另外一個朋友B的父母更加嚴重。母親患病去世,父親竟然沒去參加母親的追悼會。B問他為什麽不去,他回答說:“你媽媽已經壓迫我一輩子了,我一直窩窩囊囊地做人。現在她死了,想管也管不了我了。我好不容易可以自己做回主,我決定不去見她最後一麵。”說到這裏,這位父親哭了,那眼淚不知道是為了母親的去世,還是為了自己無能的一生。

這隻是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類似的事情,好像越來越多發生。現在不像從前,離婚在我們上一代人裏頭,還是件極不光彩的事情。如今,既然年輕人為了不必離婚幹脆連結婚手續也免了,那麽老人尊重自己的感受決定離婚自然無可非議。

作為他們的晚輩,我們從大麵上看到的,是上一代在婚姻觀上的改變。而作為親人,看到的卻是我們被蒙在鼓裏誤以為是幸福的婚姻真相。那段“幸福婚姻”,它伴隨著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時光,用慈愛的目光送我們進了大學,用結實的臂膀攙扶我們走過人生所有艱難的階段,用不變的鄉音告訴我們說,他們二人的婚姻所構築的那個家庭,是我們永遠的港灣。

當這個港灣快要被埋葬的時候,我們有人在問,那麽好的地方,幹嘛要毀了它?

更多的人則在問,為什麽,即便它從來都沒有真實存在過,為什麽不繼續騙我說它確實曾經存在過,隻是現在它改變了?那樣的謊言,對於不得不接受的結局而言,多少是個紀念。而在一個將要不存在的家裏,我們仍然希望自己還是個沒有長大的孩子。

當然了,除去以上反應,也不乏理解加支持的。有朋友C說起一對父母,一生都不幸福,孩子們也都知道。母親先走幾年,父親臨終之前,憂怨的眼神十分可憐。他的女兒在病床前守了他很久之後,終於對他說:“爸爸,您放心,您走以後,我一定不把您和我媽葬在一起。”聽到這話,他的父親才露出舒緩的笑容與世長辭。

這中間,有太多理智與情感相互難容的成分。

如果父母間的舉案齊眉都不過是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掩護?

如果悠閑的生活讓人有機會感覺到了原來沒有機會體會的壓抑?

如果我們提前用今天父母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現在和將來的婚姻?

。。。

寫到這裏,想到了孤草。這孩子很有點兒意思,她多數時候愛裝點兒深沉,不過在婚姻方麵,我得承認,她竟然偶爾比我還要冷靜還要深刻,更能夠采取必要的懷疑態度。這個態度是英明正確的,對於任何家庭都會時有麵臨的突發事件,能夠有效起到解釋成因與安撫人民的作用。

她說,長久的婚姻,未必是幸福的婚姻